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罗曼.罗兰
11月27日,台湾艺人高以翔在录制浙江卫视节目《追我吧》时突然倒地猝死,年仅35岁。
不关注娱乐节目的人,也许不知道高以翔是谁。其实,我也是今天才听说这个人的。至于他演过什么电视剧,有多火,这些东西都将随着他的猝然离世而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回忆里。
我们不得不承认生命之脆弱禁不起再三的考验。
生或死,或许有时是命中注定。
逝者如斯,生者为之沉寂。也许认真思考,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才是对死者最大的敬意。
这次事件,让我们很容易联系到现代社会的一个词汇——过劳死。而这个词,又和其他两个词相关联:
一是焦虑,二是拼命。
1、焦虑情绪渗入社会的各行各业
半年前,我写过马云和刘强东等人鼓吹996的文章,对被动型加班做过深度分析。但我发现,无论是996,还是过劳死,都是当代社会人们焦虑情绪严重的体现。
而这种焦虑情绪存在于各行各业当中,简直是全方位的。
对老板而言,比如做企业的马云,明明一直把握着互联网时代最新发展的方向,但他考虑的却总是“我的公司明天就要倒闭了!”
对员工而言,在网上贩卖焦虑的薛兆丰、罗振宇等人总是在鼓吹,造成你996的并不是你的老板,而是其他员工。如果其他员工一直在进步,他们主动选择了996,而你却在抵触,你就会被其他员工,而不是老板淘汰掉。
《奇葩说》截图
而对于那些所谓的铁饭碗,也就是体制内员工,虽然没有996,但也有一丝焦虑感。他们认为活在体制内是温水煮青蛙。一旦时代加速变化,而他们缺乏一技之长时,就有可能被时代所抛弃。
比如,有一位36岁的高速公路收费站人员,就出现了铁饭碗丢失的情况。随着科技的进步,收费站由传统人工转向机器智能,大量的人工收费岗位被裁撤。这位员工非常不满的表示:
我的青春都献给了收费站,我现在36岁了,啥也不会了!
此刻,你是否觉得那句令全民都产生焦虑情绪的名言油然而生:
时代在抛弃你时,连句再见也不会说!
看来过劳死累的不仅仅是体力,更累的是那颗无处安放且焦虑的心。
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而现代社会,劳心者不一定能治人,而很有可能先把自己给治死了。
就像高以翔的生命已经停止,而渲染社会焦虑情绪的氛围却从未停止。
《奇葩说》截图
2、有人喜欢主动拼命
著名作家冯唐有句名言:
很多时候,人不是被领导逼死的,而是被自己逼死的。所以不要每次都给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有时鸡蛋是煎不圆的,但世界还要继续转的。
当我们讨论了时代环境所造成的被动加班导致过劳死以外,也确实存在很多主动拼命的人。这就是冯唐所说的,人是被自己给逼死的。而逼迫自己的理由有很多,也许为钱,也许为兴趣,也许为理想。
提到自己逼自己的典型例子,我们不得不提一个90后都熟知的人,他就是直播界的大咖,被称为“口红一哥”的李佳琦。
其他年龄段的朋友即使没听说过李佳琦也无所谓,反正你就知道他是一个赚钱巨多(年收入上千万),人气巨旺(微博、抖音粉丝数以百万计),每天要连续直播N个小时,嗓子发炎,身体多项机能都出了问题,但也一直逼自己不能休息的人。
他明知道,再这样下去,他也可能会过劳而死,但他却舍不得离开直播间一刻。如果离开一天,他的流量就会下降很多。离开久了,喜新厌旧的粉丝们就会彻底忘记他这个口红一哥,而另寻新欢。
我记得《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曾说过一句话:
一个人害怕的其实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怕当他拥有了一切,却又突然失去,重新回到一无所有。这种心理落差,将成为他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当你站的越高,就越怕跌落下来的惨状。
当李嘉琪把收入、流量与名气看的比健康重要的时候,他就会用透支健康的方法去维持他所获得的一切,这也会使他向过劳死的方向上继续迈进。
站在李嘉琪的角度,这其实本没有对错,只是不同人的不同选择罢了。
孟子告诉我们,鱼你想吃,熊掌你也想吃,可是二者你只能吃一样。
在目前全社会焦虑的大环境下,人们往往会选择透支健康。因为:
钱是当下就没有的,而健康可能是未来才没有的。
3、有个好身体,才能让理想更丰满
不过,我们如果把过劳死完全和拼命赚钱划上等号,其实也是偏颇的。
有些人,用透支身体的方法去换来的东西,往大里说是一种人生理想,往小里说是一种兴趣爱好,这些其实不一定和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用个高大上的词来形容,叫做情怀。
英国作家威廉·毛姆在他的著作《月亮与六便士》当中有一段经典语录:
当满街的人们都在低头拼命寻找地上的那六便士时,他却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
月亮代表了一个人的理想,而那六便士代表人们为生活所迫的现实。每个人都有弯腰捡起六便士的时候,也都有抬头看天上月亮的时候。无关乎有钱没钱,天上那轮永远免费的月亮,就是诗和远方。
有些人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事业或者爱好,用命去拼,这显然已经和被动的焦虑或者赚钱的多少无关了,但这种拼命仍然会透支身体,使人像蜡烛一样从内部耗尽。
前几天刚刚去世的新华社记者徐勇和摄影记者宋振平就是其中的两位,也是过劳死,但并不是因为钱。
宋振平老师生前曾经有一段话:
我是新华社记者,采访报道对象范围遍及全国。但在25年的时间里,我到一个县调研采访了将近200次。这意味着,25年来,我平均每个月几乎有超过60%的概率是在这个县里。那里,是我的“梦里老家”,是我呼吸新闻空气、焕发工作激情、挥洒青春汗水的地方。那个地方也就是中国最美的乡村——江西婺源,也就是人文鼎盛、油菜花飘香、烟云醉人、茶醇诱客、珍珠山屹立不倒的地方……
他用众多的摄影照片,留下了江西境内的一幅幅美景。也许正是在这些照片中,他寻到了人生的意义与真谛。
1300年前,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在江西境内用文字记录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美景。而在1300年后,宋振平用他的毕生精力还原了王勃当年描绘的盛况,也许他的一生也该无憾了。
但是,这位透支健康的新华社摄影师却再难向自己的理想去继续迈进。过度拼命导致过早的离世,这何尝不是他人生最大的遗憾呢?
他终究是走了,可怜落霞孤鹜,再无秋水长天!
最后,让我们平复一下心情,吸取过劳死的教训吧。因为无论出于被动的压力,还是主动的拼命,这些都不应成为我们身体灯尽油枯的理由。
学会放下,即使再大的事,哪怕是天塌下来,也应该放在身体塌下来之后。这道理其实大家都懂,只是在选择面前却如此艰难。
人生的终点,不是在山水踏尽时,亦不是在生命结束后,而是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当你真的放下,纵算一生云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风,自在安宁。
希望天堂里不再有选择。高以翔安息吧!
推荐阅读
阿德莱德生活
户外运动 | 摘水果果园 | Sunday Market |
交规罚款 | 报税 | 养老金 | 安全 APP | 汉堡 2
南澳大利亚旅行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