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自香港,出生理发世家,20岁就月入10万,3个月拿到澳洲PR,曾回上海创业,32年爱着她的剪刀与梳子...

原创 2018年10月06日 今日悉尼


为纪念华人移民澳洲200周年,今日悉尼在每周六开设了【华人在澳洲】专题系列,今天是第11期。如果您身边有值得推荐的华人故事,欢迎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今日故事

在中国的美发店,

常常出现这样的一幕。

Tony老师们打扮时髦,

在金碧辉煌的理发店里,

穷尽毕生词汇描绘着理想发型,

而顾客手里早已捏了一把汗,

只求理发师不会带来任何“惊喜”。


理发在中国是一门槛低、

来者不拒的行业,

还被人看作“差生收留所”。

在澳洲的理发行业,

要做上一名理发师,

需要2年教育加3年培训,

持证上岗还能拿PR。


今天这期《华人在澳洲》

带你走进悉尼一家发廊,

对话一位从业32年理发匠人。



(Revo理发店店长 Florence Ma / 昆西 摄)


Florence Ma,出生在香港的一个理发世家,爸爸妈妈、舅舅姨妈、爷爷奶奶全都是理发师。


在她小的时候,理发师在香港是一个特别精贵的行业


“老一辈人相亲的时候,一定要找理发师才行。”Florence回忆道。


(配图 / 搜狐)


从小在父母开的发廊里长大,耳濡目染,自幼学习这一行的手艺


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在在父母的店里帮忙洗头。

旋转的座椅,

门口的霓虹灯,

哗哗洗头的冲水声,


这些都是她对童年的记忆。


(配图 / 东方ic)


她说小时候父母很严苛,不给零花钱,所以她需要靠自己的双手赚钱,在父母的店里,


“一块钱洗一个头”。

 

当时,一港币只能买一瓶汽水。


(80年代推出的維他汽水 配图 / 吳獅皇)


因会剪头发受同学追捧


就这样,13岁的她开始正式洗头赚钱

 

中学时代的Florence,特别爱去Noon Disco跳舞,那是当时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娱乐场所。


律动的迪斯科,

迷幻的灯光,

飞扬的长发。


(配图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那时候我很皮的,很喜欢玩,但又没钱去Noon Disco。“

 

“后来我有在父母的店里,5块钱烫一个头,还是挣钱太少,你想我得要洗多少头,烫多少个头才能挣够啊?”Florence笑着说。


她回忆,当时高中校园里的男男女女,对于那些时髦的港星发型,几乎是趋之若鹜。


(配图 / 搜狐)


从小具有经济头脑的Florence,开始做起了她的“小生意”:


为身边的朋友染头发,

并按比市场价格

便宜一半的价格收取。


凭借从小在父母发廊店练就的手艺,很快吸引了一大帮同学找她做头发。


(配图 / 东方ic)


她回忆道,到高中最后一年,她的书包里装的已经没有课本,而全是理发产品。


“后来我的同学们都变成我的客人,那时我已经是很有钱的高中小孩了。”Florence对童年的小成就颇为骄傲。


家中冷战3月只因不愿做理发师


Florence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和她一样,也是在发廊里长大的。

 

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父母从小就鼓励4姐妹做这一行。


(配图 / 东方ic)


如今,她做了一家发廊的店长,妹妹Connie做了她的发型主管。


Ma氏姐妹花,

在悉尼理发界,

撑起了一片天。



但Florence一开始并不是心甘情愿接受父母为她规划的人生。


按照她自己的话讲,她是一个“叛逆”的女生。


中学毕业后,

她与父母冷战了3个月。


(配图 / 东方ic)


从父母的角度讲,她做理发师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可她并不愿意。


“我当时做过很多工,做过麦当劳,在office和factory都打过工。”


“3个月我爸妈不理我啊,还说我因此不孝顺,我最后就投降了。”


