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留学生在澳洲生活很久
即使生活习惯和OZ很像了
好像也很难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我们跟Local就好像
生活在一个城市的两个次元
互相有自己的世界
偶尔相通
却总不交叠
经过一些年跟几个local小朋友的密切交往
渐渐从日常谈话中总结到了一些看法
一起来看看他们眼里的墨尔本中国留学生
都是土豪
壹
很多Local学生都是自己背助学贷款
或者自己勤工俭学来支付学费
所以在他们眼里每天下馆子
悠闲的端着boost的留学生
简直都是土豪啊
各种买买买根本不手软
虽然我们的父母可能觉得西方这种
十八岁就扔出家门的举动
非常棒
(但是自己又做不到)
但是很多拼命打工供学费的local学生
并没有觉得自食其力的骄傲啊
其实很多还是很羡慕的
但是从小自己的教育
让这种羡慕也就是转瞬即逝
还是从骨子里觉得成年以后自食其力
这当然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老实说啊
按照我们国际生的学费
就按$41600来算吧
平均到每周就是$798
而我们每周合法打工时间也只有20小时
平均下来时薪要 $40 才赚的到学费
而这还不包括生活费
生活费就按每月两千算好了
那你需要 $63 的时薪
才能在合法的情况下养活自己
终于体会到那个曾经拼命打工
最后猝死在出租屋中的monash学长了
即使那个年代费用没那么高
始终是笔不小的开支
这么高昂的花费自己扛真的是绝望
但是这也反映出了我们的现实
就是不是所有留学生都来自家境富裕的环境
中产阶级才是留学生的主力
而还有很多连出国前的财力证明
都是房产抵押提供
只能勉强付过学费而已
贰
Vans潮流?
这是某次跟local小弟看完电影
小弟回家后提出的疑问
“Vans Old Skool 是下一个中国潮流么?”
说实话,刚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否认的
那天看电影只是顺脚穿了vans
而且说起买这鞋也是因为想买
平时穿又不累的休闲鞋
逛了好几天都没有什么好的选项
路过Vans 的时候看到经典款
想着经典总不会难看落伍的
帆布鞋又很舒服
所以就买了双
还真没觉得留学生们很多都穿这款
但是他提出这个问题以后
我慢慢观察了一下
真的满大街都是Vans
直到有一天我回家看到了以下一幕
hmm,哦好吧
这一点可以承认了
但是我觉得大家也是因为舒服好搭吧
在路上的时候可以留心观察一下哦
真的,满大街都是
人实在多
叁
Local小哥刚认识我的时候就问过
觉得来澳洲以后最意外的是什么
我说那就是
怎么那么多中国人???
这点说真的毫不夸张
我估计刚来的孩子们
都是分分钟觉得自己没出国的错觉
小哥表示他们也那么觉得
尤其是City现在简直就是被中国留学生霸占
满大街都是中国留学生和中文的声音
作为一个上大学之前连QV都不知道的local
小哥表示上大学的时候
总有一种这不是自己生长的澳洲的错觉
肆
潮牌?
这个由一个爱好打扮爱好潮牌的local小哥提出
他觉得虽然知道中国留学生都很有钱
但是还是不相信满大街穿潮牌的少年
穿的都是真的
hmm这点嘛
其实我个人是承认的
我们买真潮牌的人是多
但是感觉高仿也更多啊
看看群里和朋友圈的广告吧!
Anyway啦
衣服嘛好看舒适就好
不管真的假的
大家开心就好啦
也没花别人家钱是吧
好学
伍
虽然有些搞事的富二代们
但是他们觉得大部分的中国留学生
都特别好学
特别爱泡图书馆
woc 能不好学嘛!!
我们一门课是你们三四倍好不好!
跪不起啊
BTW说这话的时候
不要只看图书馆啊
Friday Bond 了解一下?
Shy?
伍
来自一位混血小哥
根据小编的破烂英文和小哥的描述
小哥的父亲应该是位能吃辣的潮汕人
(很稀有的好不好!!)
之前跟小哥开sugar daddy玩笑的时候
小哥开玩笑说让我帮他找个
中国的sugar mommy
我说你们学校就很多啊
然后小哥一脸委屈的说
虽然自己顶了一张颜值不低的中国脸
但每次跟中国留学生打招呼就感觉人被吓跑了
要么就是尴尬的结巴几句低头狂滑手机了
再不想继续交流下去了
哇。。。同学们
你们错过了一个医学系的调酒师啊
多才多艺又会手绘球鞋
又能陪你练英文的混血帅哥的说!!
不少local朋友也表示
留学生都比较活在自己的生活圈
很多时候他们想接触
都被尬回来了
也总不能老是热脸贴人冷屁股
怎么说呢
通过这么几年的接触
虽然文化不同、嗨点不通
但是大家都是人类
喝了酒犯起二来都是傻逼
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尬聊
但是也有更多一起笑出猪叫的欢乐
有一些local的朋友
可以更了解我们居住的这个城市
也可以拥有只生活在我们自己生活圈
所不能体会到的体验
所以
有机会就多交些local朋友们吧
他们还是很友好的哦
BUT!!!
女生还是要注意Local渣男的
增加社交的同时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
作者:安迩東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美食攻略】Caulfield篇 |学校周围的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