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 素易购GoVegan
ID | goveganpeace
你爱吃肉吗?
听到这个问题,
估计很多人的内心不止说了100遍YES。
哪怕冒着长胖、三高的风险,
也阻止不了人类对吃肉的向往。
然而就在我们愉快用餐的时候,
总有人试图说出不和谐的另一面。
比如爱默生曾经说过:
“我们优雅地享用我们的正餐,
血腥的屠宰场被精心地隐藏起来。”
还有人把镜头对准血淋淋的幕后。
撕开现代养殖业的美丽外衣。
纪录片《统治》
Dominion
平时,你觉得肉是怎么来的?
在超市货架上。
肉已经被处理好,
或被切成方便处理的形状,或腌制妥当。
在宣传片里,养殖场干净清洁,鸡个个长得白白胖胖。
刚生下来的小鸡,还会得到流水线工人的温柔对待,被轻轻放在流水线上打疫苗、检查身体。
然而养殖场的动物全都这样生得健康,死得其所吗?《统治》用无人机、隐蔽摄像机还有手持摄像机的镜头,记录下澳大利亚各大养殖场和屠宰场实况。
养殖场先进吗?
全机械化流水线的确先进。
然而120分钟的纪录片,
很多人看了前几分钟,已经受不了了。
弹幕甚至说,像恐怖片。
岂止是像。
恐怖片都没这恐怖。
在这里郑重提醒:
本文内容可能引起不适和对肉类的不良反应。
如果你承受不了,建议就地绕行。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话,那么做好心理准备,往下看
这是一条“带血”的分割线
鸡
经过长期人工基因选择,
人类分别培育出生蛋和长肉效率最高的鸡种。
蛋鸡和肉鸡,是两种不同的养殖模式。
先看看我们每天吃的鸡蛋是怎么产出来的。
小鸡孵化后,首先要挑选性别。
蛋鸡场需要的,当然是母鸡。
而那些生错了性别的小鸡,
生命的第一天,就是从孵化室走向
绞肉机
因为雄鸡既不能生蛋,
而且品种也和用于养殖的肉鸡完全不同。
羸弱的母鸡也同样被消灭。
幸存下来的,只有经过挑选的健康母鸡。
它们会被送去去喙,以防止互相攻击。
四个月后,等待它们的,
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下蛋任务。
每年大概要产蛋330枚。
每个鸡棚里,一望无际大约养着10万只母鸡,
每只鸡的生存空间,小于一张A4纸。
由于地方狭小,天性无处施展。
不能刨土、不能觅食、不能交配,
压抑着的冲动让母鸡患上神经系统疾病,
只能不停扑腾翅膀,踩在别的鸡身上。
在恶劣的环境中,它们羽毛严重脱落,
鸡笼下粪便堆积如山,
死去的母鸡尸体相藉。
就是这样的环境下诞出来的鸡蛋,
被打上“快乐散养鸡”的标签,走下流水线。
到底是不是散养呢?
养殖场打了一个政策的擦边球——
也算是“散”了。
而在更大的棚内,母鸡身体被掏空,
不再适合生蛋后,就会被送到屠宰场。
接替它们的是下一批更年轻的母鸡。
如果说蛋鸡的一生是一场痛苦的马拉松的话,
那么肉鸡的一生就是“光明的百米冲刺”。
鸡棚内的灯光昼夜不息。
为的是骗过鸡的生物钟,
让它们分秒必争地生长。
只需要35天,一只肉鸡就可以出笼。
分别是一周、两周、三周、四周
公鸡和母鸡都会用于肉鸡养殖,
但那些弱小的,
预计无法长到标准体重的小鸡
同样会被提前消灭。
活下来的鸡也并不好受。
它们最大的痛苦,
来自于无法承受的生命之重。
由于基因改造、人造光刺激、
大量饲料投喂,肉鸡长得过快,
以至于双腿无法承受住自身的体重。
解脱的终点,是一条成熟的流水线。
鸡被倒挂在移动生产线上,
来到带电的水池,
在这里它们会被电晕,
然后在无意识情况下被割喉。
但如果侥幸避过了电击点,
就会意识清醒地遭受割喉,
最后仅剩的一点意识,
便是在滚烫的热水中烫死。
牛
牛是会流泪的动物。
但生而为牛,抱歉,命运就由不得它们了。
除了被吃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使命
产奶!
