找不着北 | 中国的圣诞节用力过猛?其实澳洲圣诞节很简单…

2019年07月31日 澳中商圈


找不着北(连载60)

内容简介


Edwin Maher,1941年生于新西兰,曾是澳大利亚国家广播公司的记者及播音员。一次机缘巧合下,Edwin在2003年来到了中国,成为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首位外籍主播,并于2007年获得由中国政府颁发的授予外国友人的最高荣誉——中国政府“友谊奖”。



《找不着北》收录了Edwin来到中国后的一系列见闻,由23个单独成篇的中英文对照文章组成。本书行文风格诙谐幽默,视角新颖,生动展现了一个外国人眼中呈现的中国日常生活、独特文化与社会风貌。想要了解更多Edwin的有趣经历?快来聆听他亲口讲述的中国见闻吧!

可是,有些地方实际上有些装饰过度了,最好的一个例子就在白石桥路上。那儿有家餐厅外面摆了一个硕大的充气圣诞老人,朝着潜在的顾客招手。人们可能会感觉他根本就不是在邀请大家进去,分明就是在下命令。友谊宾馆北边就是北京当代商城。刚进超市,我就听到了美国流行乐坛的两位传奇人物宾· 克罗斯比和罗丝玛丽· 克鲁尼(演员乔治·克鲁尼新近亡故的姑姑)在唱《梦想白色圣诞》。



几天前,我从中国邮政的分拣仓库经过,一群中国工人正在扛邮包。其中一个似乎无法从脑子里摆脱圣诞颂歌《闪亮的圣诞节》的欢快旋律,他一直在用欢快、简洁的调子唱着合唱部分的“拉—拉—拉”。也许这能帮他加快扛邮包的速度吧。如果这个人去帮圣诞老人装雪橇,他老人家肯定非常满意。


翻翻移居国外和旅游方面的杂志你就会发现,北京的宾馆和餐馆都乐于庆祝这个节日,推出了各种风味和价钱的圣诞大餐和新年宴会。还有一个问题?《梦想白色圣诞》所表达的那种感情会成为现实吗?对我们这样从12 月时天气比较暖和的国家来的人来说也可以吗?如果说北京异常暖和的冬天能够预示什么的话,这种机会也是颇为渺茫的。


这是我第二次在北京度过圣诞到来前的这段时间了,不过我还是很期待感受一下这里的圣诞节是个什么样子。去年12月,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合同到期以后,我回了澳大利亚。这次,央视给了我四天假,我要去东京跟我的女儿见面——她在英国度完假后要回家过节。



我在澳大利亚有三个孙儿辈的孩子,这次我可是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两个月以前,我在西单给大孙子买了一辆遥控车,通过平邮寄给了他,还给他写了指令:“不到圣诞节不许打开”。后来的几周里,我又买到了一些更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礼物,其中包括一个电动的二胡琴师,所有这些礼物都及时寄到家了。不过我没能及时寄出圣诞卡,也许是因为在中国没有(过节的)压力吧,我总是想:“明天再寄吧。”可是现在时间已经都过去了,我也来不及寄了。


等等,我想到了一个主意。虽然错过了圣诞老人的最后期限,但我可以寄春节贺卡呀。我那些国外的朋友肯定以为我把他们忘了,(收到春节贺卡时)他们肯定会大吃一惊,而且一定会非常高兴。



也许,这个节日终究还有点意思吧。



往期《找不着北》连载请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