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刷范冰冰5000万大钻戒了!她才更值得上今天的热搜!

2019年11月06日 澳洲房产网




刚刚,一则媒体爆料,
又吸引了无数吃瓜群众的目光,
原来是范冰冰,刚刚现身机场,
抬手秀出钻戒,喜气洋洋......
一个偷税漏税的明星,
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引起全民关注,
而今天我们想要大声说的是:
别再刷范冰冰的钻戒了,
有个人更值得上今天的热搜。

因为20年前,

中国有1.2亿人,感染了同一种病毒,

直到今天,携带这种病毒的,

还有9000多万国人!

它被称为中国第一病,至今无法治愈,

然而她自愿将这种致命病毒,

注入了自己的体内,

可之后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她就是,陶其敏。



1931年10月她出生于江苏苏州,

12岁时考进著名的振华女中,

这所学校可了不得,

可以说是孕育出了,

当年中国一半的女杰,

如:核物理学家何泽慧

妇产科专家王淑贞、著名作家杨绛......

这帮牛人,有的是陶其敏的学姐,

有的是她的同窗好友,

她们这些女生在一起,

聊的可不是儿女情长,都是国家兴亡,

读书并不为相夫教子,而是振兴中华。

振华的这句教育名言,

激起她热血满腔。


1951年,以学医为救国志的她,

考取了山东医学院。

在这里,作为风华正茂的妙龄女子,

她没有谈恋爱,

也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

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刻苦学习中。

毕业后,

25岁的她被分配到北京人民医院,

8年过去,年仅33岁的她,

就成为生化研究室主任,

也在这时,她听说了一种可怕的疾病。


当时北京人民医院(左三陶其敏)


这种病由新病毒引起,

被称为“肝炎”,传染性极高,

但肝病领域,当时人们的认识还很浅薄,

只知道有甲肝一种,

对于这种病毒引起的“肝炎”,

无从知晓更不知要如何去预防。

于是短短几年,

中国的这种新病毒感染人数爆发,

尤其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农村,

经常共用一个针头,又不消毒,

所以病毒很快蔓延至全中国,

每年就有40万国人因此死亡。


病毒肆意张狂,

她心里着急,却无能为力,

因为当时国内医学界,

对该病毒的了解几乎是空白。

直到1972年,

国际上出现一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这时,中国医学界才知道,

原来肆虐祖国大地的这种肝炎,

是叫乙肝。



可当时的中国太落后了,

根本找不到乙肝病毒的任何资料,

这可怎么办呢?


关键时刻,这个人物不能不提,

就是德国人汉斯·米勒,

他于1939年来到延安,成为,

为中国解放事业做贡献的反法西斯战士,

解放后,热爱中国的他,加入了中国籍,

1972年,

他已经是北京医学院副院长。



后来就是他,
考察了日本刚研制出的,
乙肝病毒检测和诊断技术,
并带回了乙肝病毒检测试剂盒。
只是,米勒教授的这一举动,
却被国际所讥讽:
“你拿试剂回中国有什么用?
就你们的水平,只怕十年也做不出来!

回国后,在科研小组会议上,
米勒教授问大家:
谁能做出中国人自己的检测试剂?
诺大的会场一片沉默,
因为科研水平实在是太差了,
那时中国连一件像样的仪器都拿不出来,
空白一片怎么做?这千斤重担谁能扛?
没想到就在这时,她站了起来,
简单有力就只说了三个字:
“我来做。


之后,一场前路漫漫,

艰险万分的战斗开始了。


她做实验的地点,

是一个仅仅6平米的小屋子,

要研制试剂,首先要纯化表面抗原,

这需要无菌条件和先进仪器,

但当时我国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

国外虽有标准抗原和抗体问世,

但价格昂贵,时间长了还会变质,

而且常规使用量很大,

要靠进口根本就不可能。


米勒教授的妻子曾回忆说:
“做研发的地方相当破旧,
我从没见过那么破的环境,
可是,他们是真的有决心!”


是啊,不能靠别人,那就自主研发,

就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

她毅然选择了,

自发研制这条最艰难之路。

然而短短几个月,

不可能自行研发出超速离心机,

研究工作被迫陷入了停顿,

很多专家认为不可能,

陆续离开了科研组,

只剩下她还在冥思苦想。


年轻时的陶其敏在做实验

为了克服困难,

她采用葡聚糖凝胶进行层析分离,

但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连出现,

没有进口葡聚糖,她就创造性地,

用国产葡聚糖同类产品代替;

层析产品达不到标准,

就用不同型号的分子筛,

进行不同速度的层析分离;

没有超声波打碎机,

就自行制出合格的羊红细胞膜......


