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ple Without Children”直译成中文会让某些人看不懂,还是留作英文好。
今天的青年己经不是二战后的那一代青年了。一个新名词虽然还没有进辞典,但使用频率很高,那就是“Couple Without Children”。我的翻译是如中文网上的呐喊“同居时代”。
青年一代是我们今日社会的消费主流,影视作品、时装、首饰、家具,甚至花园布置也越来越倾向他们,“跟上青年人”己渐渐成为商界的共识。房产商造房和个人房产投资同样不例外,两人住的小单元公寓前景看好就是一例。
过去一对青年认识久了,到了年龄,才开始恋爱,工作几年至少是大学毕业后,才有可能结婚,接下去同居生养孩子……我们上面几代人都是如此。
现在呢?完全不同了,青年人普遍晚婚晚育,但他们恋爱很早,同居也很早。《THE AGE》2005年九月二十六日文章统计,澳大利亚百分之二十五的十年级和百分之五十的十二年级学生有性行为。电视里说伦敦一位十八岁姑娘己经有第五胎了。物质的充裕和开放的性观念令社会风气变化很快,十八岁一到,许多青年人就要离开父母,择偶同居。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最后仍进教堂,但神父心中明白:台阶上的两位都不是过去那种“新婚”了。
要条分缕析“Couple Without Children”的内涵十分麻烦:他们中有己婚但不要孩子的(孩子意味责任),有试婚的,也有既未婚又非试婚的;除了一男一女,还有一男一男的或者一女一女的。同性恋者今日已经不用害羞了。西澳洲已经如班牙和美国的个别州一样,同性可以合法结婚,甚至合法“生”、养孩子了。
时间上讲,同居日子有长有短,有“从一而终”,也有交叉更替的,不少人兜了一圈,最后又回到前面的一个。青年人只要一次见面,几个电函,就“拥有”了,说是“不在乎天长地久”,但五年八年同居一室的竟然也不在少数。相对传统的“Family”一词而言,“Couple Without Children”是时代的一大变化,难以阻挡地成为了社会潮流。一份CBD居民调查显示:百分之二十五的居民属于“Couple WithoutChildren”。百分之五十是单身居住,而我认为,假以时日,这百分之五十的人也会进入“Couple Without Children”行列的。两者相加十分惊人,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居住状态是非传统“Family”型的。
“Couple Without Children”最让CBD房地产商高兴的是“Without Children”。澳大利亚大城市的中小学校大都不在城里,“Without Children”等于可以“Without School”,也等于不要大房子。城里只要有大学,商场,咖啡馆,娱乐场就可以了。调查显示,去年居民中的百分之二十搬进了CBD,难怪三年来CBD的公寓一卧室房的销售上升百分之五十,房地产商的小单元房造也来不及啊!
“Couple Without Children”对社会文化冲击巨大,对投资者来说是个好机遇,这一点房地产商最明白。毕竟“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投资者是做足功课的。
申明
本文经作家王晓雨授权发布
思客置业公司介绍
《在澳大利亚买个房》 - 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