之后,凭借良好的底子,她进入了当时香港最顶尖的一家发廊做了学徒。


一步一步从洗头、染头、烫头、剪头、吹头,从头学起。


(配图 / 东方ic)


“其实我念书很好的,但是爸妈说‘念那么多书干嘛?’,而且理发师当时是高薪职业。” 


Florence回忆道,在80年代的香港,理发师一个月可以赚20万至30万港币,而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才1万港币左右。


薪水差距巨大。


“我很爱钱的。”她开玩笑地说道。

 

21岁那年,她一月就能挣10万港币了。


20出头竟“退休”移民澳洲


90年代的香港,在Florence的记忆里是:


“发廊比7-Eleven还多!”


(配图 / 东方ic)


由于竞争加大,

压榨了利润空间,

理发行业开始变得廉价。


“曾经剪一个头500块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后来的发廊,300块的套餐都出了。”她说道。


1995年,由于两个妹妹在澳读书生活,她决定和亲人团聚,移民澳洲,和妹妹Connie一起,合开了一家理发店。


(供图)


当时有一个朋友说她是“傻子”,放弃香港大好前程。


“20多岁就退休啊?”

那个朋友问道。

 

当时,理发师在澳洲很容易拿身份,Florence回忆道,“3个月就下来了。”


据《悉尼晨锋报》报道,在澳洲,理发师的岗位几乎每年都空缺。过去20年里,凭借该项技术移民的人数达到3000人


(悉尼晨锋报)


在2017/2018技术移民列表里,理发师职业,仍在其中。


(SBS News)


原本打算拿到澳洲护照后,就返回香港的Florence,发现已经回不去了。

 

1998年,香港遇到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得经济萧条,理发界也受到巨大冲击,


导致发廊价格跳水,
理发师收入也不如从前。


(配图 / BBC)


Florence只好继续留在悉尼,和妹妹Connie一起打理开业不久的理发店。

 

后来那位朋友们说:“你怎么那么聪明呀。”


"最麻烦的客人都是外国人"


2014年,两姐妹的理发店生意顺风顺水,拥有了稳定的客源,参与各大港台明星演唱会的发型设计,在华人圈小有名气


(Ma氏姐妹与郑秀文合影 / 供图)


就在即将迎来创业20年周年庆的时候,


一个噩耗横空袭来。


“房东要把店铺收回,我们没办法,只得搬!”Florence感到惋惜不已。


但小小的挫折,并没有击败她,很快她在老店的街对面,开了第二家理发店,营业至今。


(第二家理发店 / 昆西 摄)


除了两姐妹,现有另外5名华人和日本师傅,同时吸引了很多在CBD工作的西人白领顾客。


Florence说,外国客人对颜色很敏感,她需要额外注意对她们的服务。并不是因为她对外国人好,而是怕她们不付钱


(Florence正专注工作 / 昆西 摄)


她说:“通常一说麻烦的客人,很多人都会说中国客人,


其实外国客人才是最难搞的!”


Florence回忆一次经历,“曾有一个30多岁白领来做头发,我时不时会问她怎么样,她回答我说perfect(完美)。之后我跟staff(员工)查账的时候,发现她没付钱。”


“员工告诉我说,顾客结帐的时候突然变得很生气,最后就没付钱。”


(理发店洗头区 / 昆西 摄)


其实这种“霸王”客人,她遇到不止一次。


另一次,一位30多岁的女士来店咨询价位,发现价格高于心理价位后,就破口大骂,


“F**k you, Bi**ch!”


(发型师Connie正在为一位客人梳头 / 昆西 摄)


还有一次,“一个小姑娘过来做头,不带钱,说明天会拿过来。第二天,她妈妈竟然打电话来骂我们。”Florence说着,叹息了一下。

 

全是外国人麻烦不给钱,中国人就讲讲价而已,也不会这么粗鲁。”


“如果是在澳洲人开的店,他们还会这样吗?肯定不会呗,欺负你啊!”


