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半球入冬的同时,澳洲的零售业也在经历着类似的寒冬。2017年刚刚过半,已经宣布倒闭和破产的公司就如同树上的黄叶般一片片飘落。继Marcs、David Lawrance、Herringbone、Rhodes & Beckett和Pumpkim Patch之后,Topshop和Oroton也成为零售树上摇摇欲坠的“最后一片叶子”。拿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品牌举例,你若看看下面这个清单,便会体会到“寒冬”的意思。:TOPSHOP:自愿托管阶段。澳洲TOPSHOP年销售额9000万澳元,截至去年12月的六个月内亏损300万澳元。
OROTON:上半财年收入下跌10%至6710万澳元;税后净利润暴跌52%至180万澳元。2017财年利润预计将下跌近千万澳元。优衣库:2016财年的亏损额较2015财年扩大了近一倍,达到了582万澳元。ZARA:2016财年利润为1030万澳元,较之前一年的1526万澳元缩水了近三分之一。其净利润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从此前的6.8%下滑到4%。除了品牌店以外,百货商店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困境。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发布了澳洲零售业数据,交易量持续下跌,百货商店以0.6%排在了跌幅之首。IBISWorld预估,2013-2017年百货行业的年营收增幅仅为1%,2018-2022年的年营收增幅则更低,预计为0.7%。据统计,墨尔本CBD商场空置率达到十年以来最高点。而为了节约开支,不少百货商店已经开始通过裁员、降价等方式保持利润。Myer于年初挥砍了50多个职位,并将客服中心及数字服务部全部外包。缩小了Docklands服务中心面积达30%,腰斩了位于昆士兰州的Richlands的分销中心面积。而在马上到来的财年大打折中,Myer更是“大吐血”的推出女性服饰40%折扣,小型家电60%折扣的优惠。是时候去shopping了!虽然传统零售业受影响严重,但是网购和海淘仍是消费者的“心头好”。根据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的线上零售销售指数来看,澳洲消费者在去年花费了147亿用于网购,同比增长11.5%,进一步侵蚀实体零售。根据澳大利亚邮政(Australia Post)的数据显示,2012年澳大利亚海淘占线上总交易额的25%,而今年该数值一路飙升至40%。在近期铺天盖地的“亚马逊进驻澳洲”的新闻之下,澳洲本地零售业的老板们又经历了新一轮的“失眠”。仅仅是2017年,Myer的股价就下跌了40%!于此同时,亚马逊“大佬”笑而不语,在美国首次突破1000美元。而瑞银也“雪上加霜”地预测除了未来3-5年内,澳洲将受到最大冲击的几大行业:电子类产品、百货公司、时尚和运动品牌被“幸运地”选中了。瑞银预测的最受亚马逊冲击的企业中,JB Hi-Fi位居榜首,Myer紧随其后。可以预见的是,一波价格战不可避免,而受益的肯定是消费者们。今年阿里巴巴的马爸爸在各大场合提到最多的就是“新零售”概念,事实上,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亚马逊早就提出并在去年付诸了实践。2016年12月,美国亚马逊推出了实体零售店业务“Amazon Go”。通过使用计算机视觉、一系列的传感器和深度学习技术,Amazon Go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线下购物模式。手机app上购买商品,感测器计价弹出账单,亚马逊账户自动扣款。亚马逊命名这个系统为:“拿了就走”(Just Walk Out)。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技术非常适合澳洲这个市场,而由于地广人稀、人工昂贵等一系列因素,快递行业在澳洲并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因此这种自助下单,自取货物的方式更加适合澳洲市场。不过一些需要试用的产品如服饰、鞋帽和贵重的如电子类商品,都是线下零售店会关注的重点。所以传统零售店不会消失,但会随着市场大环境进行调整,向产品更精细化、服务更周到化发展。再说了,还有那么多喜爱逛街的女士,就是享受徒步丈量商店间的过程。或许,她们的存在,才是零售业的春天…….免责声明:本文中的分析,观点或其他资讯均为市场评述,不构成交易建议,仅供参考,投资时请谨慎决策,风险自担。Level 7, 342-348 Flinders St Melbourne V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