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封面专访: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所有精彩的生活都需要时间的沉淀、持续的付出,这之后才能迎来蝶变,在人生的花丛中翩跹。
张硕
男,中国舞,舞蹈表演专业。出国以来,但凡在需要自我介绍的场合,张硕开口后,大部分话题就会围绕着“学舞蹈的男生”展开。
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人,大部分80后的童年都是在各种兴趣班中度过的。现在的说法叫“鸡娃”,张硕也是其中一员。
张硕的童年时代相当丰富。他小时候住在一个超大规模国营厂的家属院里,对孩子的培养和比较是绕不开的话题。但凡小区里这家的孩子学拉小提琴啦,去!那家的孩子学英文啦,学!除了上学,张硕其他任何能够用来学兴趣班的时间都被家里人安排的妥妥的,细细数来有近20项,除了舞蹈以外,小提琴、书法、乒乓球、武术、写作、英语、素描国画板画水彩、相声小品山东快书,甚至在街边摆摊用名字作画的花鸟字体民间艺人,都被张硕的家人拉着半推半就的登门拜师学艺。
在张硕22岁出国前,他家还把张硕扔进技校学了一年,拿了个二级厨师证出来。这不禁让人哑然失笑,但又叹服其家人的用心良苦。
让张硕印象最深的是,每当他给他的母亲说:“小提琴练累了,我想玩一会。”他的母亲每次都会给出类似的回答:“好的,快去背背单词换换脑子或者练练舞蹈放松一下吧。”
所以张硕选择舞蹈专业,是偶然中的必然,童年的“压榨”在一定意义上让张硕没有更舒适的选择,而舞蹈来放松换脑子的时间比其他选项好像更多一些。
问
壹本:您为什么会选择学习中国舞而非其他舞种呢?
答
张硕:舞蹈表演专业其实什么舞种都会包含一些,我是2012年作为舞蹈类特殊人才州政府引进来的,刚来的两年在这边的一所舞蹈学校作为全职教师,教的也是芭蕾和现代舞。自己刚开舞蹈学校时也是从成年人更容易上手的拉丁舞,社交舞开始教学的。现在我开课最多的还是中国舞,也许我们还是对自己的文化更有认同感。
问
壹本:什么样的契机使您选择舞蹈作为终身事业?
答
张硕:倒是没有一瞬间的契机,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想一想,应该还是一颗不愿安分守己的心。毕业后有前后也有进入大学任教,加入歌舞团,入伍文工团,电视台宣传部等一些机会,想想就觉得不舒坦,正好南澳这边也有家人,就想先到外面见见世面。也就一步步的走下来了。
问
壹本:您学习中国舞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吗?您是如何克服的?
答
张硕:在练舞的过程中我没觉得有什么困难,在爱与兴趣的驱使下练习舞蹈是件令我愉悦的事情。实际上我觉得不管是舞蹈还是其他,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因为感兴趣,所以愿意付出时间、精力,而只要全身心的投入,生活就会回报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问
壹本:您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舞蹈给您带来了什么?
答
张硕:如果是一名优秀的舞者,观众的认可是必备的条件,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跳的真好”其实是最实在的评价。我身上有伤,算是半退役状态,现在自己跳的少了些,从事舞蹈教育的多。而在舞蹈教育的过程中,看着我的学员被别人认可,我就特别开心。
问
壹本:您为什么会选择来到阿德莱德成立舞蹈机构?
答
张硕:家人在阿德,出来见见世面,来澳洲后发现舞蹈教师可以移民,那就留下来吧。找了份工作,遇见了她,成立了家庭。教了两年觉得自己喜欢的中国舞没有发挥空间,辞职自己开班。平平淡淡的选择了平淡的阿德。
问
壹本:SURE DANCE的主要受众是哪类人群?您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答
张硕:“用我的舞蹈,改变你的生活” “WE MAKE SURE YOU CAN DANCE” 有教无类:在我们学校,从2岁半到70岁,从有几十年的经验舞者或是零基础的成人,都能找到合适的课程和群体。现在几乎是每周7天每天8小时课程连轴无休。
问
壹本:您觉得中国舞的内涵会与澳大利亚的文化气质会产生冲突吗?
答
张硕:不会,澳洲文化本身是多元的,我们有很多的共鸣。阿德本地的所有艺术节的演出我们都有合作,本地观众对不同国家艺术形式都是认可的。传统的中国的剑舞、舞龙、水袖、秧歌、扇子能引起他们的惊呼和感叹。我们和这边多个艺术工作室尝试的中国文化元素和肚皮舞的结合,和社交舞的融入,和光影高科技的展现也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总的来说澳大利亚本地的艺术文化氛围是非常友善并且包容性很广的。
问
壹本:如何让中国舞在澳洲的多元文化下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答
张硕: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对于我来说我能做的就是提高学员的舞蹈表演质量,给学员提供更多的演出交流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播下一粒粒种子,最终的森林还需要耐心等待。
后记
最高的艺术在每个人的真实生活之中。无论是谁,无论选择怎样的道路,无论未来的路途有多么遥远,对生命的热情会让人生的舞者在每一个全新的日子里献出打动灵魂的舞蹈。
《壹本生活周刊》本期看点:
壹本周刊 Vol. 172 电子版链接:
https://issuu.com/guidingstargroup/docs/172
点在看,让更多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