之后仅仅三个多月,

昼夜攻坚的她终于成功研制出,

我国第一套乙肝检测试剂盒。
10月,她带着试剂盒去日本,
参加国际肝炎实验会议,
没想到全球一起研发的8个国家中,
只有中国人,
拿出了自己的血凝试剂。
日本著名肝病专家西冈教授曾这样说:
“我们用三年搞出来的东西,
你们在没有设备的情况下,
三个多月就搞出来了,真了不起!


米勒教授和陶其敏教授在实验室


这个成就,
使中国终于迈入认识乙肝的时代,
也让国际肝病领域,
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

我国有了乙肝病毒检测方法后,
她和研究组立即开始在少量人群中,
进行乙肝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
这一调查没想到,
让大家看到的是这样一个可怕的结果:

中国人感染乙肝病毒的数字,

竟蹿升到1.2亿!


这个惊人数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中国乙肝感染形势严峻,情况非常紧急,

因为乙肝,主要通过血液、

母婴和性接触进行传播,

新生儿时期感染的患者,

更易发生慢性乙肝,

这样的传播方式非常可怕!


究竟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抗击乙肝,

能不能像接种牛痘疫苗预防天花那样,

将乙肝疫苗注射到人体内,

使其产生抗体,从而起到防疫作用?

而当时美国,

已采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

制作出了血源乙肝疫苗,

尽管外文杂志刊载的这则报道很简短,

也没有其它资料可供借鉴了,

但早已在日本掌握了,

高速离心技术的她,

马上领悟到其中的原理:

用区带密度梯度离心提纯,

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之后再灭活,

就可以得到能使人产生抗体的血源疫苗。


认识到这一点,

她又开始发起新的挑战:

自主研发中国的乙肝疫苗。

中国,是人类阻击乙肝的主战场,

她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让中国,

摘掉“肝炎大国”这顶脏帽子。


然而,真正动手做起来,

真的是困难重重,

当时人民医院,

没有任何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加上乙肝疫苗研制是全新的领域,

与她之前研发工作相距甚远,

不少人表示不赞成,说她窜了行,

搞检验的做起了制备疫苗,

对于这些质疑,她往往付之一笑。



要研制乙肝疫苗,

就必须有重点地补充相关知识,

于是她就每天5点钟起来,

6点半就到医院,

从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基础医学,

再到外语和遗传工程学等学科

可谓“皓首穷经”的去学习。

那段时间,她的脑子里,

除了学习和研制工作容不下其他,

所有零星时间都被充分利用。


有一次,她乘公共汽车外出,

正在思考一个研究难点,

司机一个急刹车,

她的背部向后撞在了椅背突出的铁管上,

结果四根肋骨被齐齐撞断,

医院领导让她在家休养一段时间,

但她却放不下研制工作,

不到一个月,就让爱人,

天天用自行车把她推到汽车站,

然后再乘公交车准时上班。


当时她还和同事用盐水瓶和输液架,

搭成一个密闭式装置,

当作无菌实验室。

她直接用乙肝抗原带毒者的血清,

来进行实验,

乙肝通过血液传播,

这其中的危险不言而喻,

可她就是这样拼命般的搞研发。


终于,1975年7月1日,

我国第一代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

命名为“7571疫苗”的研制成功了!

这是第一支,

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乙肝疫苗!



然而疫苗虽然研发成功了,

但是还有一个更大问题有待解决。


那就是,

疫苗必须通过敏感性和安全性试验,

才能真正推广应用。

检验疫苗是否安全有效,

当时国际上的做法,

就是通过动物试验来验证,

可当时的中国,

并不具备做动物试验的条件。

眼看着辛辛苦苦耗费几个月,

研发出的疫苗,被锁进冰箱!

她焦灼万分:

这边疫苗不能使用,

那边乙肝传染仍在扩散,

怎么办?

千千万万患病的中国人怎么办?


思考的结果,

让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她决定用自己的性命做赌注!

在自己身上试药!


1975年8月29日下午,

她打开冰箱,取出了一支乙肝疫苗,

自己打开了安瓿,把疫苗抽进注射器里,

她避开了组内的同事,

径直向注射室走去。

之后,她让护士,

将疫苗缓缓推入了她的体内......


陶其敏试验乙肝疫苗


疫苗能不能奏效?

她会不会感染病毒从此患上乙肝?

一想到她那两个可爱的孩子,

同事们就不忍再看,

而她却面带着微笑,

可她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其中的危险性!


