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岁儿童的简历看国内教育给留美申请带来的“致命”缺陷

原创 2018年11月20日 澳洲阿凡姐


五岁男孩的简历前几天火爆了全世界,因为不仅引起了全国大讨论,流露出中产阶级父母的装逼感和焦虑感,还有攀比后的挫败感。

而且连英国的BBC和美国的纽约时报也报道了这件事儿,让全世界对中国的教育了解又多了一层。



可见教育这个话题,和培养优秀人才这个话题,永远是中国父母们的心头最爱。


在我看来,五岁男孩的父母已经用了他们的洪荒之力,在魔都这个全国教育焦虑指数最高的城市,把孩子往精英之路的培养上,算的上是步入正轨了。


但是,如果从西方教育的本质观点来看这个PPT的制作,就折射出很多中国教育体制下的一些思路完全与西方教育理念不同点的地方,而正是这些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的小细节,是我们很多家长,教育机构容易忽视的地方,造成了即便是成绩优秀的孩子,在申请美国名校的过程中,在写申请文书,写个人简历的内容和模板上,被名校的招生官看出破绽,或者认为申请者是一个完美的学习机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丧失了入读名校的机会。


这里,从五岁男孩的简历的很多细节矛盾之处,来看看怎样撰写留美申请文书,才能真正打动招生官。


01


首先,我们先看五岁男孩的第一张PPT,家庭情况介绍。


1,在这篇介绍里,提及了妈妈是怎么说的,爸爸是怎么说的,唯独没有体现我自己是怎样说的。

无论是妈妈,还是爸爸说的,都是空洞的假装励志的大道理,无法打动人心。


如果这样的内容放在申请文书上,也是一样。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大学申请文书上介绍家庭的时候,这样写:


“从小,我的妈妈就告诉我,要学会思考”


那么,在西方的作文中,你必须要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妈妈是怎样教你思考的。这个一生的习惯又是怎样帮助你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如果没有实例,那么在招生官看来,就是胡说八道了。

 

爸爸所说的出生月龄小,本质上是想炫耀,但是年龄,从来不是西方人用来炫耀自己比同龄人聪明的手段,反而可能引起反感;这与中国的教育理念恰恰相反。

 

在中国,我们认为如果孩子上学年龄越小,在班上的成绩依然突出,就能证明这个孩子聪明又有天赋,会被看成是神童的标志之一。

 

但是作为西方教育的传统,到什么年龄做什么事情,是传统西方教育理念的表现。譬如德国和北欧各国,都是要满七周岁才能上小学,如果你提早去报名,学校并不会接收。因为西方教育不是倡导仅仅学术上精湛,更重要的是情商和社交能力上要与同龄人相符。

 

当然,大学申请文书不见得会写自己几岁入学,但是如果在文书中夸夸其谈了譬如自己八岁就钢琴十级,十岁就雅思7分,也并不会招致招生官的好感。

 

作为一个从事西方教育的专业人士的招生官,他很清楚,如果你在小时候就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如果没有父母严格监督下的长时间的刻苦训练, 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西方教育里,孩子首先要先做孩子,完全伸展和发挥做孩子的天性。

 

这种抹杀了孩子天性达到的成就,如果写在文书里,就变成“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所以,在申请文书里,炫耀自己小小年龄取得的成绩,并不一定是优势。

 

如果你想让招生官知道你听父母的励志话语没问题,但是要想清楚这些话语是怎样最终转变成你自己的精神特质的。

 

02


 

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张PPT.


这张PPT里写出了父母的教育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里,家庭出身非常重要。


而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价值观里,最讲究的就是“无论出身,看你自己的奋斗”。


另外,这个PPT里介绍爸爸和妈妈,也仅仅是用高大上的词汇夸奖了爸妈,并没有真实写出父母在孩子教育的细节上是怎样真实体现出父亲的“稳重宽和”和母亲的“睿智自信”的。


而且,父母的这些特色品质,也并没有给孩子在人生路上有什么思考和指导意义表示出来。


至于自己的弟弟的介绍,完全感觉是一个透明的人物,看不出哥哥对弟弟有任何喜爱。


在美国的另外一个重要价值观里,便是家庭价值观,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氛围,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具体方式展现,会更加真实,赢得招生官的信任。


从这张PPT上,你看不到家庭氛围的和谐与友好,相亲相爱的画面根本无法想象,这种与美国教育和文化价值观里完全相反的两个细节点,你觉得文书写的再漂亮,招生官会继续往下看么?


