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一个刚上市的房地产项目,其广告在重要位置上,用很大篇幅的位置仅写上一个人的名字。旁边给他的头衔是设计师,甚至还表明他是某国的,曾设计过某某建筑等。
在一个法制健全,竞争机制比较公平的社会,一个人能让本行业和社会接受,主要是凭其个人的天才和努力,与商品经济有关的行业其成功者无一不接受市场规律的严酷考核。名房屋设计师在其行业中受人尊敬崇拜的程度,应该远远超过歌星演唱会上的粉丝对偶像的崇拜。今日的中国人在名导演和名演员的作品还未上市前,就引颈相望了。他们可以接受名皮鞋设计师,名瓷器大师,名时装大师的作品,买下他们比市场价格高出十倍百倍的商品,但他们在买一位名设计师的房屋时,一般不会考虑其风格、特点、及与众不同的发挥。习惯上仍然去盘算地块、面积、朝向、位置、材料等等,或者从“实惠”角度;或者从“华丽”角度;或者从“现代”角度,总之一句话——我们还不习惯从“名设计师”本身的角度。
“名设计师的角度”无非就是设计者个人设计特点。名人最忌讳重复,重复自己是掉价,重复别人是丢脸。他们每走一步都有创新,即使不是大手笔,也总有新东西。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社会没有真正出现过一个名设计师,看看全中国各大城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楼,全是一个模式就知道出一个名设计师要有多难!那些“春笋”如塑料模子印出来一样,总是那么相似。海外的公寓楼设计都有七十或一百年的时限,楼龄届满就要炸毁。我们现在千篇一律地每天一幢造,将来就要一天一幢地炸。北京、上海这几年楼房的脸孔、身段有变化,这主要是外国设计家的功劳,而且也仅限于个别开发区内。我们要和外国的著名城市比建筑,已经永远不可能了。哪一天,全中国男人都穿上名牌皮鞋,西装,全中国女人都穿上顶尖的流行时装,挎上名牌包也没用,我们千篇一律如“流水线”一样生产的“窝”是来不及改了。
今日中国买房者不尊敬设计师和中国设计师不能提供好的设计是紧密相关的。优秀的房屋设计师应该永远站在大舞台的前沿。中国的房产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这个行业中新科技,新材料不断涌现,新的民房设计却少而又少。我们看见耸入云霄的楼盘建筑工地上,悬挂着标语“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无论看上去是多么醒目,但其给你的一个信息是明明白白,那就是:设计者已经没事啦!其实,设计本身才是质量中最重要的,一个不能代表当今时代的设计,却还要竖立在某地“百年”,想想都令人费解。
墨而本市已经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居住城市了,其它各方面笔者不再费笔墨,仅从房屋建造来看,墨而本的房屋千姿百态,不论是高楼还是洋房或者排屋,甚至厂房,没有人能发现有两幢一模一样的!房屋的设计者羞于拿出没有自己特色的设计;建造者不愿走和别人雷同的老路;市镇规划机构不愿批准不可能抬高本地区房地产声誉之申请,这三个方面从根本上杜绝了不合时宜的房产项目出现,更何况市场本身也会惩罚那些抱残守缺的人。
回过头来看澳大利亚的名设计师的楼房,既为名设计师庆幸,也为这个城市庆幸,更为买家庆幸。“三赢”的局面是西方文化的功劳,从这一角度看过去,不论中国的房产投资者还是中国的文化学者,多少会发现我们文化中一些有待改变的东西。
通知
如果您有关于澳洲房产、留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希望与大家分享,欢迎投稿。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