打完疫苗后的她回到家,

轻轻的跟两个孩子说:

“妈妈今天打了疫苗,我怕会传染给你们,

一定要离我远一点,

同时你们要注意观察我的状况。”


而在一旁的丈夫却是心急如焚,

观察着可能即将会发生的一切,

这是妻子的任务,

同时也关系着,

亿万中国人性命攸关的大事,

丈夫翁庆章只能默默祈祷......


第二天,

她向医院领导汇报了注射疫苗的情况,

领导要她马上住院观察。

而她却说:“我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就一面工作一面观察吧!”

此后两个月内,

她每周抽血5毫升进行检测,

第三个月转入定期检查,

没有发现异常,

随后又在她体内发现了乙肝抗体。

她取得了第一手数据,

证明了乙型肝炎疫苗的安全可靠,

紧接着,

人民医院的许多领导干部和同事,

在她献身精神的带动下,

纷纷要求在自己身上注射疫苗,

做进一步的试验观察。

更多的结果表明:

健康人群注射了疫苗,

大部分都会产生抗体。

此后,她又根据试验结果,

对疫苗的研制方法和工序,

又做了5次较大的优化改革,

先后在北京、江苏省启东县,

广西扶绥县进行了,

小量人群预防注射观察,

结果显示抗体阳转率可达92.3%。


就这样,中国的第一支乙肝疫苗,

在第一个研制它的人身上试验成功!

乙肝疫苗成功了!

中国千千万万乙肝家庭新生儿有希望了!


1980年,在法国召开的,

第一届乙肝疫苗国际会议上,

她被特邀出席,并作了报告,

赢得了全世界对中国人的尊敬。

美国人说:

“中国,他们没有好的条件,

他们没有好的设施,

但是他们却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壮举。”


陶其敏和发现乙肝病毒的美国教授合影


而她亲身试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更是赢得了全世界人的惊叹!
多年后,
当白发苍苍的她谈起这段往事时,
她只是淡然一笑:
“其实当时我并没有很伟大的想法,
只是想尽快得到结果,
以推动疫苗应用。
毕竟,迟一日研发成功,
就多一些病人。
当然最坏的结果是,
自己会感染乙肝病毒,
但不打这一针也可能会感染呀!”

而赢得了世界赞誉后她,

并没有停下脚步。

之后,她继续带领团队,

书写了多项中国肝病研究的第一:

1987年,第一个,

乙肝PreS2及抗-PreS2诊断试剂盒。

1991年,

第一个丙肝检测试剂盒

......


孜孜不倦接受科研挑战,
不畏性命拿自己做人体试验,
这样的她,当之无愧的被大家称为:
中国“乙肝疫苗之母”。



70岁那年退休后的她,

依没有放下肩上的责任,

坚持出诊,风雨无阻。

她每天坐着公交车到医院,

带上两瓶牛奶、两份面包,

当作早餐和午餐,

颤颤巍巍亲手写下每一位患者的病历,

仍然过着简朴而奔波的生活,

就如同蜡烛,

她要燃尽自己的光和热。


她说:我会一直在医疗第一线,

除非有一天我治不动了。

在她心里,

这辈子就是要只干一件事,

那就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



2017年11月15日,

这位愿意舍下自己生命,

去救更多中国人的老人,

安然离世,享年86岁。



斯人已逝,恩泽后人,

只是,

可能令老人没有想到的是,

当年研发成功疫苗后,

她为了大规模生产和推广疫苗,

无偿将乙肝疫苗的制作技术及工艺,
都提供给了长春生物制品究所

可谁知,她的一腔心血,

却成了长春生物董事长高俊芳等人,

制造假疫苗捞金的工具!

她研制疫苗时没有多挣一分钱,

而今天这些疫苗厂家,

利润达到了91.59%,

挣得是盆满钵满!


曾经为了疫苗的安全性,

她要用自己的身体去试,

把别人的健康,

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

而今天,她们,

面对同样的疫苗,

竟不顾千百万国人的健康,

看金钱比人的性命还重!


这不禁令人感慨:

我们曾经没有技术,

却有大师光明磊落的闪耀人性,

如今我们有了技术,

却多了一些小人的利欲熏心!

当人的眼睛是黑色时,心是红色的,

当人的眼睛是红色时,心是黑色的!



陶其敏,

讷言敏行,志为良医,

以其志之伟,

以其情之坚,

以其毕生之热血,

以其全部之身心,

为中国医学事业树立起,

一座道德与科研的丰碑!


一代大师,光照人间,

她的光芒,

带给无数人爱与希望,

让世代中国人受益无穷,

这样的她注定标榜史册!

2019年11月,

陶其敏逝世两周年,

致敬!缅怀!



谢谢您的阅读

-end-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德优主编私享号,

接收更多我们的分享



支持原创,喜欢本文请右下角点“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进我们铺子看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