估计看到这里,他已经快要放弃了,因为这与美国教育的普世价值体现是完全相反的。

03


第三张PPT。



这张PPT实际上就是在讲述自己在学术和各种兴趣特长上所达到的成就了。


我们在写留美申请文书的时候,也需要表现出自己在学术上有怎样的特长,为什么会与所申请的名校在价值观上和学术上趋于一致性,从而得到招生官的认可,以期拿到录取通知书。


从这两张PPT的所有语言使用来看,都可以看出一个致命的问题:语言的假大空,高大上的华丽辞藻,并不会带来信服力,反而让人浑身难受,不知道申请者在说什么。

 

讲真,如果请一个英语专业八级或者SAT1500的人把这个PPT翻译成英文,再给美国人看,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个简历在说什么。

 

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写八股文的科举制度,沿袭了近千年的历史,都在我们的基因里。但凡在中国上过小学的人练习过写作文的人,都知道我们在写作中学习了什么技巧,太多华而不实的语言要表明政治的正确性。所以,我们在写申请书时,有时候不知不觉的就把那些高大上的词汇给用上了,以显示自己博彩多学。


但是在美国申请文书中, 这些华丽辞藻的堆砌,不能真正打动招生官,更加朴实自然的语言,才更加符合我们作为第二语言使用人,用真实的口吻和实际的生活经历,诉说在过去你在求学过程中得到成绩的经历。

 

甚至你可以说,


---为了得到***奖,我们老师把我们当”牲口”一样关在学校没日没夜的每天练习15个小时;


---为了挤掉其中的一个竞争对手,我妈妈特意高薪聘请了其中一个考官给我私下补习;


这些真实的信息,不但不会给申请者带来负面影响,反而让招生官看到了你为了达到目标,不惜一切代价而做出的努力。

 

而这种通过个人努力,不惜一切代价达到目标的奋斗精神,恰恰是美国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体现。

 

在文中体现的另一个与美国教育不同的巨大反差,就是

—你太优秀,反而不优秀了。

 

我们都门儿清现在的中国优秀留学生,在申请美高和大学时的优秀生太多了。

 

因为太多了,有太多千篇一律,所以招生官就看腻了。

 

这如同我们说美女好看,如果天天上抖音看美女,最后也觉不出谁好看了。

 

所以整个PPT里体现的太多优秀闪光点,反而并不闪光了。

 

索性不如只列举你优秀中的一两样,并展开说明,为什么你可以做到优秀。

 

西方的教育要素,你之所以可以把某件事情做得优秀,是因为你感兴趣,真心去思考,并积极行动去做了—而不是别人告诉你做这件事情有用。

 

如果这个孩子是留美申请者,他如果能把为什么喜欢唱古诗,为什么喜欢“沁园春雪”和“短歌行”,结合历史,音乐,现实,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会更加让招生官大吃一惊的。

04



第四张PPT—家庭教育观。


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一点是怎样在招生官的眼里,看到你的申请文书前后不一致,矛盾重重,最终导致申请失败的。

 

前面的两张学术优秀成绩的PPT已经明确列举了各项兴趣科目已经达到的级别。

 

钢琴英皇二级

围棋4个月11级证书

三个月学习游泳并准备参加比赛..

 

而与之自相矛盾的是,父母的教育管理清晰的写着:

 

---多尝试追求过程,少考试,淡化结果;

一个五岁的孩子,已经在准备三项考级考试了…

 

这就像一个优秀学生,在简历中罗列了一堆各项比赛的成绩证书,各种级别的音乐或者体育奖牌;

 

然而父母却介绍说,我们是佛系,不以拿奖和考级为目的,重要是为了锻炼心智,拿奖是顺大便的事情…

 

这便于美国教育中的“诚实”原则大相径庭了。

 

诚实是西方教育价值观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

 

也有的人的申请文书可能写的特别漂亮,非常打动招生官,是用了别人帮忙写的,那么招生官再看看你的作文考试成绩,发现出入很大…

 

同样是“一致”与“诚实”这两点,在申请文书一定要注意,不要像这对父母一样,把自家娃夸上了天,把自己也夸上了天;但是夸得前后不一致了,就不好了…


最后,

 

我们来看看世界几所名校在录取时招生官对申请文书所看中的是什么:


 耶鲁大学

Yale: What I look for in a personal statement is a sense of how the person thinks.


耶鲁看中的是在自我介绍中,这个人怎样思考的。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I try to get a sense of who you are through your own words。


斯坦福看中的是通过你自己的描述我来感受你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纽约大学

 

NYU: You could approach the personal statement as your opportunity to have "an interview" with admissions officer.

纽约大学: 你可以把自我介绍看成是获得招生官面试的机会。(这其实更加考验了一个学生怎样写“真实”的文书来打动招生官)


自始至终我们看到的这份简历,历历在目的是家长多么优秀,孩子多么优秀,但是没有任何细节表现出到底是这个孩子在想什么,在写什么。

 

通篇都是大人模仿儿童的语气写出来的。

 

如果你的申请文书,是留学中介通过模仿你的语气,但是根本不知道具体怎样真实展现你的特长与特色,那就真的是太不划算了。

 

所以,留美的时候写申请文书,一定要切记两件事:


1,要了解西方教育的价值理念,根据西方的价值观理念来写,这个太重要;


2,需要父母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细节,与父母交流时的真心感受,有时候十几岁的孩子,并不能完全完整说出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只有与孩子交流时的细节讨论,父母才能抓中其中的一两个火花,而正是这一两个火花,才是迸发出火苗,进入名校的指明灯啊!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