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在香绝了!烤它!炸它!一定要都试一试

2020年07月30日 新阿德莱德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美食冷姿势——饺子



都说好吃不过饺子,小编再认同不过了。在肚子饿的咕咕乱叫的时候,一个接一个的饺子,从盘子里,到嘴里,慢慢咀嚼之后进到了胃里。肚子饱了,盘子空了。人也满足了。

要说这饺子吃法,其实有挺多的。煮蒸煎炸等等吧,然后拿个碟子装一点醋、一点油辣椒,就这么蘸着吃,热乎乎,满口汁香。

要是拿个平底锅出来,抹上一层薄油,慢慢把饺子皮煎得表面皱起一层微微金黄的脆皮。

咬下去,脆皮碎裂开的声音,传递到脑海中:嘎吱嘎吱的。

常规吃法之外,还有一个做法,你们一定要试试:烤饺子。

饺子表面抹一层薄薄的油,在烤的过程撒上烧烤料,不断翻面,让孜然辣椒面跟着外皮一块结成了颜色有些深的脆壳。

外壳 咬起来尤其的酥脆,香脆到失语的那种程度。饺子的吃法真的是数不胜数了。

饺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之一,每到过年过节,一家人便会相聚在一起吃饺子。人们通常将面粉擀成又薄又软的圆形饺子皮,再将鲜肉、白菜或韭菜等切碎拌上作料。包成似人耳的独特形状。下锅煮至饺子上浮即可捞出食用。轻轻一口,皮薄馅嫩,回味无穷。


有没有想过,其实大家平常吃的饺子的发明者不是厨师,也不是美食爱好者。而是大名鼎鼎的“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发明饺子也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而是为了救黎明百姓于水火之中。是的,思念是一种病,饺子是一种药。

东汉末年,由于兵戈扰攘,政治腐朽,社会矛盾不断被激化,百姓苦不堪言。全国各地都爆发出了大规模的伤寒病。已是长沙太守的张仲景,不忍百姓忍饥挨,甚至因寒冷而烂了耳朵。

毅然辞去太守之职,专心钻研医术,只为治病救人。终于,张仲景在南阳搭起了医棚,架起大锅。熬“祛寒娇耳汤”分发给烂耳朵的百姓们。

“娇耳”其实就现如今的饺子。张仲景将许多祛寒的药材一起熬煮,如羊肉、胡椒等。煮好后切碎,用面皮包成娇耳。下锅煮熟后,连汤和娇耳一起端给这些贫苦百姓吃。老百姓喝了“祛寒娇耳汤”,浑身发热,耳朵也有了一股暖意。一段时间后老百姓身体里的寒气消失。烂掉的耳朵自然也就好了。

虽然现在的饺子没有被当做药用,仅仅作为美食。但在那个年代,吃饺子是可以救命的。

比起霸占数学、语文课本长达三四十年之久,成为广大70后、80后、90后及00后童年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黄金不败铁三角”小明、小红和小刚。饺子的名字才真是传承了泱泱华夏的文化精髓,彰显了古人伟大的智慧。而且从古至今用了那么多名字,竟然每一个名字都很好听。

1、由于混沌出现得比饺子早,所以在给饺子取名字的时候就免不了要带上混沌的影子。在三国时饺子被称为“月牙馄饨”。是不是听起来很有食欲?

2、南北朝时期很直接,就叫“馄饨”。那会儿的饺子煮好了以后把汤和饺子盛一碗,一起吃。现在的河南、陕西等地依然有这样的吃法。

3、唐代的名字最为霸气,叫“偃月形馄饨”。想起了关二爷的“青龙偃月刀”。唐朝的饺子已经捞出来单独吃了。

4、宋代时被称为“角子”,饺子的发音就是以此为源头。

5、摘自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

“元旦拜年,作匾食”

摘自刘若愚的《酌中志》

“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

由此可以推测,这时候明代北方地区过年不再吃以前的园子、年糕,而是“匾食”。

6、到了清朝,饺子的名字更是种类繁多“饺儿”、“水点心”、“煮饽饽”。这时候在春节吃饺子已经非常普遍。后来被流传为大家熟知的名称——“饺子”。

饺子的知识你知道了吗?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阿德莱德生活

咖啡馆 | 下午茶 | 餐馆 |

古董店 | 电费猫腻 | 钓螃蟹

美食 | 甜甜圈 | 日料 | 海鲜市场 

越餐 | Costco 零食 | 钓鱼限定 | 汉堡 1

户外运动 | 摘水果果园 | Sunday Market |

交规罚款 | 报税 | 养老金 | 安全 APP | 汉堡 2

澳洲奶粉 | 幼儿保健品 | 餐馆 2017 | 温泉


南澳大利亚旅行

周边旅行 | 免费租车 | 澳宝镇 | 自驾游

龙虾镇 | 蓝花楹 | 全国旅行 | 最美厕所 | 沙滩


“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