经济下滑热情不减



随着过去几年悉尼房价的番涨,房租越来越贵,本地市场的竞争加剧,对于一个有30多年从业经验的Florence来说,也是不小冲击。


(昆西 摄)


“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了,很多公司裁员,老顾客常加班,导致来护理头发的数量减少了。”


“以前一个女生一年来4次,现在可能3次,少了20%多的客户。


有的客人,还要请假才能来剪头。”


 (昆西 摄)


在Florence的发廊,女生剪头收费105澳元,男生收费79澳元,价位属于市场中高档。


但她说,“我也只够survive(维持现状)。因为租金、人工都很贵,产品也很贵。”


 (昆西 摄)


“我不明白外面的小店,怎么可能收这么便宜?”


尽管经济大环境不如从前,她对员工的关照却丝毫不减。时常还为他们安排培训,提升自我。


Seb是店里的工作8年了。


他说:“虽然Florence对于工作质量要求很严,但很关心员工的,她鼓励我完成TAFE的理发课程,未来就可以当理发师。”


(Seb正协助店长完成上色 / 昆西 摄)


在澳洲,想做理发师的门槛极高。


据Florence的介绍,在成为一名理发师之前,你必须要在TAFE完成2年左右的理发课程,获得certificate;同时,在一家专业理发店积攒3年左右的学徒经验。


最后,这两项加起来,才具备资格申请理发师的执照。这不仅耗时而且花费不少。


据《悉尼晨锋报》,完成Certificate III in Hairdressing的学费,高达11650澳元。


(悉尼晨锋报)


如今坐了店长,除了要给顾客剪头,还要管理员工,工作量变大了。


她感叹道:


“我做了这么多年,最勤劳就这几年。”


(一名理发师傅在工作 / 昆西 摄)


上海创业找到家的味道



带着那股拼劲儿和永不止步的性格,她带着个人品牌,于2016年,去了上海创业。


这次特殊的经历,让她彻底改变了对中国大陆的印象。


(Florence兴奋不已地在朋友圈发布开业内容 / 供图)


她回忆道,“还没去的时候,周遭的朋友让我投资要小心。”


那是她第一次去上海,她觉得那儿节奏很快,发展得很好。


另一个原因是,

那是父母的故乡。


“我爸妈很小的时候,移民到了香港,但他们会讲上海话,我从小虽然不会讲,但听得懂。”


“所以我在上海的时候感觉很亲切。”


她还说,一路上都遇到很多好心人帮忙。


(上海分店 / 供图)


“他们一听我的口音,就知道不是本地人,同一条街的发廊老板,经常过来问要不要帮忙。”

 

她说,在上海的经历蛮好的,每个月飞过去一次打理生意。


(昆西 摄)


尽管最后因缺人打理,她收掉了上海的生意,但她说:


“因为开了这个店,我对国人的观念改变了。”


“我感觉中国很好,

我现在很爱国呢。”


(昆西 摄)


这包装备从入行开始,就一直呆在Florence身边。


过去的32年里,兜里的工具进进出出:丢弃了生锈的剪刀,曾填了新的梳子。


十年如一日,

直执地做着同一件事。


如今,她的小孩逐渐长大,理发世家的家族传统自然也传承到了下一代。


(Florence一家 供图)


“他们周末会来上班一天,给客人洗头,我不是强迫他们学,而是来理解一下我的工作。”

 

“因为我经历过,所以我希望他们有选择的自由。”


(Florence正与一位客人聊天 / 昆西 摄)


“虽然这条路是我父母选择的,但是如果不喜欢,肯定也不成功。”


“我曾经也有狂热的一面,凌晨2点让我妈起来为我烫头发。”


说着,她开心地笑了。



记者 昆西

责编 纳西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
赶快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悉尼花样吃吃吃!更多美食请关注!↓↓↓


刚毕业?想找工?想跳槽?想晋升?扫我扫我!↓↓↓


订阅今日悉尼微信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点击关注

 搜索“今日悉尼”或“sydtoday”点击关注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