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为什么要放飞房价?

原创 2019年11月02日 澳房汇


文 / James Tong


澳洲房价的上升速度已经快得不可预测,甚至快得让人有点担心,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或研究机构,都要重新修正之前的预测数字,这时候,一个问题自然就跑了出来:


“总理为什么要放飞房价?


1


讨论大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著名博主连岳上周写的一篇文章,他为准备买房的读者打气:《经济不乐观,房产还值得投资吗?》。

文章说:“只有乐观主义者才能成为好的投资者,如果你不是一个天生的乐观者,你就必须在后天学会乐观。乐观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必备的技能……这世界上每年都会发生一件特别大的坏事,每天都会发生一些小的坏事,悲观主义者天天觉得世界要完蛋了,他自然不会有任何投资。

他的主张是:“没房住,又有能力,那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就去买套房子”。

确实,投资置业,要花一大笔钱,还要担上一个长期契约,如果不看好、不乐观,谁会出手?这话不单在中国有用,在澳洲也同样适用。

对经济不乐观,现在已经是全球的事。

资讯发达,这意味着我们经常要被大大小小小的媒体轰炸,坏数据、坏消息层出不穷。在澳洲,最近令人担心的是:家庭负债率已经上升至全球第二;中美贸易战变成持久消耗战;澳洲的住宅建筑行业频频出现质量爆雷。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敢买吗?

不买吧,看着房价飞升,也同样是不能排解的焦虑,要做到“乐观”殊不容易。

怎么办?如果你担心房价要跌,就有必要先弄清楚总理要房价升。

2


澳洲的房价,肯定是得到总理ScoMo指示,要往上的。

最早出手的记录,是2018年6月,身为财长的他,就指出近年来澳大利亚房价上涨,“不是投资者泡沫,也不是金融泡沫”,而是因为在房地产价格开始上涨时,“僵化的监管体系”阻碍了建筑数量的增长,导致供应无法满足需求。

到今年五月,“保房价”直接成为他竞选的策略。在脸书上,现在还有清晰的记录:“我们的计划是以强大的经济、增长的就业记录,保护我们房产的价值,并且帮助首次置业者进入市场。



过去两年,大家的房价被皇家调查委员会打去了一大截,他一定看不过去(虽然皇家调查委员会也是他在谭保的领导下,迫于无奈允许成立的),所以,就把重新上台的使命,设定为:替大家把跌去的房价救回来

结果,举真赢了,就得付诸行动。对于低端买家,政府推出贷款担保计划扶一把:首次置业者在悉尼购买低于70万,在墨尔本购买低于60万的房子,可以获得联邦政府的资助。中低收入者以低至5%的首付就可以购房上车。不了解的朋友,可看看他公众号刚更新的文章《助您早日实现购房梦想》。

对于中高端的买家,ScoMo一直推动银行恢复信贷,他上月访问纽约时就说:“澳洲的银行绝不能回避贷款,必须要给资本主义注入活力,我们需要一个健康,充满活力,并且乐于对经济给予支持的银行业”

结果就是现在我们见到的,一季度上升5.2%,连澳洲最贵房价也从1亿刷成了1.4亿,政策如此高效,在澳洲真的不多见。

3


ScoMo显然没有像一些末日派那样,认为房价往上涨,会制造出庞氏骗局,从而导致经济崩溃。


相反,他会认为,在周边世界都衰退的时候,只有房价上涨,才能带领澳洲经济走出困境。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叫“财富效应”的理论,它认为当资产价值上升时,人们的消费会更多。因为消费者会感到经济上更有保障。在得到“意外之财”的情况下,即使他们的收入和固定的生活成本与之前一样,也会更敢于花钱。而资产价值大降时,大家不知道未来日子如何,就会减少支出。

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企业。当企业的资产价值不断上升时,会更愿意扩张请人,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就增加社会就业。也就是说,牛市时经济增长会被放大、加快,而在熊市中经济会收缩、减弱。

所以,在所有板块都冒熊样时,总理只能让房市先牛起来。

曾经有两位经济学家Karl Case和Robert Shiller研究了连续37年(1975-2012)美国各州财富和消费者支出数据,发现2001-2005年,房价上升使家庭支出增加约4.3%。而2005-2009年,房价下降使家庭支出下降约3.5%。

这些经济学家的量化研究,未必能说明我们的房价涨回15%,社会消费就会增加多少。但可以想象的是,房价低迷的时候,即使政府大减税,每位公民派钱$1000元,大家也会不舍得去买个包包或吃一顿龙虾。

所以,尽管已经有不少人批评ScoMo在经济上没有大计划、不敢作为,迟迟没有推出财政刺激计划(Stimulus Package),以使消费指数上升,然后促进工资上升。

ScoMo非不为也,实不宜也。

4


澳洲经济最近的大事,是储备银行连续三次降息。

我们都知道,储备银行的首要任务是保就业。但保就业,就必须维持通涨2-3%的目标。这几年,大家都不愿意消费,通涨越来越疲软,甚至下降到零,储备银行降了三次利率,通涨也不太有起色。“副作用”倒是有两个,一是房价先上去了,二是退休人士的存款利息快没了。这让储备银行行长Philip Lowe被骂得一头包。

行长Lowe一方面申辩,因为利息已经接近零,再降的作用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他要求政府快推财政刺激计划。可是,总理和财长非常淡定( “vows to keep his cool on economy”),认为目前这样就好。(最新消息通涨回升到1.7%

10月17日储备银行副行长Guy Debelle,有一个《Housing and the Economy房市和经济》讲话。内容就是支持先救房市,再救经济。

其中有一段非常有意思

“房地产对其他经济领域有溢出性影响,特别是在通胀指数的影响上超过我们的预期。


在构成CPI(通胀指数)的一系列数据中,有两个最大组成部分是房租和自住业主购买新房,这两个部分加起来约占CPI份额的六分之一。


(注:既有房价不会直接计入CPI。)目前这些部分的通涨正处于历史低点,也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真实状况。”



看到了吗?原来,“救房市也等于救通胀!”,所以大家买房也是对国家有贡献呢。有兴趣的朋友可深入研究一下。

5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最开始讨论的“学习乐观”。

人们的“悲观”,不是因为蠢,而往往是因为太聪明,能够看到现象背后的危机 -- 是看到危机、证实聪明后,就停下来什么都不敢做了。

我就有一位经济条件很不错的朋友,非常善于发现问题,结果是,一直买不到房,也做不成生意。因为任何物业、任何生意、任何人际关系,他都可以一下子挑出毛病。

所以,看通了逻辑、还要分清主次。在《澳洲房价飞升,功劳该算谁的?》一文,我说看懂澳洲的房市,必须要有一个大框架,就是这个意思。我们不能像末日先生Steve Keen一样,抱着一个危机观点十年不放。因为,在这十年里,即使有“负债太高”这个顾虑存在,国家还是不断进步,办成了很多事。

另一方面,“乐观”又总是与“悲观”相对而言的,有悲观的衬托,看通危机之后的乐观才有真正价值。

什么时候最危险呢?反而是没有悲观衬托,大众都一致乐观的时候……


    

作者:James Tong

有数据、有深度、有温度的房地产评论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房市消息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