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着北——洋主播眼中的澳中两国养老问题

2019年03月15日 澳中商圈


找不着北(连载41)

内容简介


Edwin Maher,1941年生于新西兰,曾是澳大利亚国家广播公司的记者及播音员。一次机缘巧合下,Edwin在2003年来到了中国,成为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首位外籍主播,并于2007年获得由中国政府颁发的授予外国友人的最高荣誉——中国政府“友谊奖”。



《找不着北》收录了Edwin来到中国后的一系列见闻,由23个单独成篇的中英文对照文章组成。本书行文风格诙谐幽默,视角新颖,生动展现了一个外国人眼中呈现的中国日常生活、独特文化与社会风貌。想要了解更多Edwin的有趣经历?快来聆听他亲口讲述的中国见闻吧!


西方国家提倡家庭独立,对于那些不能实现这一点的人,国家提供了各种选择来予以帮助。但中国的传统却是一家人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一起。在如今的中国,无论单个的家庭成员多么富有,这一传统依然为人们尊崇。


在西方,社区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欢迎养老院,其理由不言自明。养老院能够提供各种层次的服务,有的老人可以住在小别墅里的独立房间中,自己照顾自己;有的老人则需要从吃饭到医疗都能在院内解决的依赖性护理。


同时,养老院是一笔利润丰厚的大生意,有一整套规定,可以保证居住者会把住所的费用支付给经营者。



我的岳母最近连续多次摔倒。对她,还有和她同住一城的家人来说,让她自己住都是件不安全的事情,所以她刚刚搬进了新西兰众多养老院中的一家。几年前,她还跟我说过:“我永远也不要住在那些地方。”可现在,她的身体没她的脑子那么好使了,她只能承认以前的话不能作数。


我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目前还不打算去跟他们一起住(他们看了这个肯定会大松一口气)。可是最近,随着我第三个孙子的出生,我对时间的流逝也开始敏感起来。


报纸和其他媒体上常常有一些报道,介绍中国老龄人口的增加及其给医疗和福利制度带来的压力,这就让我倍加关注这个问题。



上个月《中国日报》上的一篇报道明确指出了中国老龄人群的增长速度。该报道说,到2007 年,中国65 岁以上的人口将从2000 年的不足一亿增长到两亿多。到那时,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4%。


在那些独生子女家庭里,做父母的老了以后可能会需要其他亲属帮忙照看。可我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另一类年轻人,他们老了以后面对的完全是另一种局面。由于花费和职业发展的关系,这些夫妻都决定不要孩子,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依赖性较强的人群。中国如今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也在为未来规划社会福利制度。


前景并非全然暗淡无望。作为父母,我们有时可以通过健康的饮食和体育锻炼来保持活力和独立性。小时候我们要能照顾自己,老了也得会自力更生才行。



通过保持思维活跃,加强锻炼,我们可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应当继续在社会中工作,而不是退休远离社会。这样既可以使社会从我们的技能和经验中受益,也可以让我们自己益寿延年。而我们的孩子也就可以一边放心追求自己的事业,一边随时关注我们的生活状况,而不必感到内疚了。


上个月,我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节目中听到了一次访谈,访谈对象是老龄问题权威吴苍平(音)教授。他指出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日益严重,在奉养老人的传统仍在延续的情况下尤为突出。


另一方面,他们也许没必要这么早担心这个问题。在大学任教的吴教授经常要四处讲学,他说一个人应当保持活跃性,参与像工作这样的活动,不管是有偿的还是志愿的。这位老当益壮的教授当然知道,自己不过才82 岁呢!



往期《找不着北》连载请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