牛奶看上去并不血腥,但同样滴滴皆痛苦。
奶牛只有在哺乳期才会产奶,
所以想要不停地产奶,就需要牛不停地生。
不过,跟公牛自然交配
并不符合工业化情况下快速准确受孕的准则。
母牛的每次强制受孕,都疼痛异常。
工人把它们锁定在铁笼里,
再把手臂粗鲁地伸进它们的直肠,
找准子宫口之后,射入公牛的精液。
这样痛苦的受孕过程,母牛每年都要经历。
但更痛苦的是生育之后。
因为小牛一生下来,
如果是公牛,不能产奶,
就会被工人带走。
天性护犊的母牛看到孩子被抢走后,
只能跟在绝尘而去的车后面悲鸣、流泪,
直到车越开越远,母子分离。
小公牛是没有资格喝奶的,
因为母亲的奶,只能留给人类。
离开母亲的小公牛,
将会被制成牛仔肉。
而母牛由于被挤出
10倍于正常情况的产奶量,
通常只能活4到8年
(自然条件下可以活20年),
如果生了病活奶量下降,
就会被送到屠宰场。
成年的牛体型过于庞大,
电击已经无法让它们彻底失去行动能力了。
就只能用螺栓枪、来福枪打中脑袋。
在意识微弱的情况下,
睁着眼被大刀捅进喉管,开肠破肚;
再倒挂着,直至放干血彻底死亡为止。
然而,屠宰场并不是它们短暂一生中最大的痛苦……
因为,它们曾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灾难。
或许你还会说:
“这只是特例吧,都是黑心作坊吧。”
恰恰相反。
这些养殖场先进、成熟、规模化。
《统治》的片头就声明,
这不是什么三无地下作坊,
“大部分场景代表西方世界的行业标准”。
但越“先进”,可能意味着越不人道。
追求用更少的地,养更多的牲畜,
赚更多的钱,才是养殖业的第一要义。
澳洲的养猪场从上世纪60年代的50000 个,
到现在只剩不到1400个。
虽然猪场少了,猪肉出栏量却更大。
这意味着每个养猪场养的猪更多,
每只猪的生命周期也更短。
这种大规模的批量上产,
与我们熟悉的农场式养殖相去甚远。
比起养殖业,我更愿意称其为
重工业养鸡厂、重工业养猪厂、重工业养牛厂……
对,是厂,不是场
《统治》和2005年肖恩·蒙森的《地球公民》相似,探讨的都是人类对动物统治的合理性。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固有观念——不同于猫狗、各类野生动物和保护动物,猪鸭牛羊鱼长久以来就是人类的食物。
它们从来不受保护。生来就是被杀被吃(用)的。但《统治》却颠覆性地批判了,人类对动物的暴政。
《统治》在呈现事实的同时,也像是一篇保护养殖场动物的宣言:
你才刚吃过饭,然而无论屠宰场是多美小心且优雅地隐藏在数英里之外,你仍是共犯。——艾默生
您可能看完文本仍然无感,
还在为自己吃肉而辩解
认为自己只是吃肉
没有参与血腥的杀戮
但别忘了
若没有千百万个爱吃肉的你
又怎么会有千百万条生命为你而死?
朋友
快放下刀叉
立刻吃素吧
为方便查看更加完整的内容,
为第一时间能让我们的推送和你见面,
快来一起看看如何把悉尼的华人“星标(置顶)”吧~
往期热点推荐
随手拍,随手爆料!
悉尼新鲜有趣的事,敬请关注我们
新浪微博:悉尼的华人
公众号:sydneychn
爆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