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婆”与北京“姥姥”之争,到底谁赢了?

原创 2018年06月25日 澳洲阿凡姐



上个星期,微信里刷屏的是,上海市教委将语文课本里的“外婆“改成了”姥姥”,于是上海人怒了。


主要背景是: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为何要改动?有网友找出去年上海市教委的答复:“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外婆”属方言。


无论是各种搞笑段子来奚落姥姥不如外婆,还是从历史和文化渊源上来解释,为什么更加应该用文明的“外婆”,而不是北方的“姥姥”,其实骨子里,都是上海人为了保留自己的祖宗文化而在不懈的做出努力。


最终,以上海教委教委出面道歉,尊重原著,改回外婆而结束。


这一场文化保卫战,算是上海人赢了。


可是,这个上海外婆与北京姥姥背后隐藏的,又是什么呢?


我没有查资料,但是我估计,姥姥这个词,应该是东北人在400多年前过了山海关后,在北京建国家名号为“大清”的时候,留下的对妈妈的妈妈的叫法。


(备注: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这个姥姥当年的意思,是年老的女仆的意思)


还记得当年学历史的时候,大清入关灭明朝的情形么,譬如扬州十日屠城?


当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入侵之后,原先的那种传承的文化,原先的那种势力,必定被杀得干干净净。


无论如何,所有的男人,都剃了头留起了辫子,一留就是300多年。


当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孙中山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里 民主共和制的国家的时候,又有多少人为着那根辫子,甚至牺牲了生命,也不要剪去。


而他们都忘了300多年前的祖宗们,是哭着喊着被剃头留起辫子的。


回过头来再看看上海市教委,如果仅仅是把教材中“外婆”的叫法改成了“姥姥”,而让上海人无“f’’K”可说的时候,也只能说,大势不可阻挡的是,普通话越来越成为祖国普遍的交流语言。


即便上海人再怎么努力保护自己的方言,也不可避免的看着自家的小孩,越来越习惯于说普通话,渐渐变成一个会听不会讲上海话的青年。而现如今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如果能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基本都会被看成奇迹了。尤其是出生在2010后的上海小孩。


现如今在上海那几个房价最贵地段的区域,譬如徐汇法属殖民老区,譬如长宁新华路段,譬如浦东陆家嘴,譬如黄浦新天地,讲普通话和外国话的居民远远超过了讲上海话的居民比例。


而即便是香港人和广州人的广东话,也渐成衰弱之势。


想想刘嘉玲和王菲的年代,到了香港去发展,如果不会讲广东话,会被嘲笑和看不起。


而如今的香港人,正在为自己的城市与越来越多的操着一口普通话去买买买的大陆人奋力争斗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又有多少大陆人,因为去香港开公司,因为在国外留学后去了香港,而渐渐占据了很多香港本地人的高级职位。


广东就更不用说了,整个深圳,是以普通话为基石而存在的,所以在经济和房价上,都赢得了相对保守的广州。


而越来越多的广州人,无论是自己,还是自己的娃儿,都面临着每天要讲普通话的境况。


想想三十年前移民去美国或者任何欧美国家的华人,如果不会讲广东话,在餐馆打工也只能是洗盘子,好一点儿的工作都轮不上。


想想现在的澳洲,加拿大或者美国,早些年移民到这些国家的只会讲一口广东话的老移民们,他们的移二代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学习说普通话,因为大陆过来的移民,已经占据了华人各个行业的主流。


所以,上海“外婆”与北京“姥姥”之争,真正赢了的是,是大势所趋的经济形式,是抵挡不住的普通话潮流正在席卷全国。


当然,为了保存自己的地方方言和地方习俗,每个城市,每个地域的原始居民,都在为延续自己的传统文化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譬如,无论教材如何变化,上海人在家里也一定会称呼外婆的,而对于大中国的其他地域,也有称呼好婆,家婆等等各种各样的称谓。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小团体,小家庭的范围内保留自己的文化,但是这些地域文化,最终会是在大势所趋的形势下私自保留,而不会再次占据主流。


而作为老百姓,我们最好也是适应潮流,而不是逆势而为。


譬如当前国内的趋势,还是比较流行出国留学,或者出国移民。到底出国留学好不好,到底出国移民好不好,没有人知道二十年后看现在,是不是会后悔。也没有人真的知道,这个决定到底好不好。


只不过,这是一场潮流和趋势,很多的富豪都在考虑移民,很多的精英中产,都在凭借着自己的智慧移民,很多的富裕家庭,都在为孩子打算留学。


既然这是很多有识之士的共识,那么,就随着这个大趋势来做事,顺势而为吧!


譬如当前移民到了澳洲,我们能够生存的好的唯一条件,是说一口流利的英文,任何上海话或者普通话都不会起作用。这是澳洲生活的大趋势所在。


譬如当前澳洲各大城市的房价,墨尔本和悉尼的房价已经和北京上海一样高不可攀,所以政府为了让老百姓买的起房子,房子也以公寓或者联排别墅形式呈现的越来越多。


因为澳洲人生活的大趋势,是单亲家庭,单身家庭,越来越多,生很多孩子的大家庭越来越少,离婚率越来越高,家庭人口越来越少。


澳洲人的生育率,从1961年家庭平均生近4个孩子,澳2012年,不到两个孩子。


澳洲人的家庭人口构成,从100年前的每户4.5人,变成现在每户不足3人。


是不是改变了你对国内媒体铺天盖地所宣传的,澳洲人都喜欢生孩子?澳洲人现在也不爱生了!



所以房子的面积也越来越小,但是对生活的便利度,对交通的便利度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个大趋势下,如果你还想逆势而为,为了一个大房子,为了一个大土地,而买在交通不便,生活不便,距离市中心遥远的区域,也便如你所想保留的地方方言一样,只能自己使用,在大环境下想升值,是指望不上了。


所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顺应自己生活环境中的大趋势,才能在时代的潮流中随波逐流,不被掀翻在沙滩上。


那么,购买距离市中心十公里内的房产,购买“澳洲“本地人热衷于购买的区域的房产,是在澳洲生活,顺应趋势的不变法宝。


最后,祝愿你能保持自家使用的方言,世世代代传下去,当然,在澳洲生活的我们,你的娃传承你的方言,可能性不大。


最后,也祝愿你能够买到有增值潜力的房产。当然,在澳洲生活的我们,如果顺势而为,可能性很大。


适合澳洲人生活趋势的房产推荐

全新现房

独立产权联排别墅

171平米

阿德莱德东北区Hectorville

距离市中心仅8公里

距离Newton购物中心仅1.5公里

距离优质stradbroke小学仅500米

三房两厅两个半卫生间

看房联系: 樊霖 0437 922 884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