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国外,孩子怎样能够快速融入外国生活?

原创 2018年04月09日 澳洲阿凡姐




几乎每个出国移民的父母,都会是为了孩子。


在国内开始准备出国的时候,也会心理一直焦虑,自己的孩子会不会喜欢国外的生活?能不能适应国外的学校,在国外交到好朋友?能不能融入当地的文化?跟本地的孩子们也能交到朋友吗?


总体来说,去英美加澳这四个国家的,99%的孩子来了以后都会很快适应这里生活,尤其是小学生们,经历过国内教育的磨练,突然到了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会一下子放松下来,很喜欢这边的学校。


当然,作为孩子们到了陌生的环境,一定是比较小心翼翼,也比较胆小,要默默观察一下周边环境。


再加上在国内的学校,教育规章制度十分严格,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等级比较明显,所以刚到西方教育环境下,看到老师比较轻松友好,同学们课堂上的大胆任意发言,往往令我们的孩子一下子不知所措。


我们大人们都想当然的认为,是语言上的限制,可能会使孩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融入到学校的生活中去。


其实如果是3-8岁之间过来的孩子,可以在几个月内就可以完全理解同学之间的语言;而这边的小孩子,一旦发现玩伴听不懂自己的话,会尝试几种不同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意图,相对应来说,又是一种英语学习。


所以,如果移民过来很快就能和本地的同学们在一起玩耍的话,对融入本地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怎么可以做到很快就能和当地的孩子们打成一片呢?


首先,我并不认为,英语不流利,语言不通,是主要问题。


因为孩子们的交流,尤其是在3-10岁孩子的交流,语言的发展都没有到丰富的程度,所以共同玩耍的兴趣,活动,才是飞快融入的办法,这同时,也可以迅速提高英文水平。


有几个方面,是西方主流社会孩子们生活必备的玩耍技能,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国内提前做好这些准备,会一些这样的本领,会非常有帮助。


1


第一,  学会游泳,适合3-10岁的孩子。

学会游泳是在西方社会生存的必备技能,也是西方社会里最传统和最流行的运动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会游泳,是在西方人的基因里存在的。但凡从历史上寻找根由,就知道,从几百年前的挪威海盗,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到库克船长发现澳洲,甚至是鸦片战争,整个西方的发展历史,都是从船舶和海上航行开始的。


所以,游泳对于欧美人来说,是从小就要开始培养的必杀技,是生存本领。


但是国内,我们对孩子的安全出于保护的原因,很多时候,孩子在5岁-7岁左右,甚至更晚,才开始学习游泳。


而欧美国家的孩子,基本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已经下游泳池开始玩水学游泳了。


所以,如果准备出国的话,孩子越早学习游泳越好。这样到了国外,带着他们去游泳池里任意撒欢的时候,你就发现,出色的游泳技能和水中活动,很快就吸引小朋友过来一起玩耍了。


另外,澳洲很多家庭都自带游泳池,开爬梯或者生日会都是游泳主题的,谁在水里撒欢更潇洒,花样更多,谁就更有魅力,成为小朋友们追捧的对象。


但是如果不会游泳,甚至还有点儿怕水,乖乖的坐在水边看别人玩耍,孩子就无趣了。


即便是在国外的本地华人,也建议你们的孩子早早的开始学习游泳,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于澳洲本地人士来说,外来移民的游泳技能不好,他们是难以想像的。

2


第二,  学会几样竞技类运动,适合3-14岁的孩子。

我把游泳的本领单独列出来,与其他运动不同的是,游泳是生存技能,也是运动。但是除了游泳,其他竞技类的运动,会上几样,也是交朋友,融入本地生活的最快方式之一。


譬如澳洲的小朋友,主要参与的运动有澳式足球,足球,篮球,netball,板球,划船等等,以团队合作形式,或者以身体接触形式为主的竞技类运动。相信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情况类似。


这还是和西方种族的历史发展有关,我们知道,欧洲总体来说,人口密度大,能种地的土地并不多;所以对外侵略,去别处找食儿的运动,需要身体力壮,并且能够应对恶劣环境生存的人士。


这些在基因里存在着的争强好斗,到了文明时代,便只有从竞技体育上来展现了。


另外,重要的是,这些竞技运动,也是考验父母和孩子意志力的一种方法;甚至可以说,是判断一个社会阶层的重要方式。


因为这些竞技类运动,并不是孩子们玩上一个学期,两个学期而已;而是一玩就要几年,要组织队伍,要轮番比赛,无论严寒酷暑,都风雨无阻。


那么对于父母来说,不仅要花钱付费,还要有时间开车送孩子练习,陪孩子比赛等等,这样坚持3-5年的时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种意志力是西方社会特别看重的,家庭纽带的连结,父母在背后默默的支持,是西方社会主流力挺的家庭关系的具体展现。


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常青藤学校录取的生源中,体育生可以作为优势而被录取,即便他们的学业成绩比我们华裔要低很多。


这类体育运动对于我们华人家长其实是非常陌生的,国内繁忙的高节奏生活,外加上我们对体育运动的不重视,父母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几年如一日的带着孩子做这些对升学或者高考没有重要帮助的活动。


所以,如果到国外生活,参加一只球队,几年如一日的在一个球队里比赛竞赛,会给孩子带来友谊,而对于家长,因为经常见面,你也会交上几个本地朋友,对于了解本地文化,有非常大的帮助。


国内由于受场地的限制,还有学生学习时间的限制,基本都是以单打独斗的体育运动为主,譬如乒乓球,羽毛球,高级一点儿的就是网球,击剑等等。这些运动在国外也有,但主要是成人的社交运动为主。对于留学或者国外上学的学生来说,这种运动对融入集体没有太多帮助。


在国内玩篮球或者足球类的群体运动,反而是非常有帮助的。


国外讲究的是团队合作运动。

3


第三,  学会正常的对待宠物,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包括你自己。

在国内,我们都住在高层公寓里,养宠物非常不方便。再加上孩子小,对孩子教育更加上心,所以基本没有养宠物这样的想法。


而孩子们因为在国内看到的宠物少,也很少与宠物打交道,所以到移居到国外的时候,看到街上的宠物,或者去沙滩看到奔跑过来打招呼的宠物,都会非常害怕,生怕被宠物咬了,得上狂犬病或者传染病等等。


在西方国家,养宠物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再加上养宠物有着比较严格的管理办法,一般猫和狗刚刚出生以后,都会连续的打预防针,然后才能注册。有的狗,还可以去上小狗培训学校,再上礼仪学校,这样受过’教育“的狗,在注册费上,也有优惠。


所以,在澳洲,因为狗咬而患上狂犬病的案例,倒是十分罕见。


如果在澳洲看到别人遛狗,主动过去跟主人打招呼,抚摸几下小狗,主人一般都会很开心。因为在澳洲,宠物主人大多对待宠物像对待家人一样,所以对他们的宠物友好,主人们都愿意多交往,多沟通。


当然如果你自己养宠物,那就更上一层楼。你可以很快和周边所有有狗的邻居打成一片,成为朋友。这其实就跟父母陪小孩子玩耍一个道理,两个小孩在幼儿园或者学校是好朋友,家长自然走动的多,也成了朋友。


你家的狗如果经常跟邻居家的狗互动,你自然就跟邻居熟络起来。这也是融入当地文化的一个办法。


而如果你和孩子在路上看到遛狗的就绕着走,或者在沙滩上看到飞跑的狗狗的时候吓得魂飞魄散,那么不但狗狗们觉得奇怪,因而更加好奇的过来打扰你;狗主人们也会觉得奇怪,因为在澳洲,好像没有什么人对狗狗不友好的。


所以,培养你的孩子对狗和猫友好玩耍,不害怕,也是他们能够迅速交到朋友,被邀请去小朋友家玩耍的机会。因为如果小朋友家里有狗,而孩子害怕,那么就很难被邀请去一起玩了。

4


第四,  出国前,多听一些符合孩子年龄的西方国家的歌曲,适合8-17岁的孩子。

音乐,也是孩子融入本地社会特别快的一个办法。阿凡姐第一次深刻体会到自己与当地文化差异的不同,就是刚来澳洲大约四个月左右,去学校参加知识竞赛。作为生性洒脱的澳洲人,在出音乐题的时候,基本是全场嗨起来一起唱一起跳的,但是那些歌,姐都不会唱。


还有一次就是去一个趴体,当时现场有一个乐队,开始唱甲壳虫乐队的歌曲,全场下至五岁小孩上至七旬老人,都跟着一起唱一起跳起来,气氛超级热烈。


阿凡姐虽然知道曲调,但是歌词却记不得几个。所以当人家一起大唱大跳大笑的时候,我只能默默的坐在那里,看着别人玩耍了。


孩子们也一样,如果去趴体,或者在学校里讨论起歌曲,或者一起唱起来的时候,如果我们的孩子也能一起融入唱起来跳起来,那么他们会感觉大家是一个集体,孩子自己也不会像阿凡姐一样,孤零零的坐在饭桌前想,老娘终于体会到文化差异了。

5


第五,  知道国外的社交媒体,适合13-18岁的孩子。

虽然微信和QQ已经统治了我们整个大中国,我们还是需要知道,其实欧美人大多是facebook, Instagram,twitter等交流的,而这些媒体,在国内并不能使用。


社交媒体的不同,孩子们在网络上流行和交流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这一点,对于12-18岁移居到国外的中学生们,尤其重要。


当今高科技统治下的全世界,我们都离不开智能手机,都离不开社交媒体。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来说,被朋友们所接纳,排在生活的首要位置。


刚刚过来的中学生们,可以尽快注册社交媒体,加入同学们的聊天群,知道同学们在聊什么,玩什么,才能更好的融入群体。


对于阿凡姐来说,我并不反对中学生玩社交媒体。因为现实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深陷其中。你在孩子最应该交流和融入的时期阻碍了他们的社交发展,总有一天,一旦他可以自由玩耍的时候,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当然,很多父母会担心社交欺凌,网上遇到坏人。如果在他们青春期的时候遇到这种事情,他们还有可能来找父母寻求帮助,你还可以帮助他们正确使用社交媒体的程度。而等到他们一旦上了大学,离开了家,这个时候撒丫子敞开了玩社交媒体的结果,我们做父母的,就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了。


请参考最近欧美多起留学生,尤其女生失踪遇害案例的缘由。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移居到国外生活,对于融入本地文化,有着不同的方法。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更好的办法,譬如男孩子可以组队一起玩网络游戏等等,这里列举出的一些基本方法,希望做父母的能有所启发。


最后,祝愿所有移居国外生活和读书的孩子,都能快乐成长,融入当地生活。


(如果你在国外居住已久,也欢迎留言更多让孩子快速融入本地生活的方法。)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