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表示不想继续上兴趣班,作为家长,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坚持,还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同意他放弃?
今天这篇文章,是一位爸爸的真实经历,他在文中分享了当女儿想要放弃钢琴,自己是如何沟通的?当女儿想要重新学习别的乐器,自己又是如何思考和应对的?希望这篇文章,能给遇到同样问题的家长带来启发。
以下是作者自述。
别了,钢琴
“爸爸,我……我不想再学钢琴了……”
再次听到女儿恳切的声音时,我的内心五味杂陈。
我自己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钢琴和吉他都能摆弄几下。
所以当年,女儿悠悠出生的时候,我作为新手奶爸,不知天高地厚地拍着胸脯和老婆保证:“此女以后钢琴必修,吉他选修。交给我就好!”
或许是因为家里常音乐环绕,女儿受到了熏陶,有一天悠悠回来主动要求:“我要学钢琴!”我立马顺水推舟给她报名了。
因为自己也自学过钢琴,那时我深信《哈农钢琴练指法》序言所说的一句话:“如今人们对平庸的钢琴演奏难以接受……”
因此,我对初碰钢琴的悠悠要求格外严格。每天下班后都至少抽出三四十分钟,我都坐在她边上陪练。
和无数琴童家庭一样,每天悠悠练琴,都是鸡飞狗跳,血压升高……
当孩子再次告诉我她不想再学下去,我的内心十分矛盾:
一方面,钢琴是悠悠自己当初哭着喊着想学的,如今已经练了一年,基础打得还不错,我也天天陪着,扔了觉得多少有点可惜。
但另一方面,我们毕竟才只学了一年而已,如果现在放弃,沉没成本不那么高;如果逼着继续,将来再放弃,成本反而更高。
回想初心,我想让悠悠享受音乐——可是现在已经成为了她的痛苦,钢琴似乎也不是唯一的选择了。
但我又想到:
现在学第一个乐器就这么半途而废了,以后还能学吗?
还会有更合适的乐器吗?
会不会悠悠今后学任何东西,遇到挫折后放弃都成为常态呢?
纠结几天后,我强压着心头的种种情绪,心平气和地告诉悠悠说:“当初你要弹,现在你要放弃,爸爸可以尊重你这一次的选择。但是记住,我们最多再全力支持你学另一种乐器,如果未来你学了、又像今天放弃,我们就彻底不提供任何支持了!”
悠悠听说可以不学钢琴,高兴极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自此后,悠悠从幼儿园回家,再也不用被逼着练琴了。我们也回归了父慈子孝,不用为练琴掐架的“幸福”生活……
爸爸,我又想学了......
悠悠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飞驰而过,她上了小学。
偶尔心血来潮,她还会打开琴弹一弹以前练过的曲子。或者小女孩间传唱什么流行歌,她也会试图扒一扒曲子。
对于这些行为,我既不点赞也不拒绝,不置可否,随她去。
有一天,悠悠兴冲冲回家,手里拿了张通知,说学校要选拔校管乐团新生,她和朋友都去参加了面试,居然通过了!
老师根据嘴型、牙齿条件,建议她选择单簧管,也就是黑管。
只要父母同意,她就可以成为管乐团成员!
悠悠兴奋不已,我却泼了凉水:“你先等会儿,还记得学钢琴那事儿么?你先冷静下来再想想,吹管可也挺难的,也需要大量练习,你现在也不比幼儿园有那么多时间了......爸爸也去研究一下单簧管值不值得学。”
悠悠没想到我居然没能一口答应,有些失落地走了。
其实,我并非要旧事重提,“教训”悠悠,而是在乐器选择上有一些其它的考虑。
在我看来,一个乐器入门门槛的高低无所谓,但既然要投入大量时间经历练习,我希望它也要满足一些条件:
这门乐器的天花板最好能高一些,表现力要尽量丰富 乐器的音色应该有个性,且能做出很多变化 最好有比较宽的音域 应该有过很多独奏曲、协奏曲——作曲家的偏爱可以侧面说明该乐器的潜力 这门乐器最好能有一定社交属性:既方便组重奏进小乐队,也能在乐团里有一席之地,这样,孩子自己一个人也能玩,跟小伙伴在一起也能玩 不要过于扰民,否则自寻烦恼或者练习成本会直线增加 (比如唢呐)
一路研究下来,我发现从来没考虑过的单簧管不但是历史悠久的名门正派、上限极高,还非常适合进入乐团演奏。
我暗自对孩子的选择竖了个大拇指,但考虑到她放弃过学钢琴,我觉得还是要好好跟她谈谈。
“悠悠,咱们聊聊单簧管的事儿,我查了,是不错的乐器。”
“那我能报了?”
“可是你还记得上次放弃学琴时候,爸爸说的话吗?我和妈妈最多再支持你这一种乐器,选了这个就没有别的机会了!你可得想好了。”
“嗯,我想好了!”
“你答得那么快,爸爸觉得你对管乐入门的难度一无所知。还记得以前弹钢琴时,爸爸告诉过你的话吗?就算练得很辛苦,绝大多数人最后仍无法成为专业的音乐家,乐团练习也会比较枯燥,即便如此,你也坚持要学吗?”
悠悠犹豫了:“爸爸你别吓我……”
“一点都不吓人,管乐器开头难度就不小。你光想弄出一个好听又准的音,就得好好练上一阵子基本功。而且你知道,爸爸对基本功极其重视,到时候你练的时候,我肯定会严格要求你的。”
“爸爸,我觉得那个乐器特好看,声音也好听,我好多朋友同学也都报了。我想和他们一起。”
“这倒是,你去乐团会有很多小伙伴,大家一起演奏也会很快乐。不过,这些前提是你们都得练得好。爸爸觉得,要是你真的能吹好单簧管,独奏或者组重奏、和朋友玩小乐队都挺不错的,爸爸都想跟你一起合奏了。”
“哇!”
“而且,妈妈还问了老师,说你们单簧管老师有二十年的专业经验,而且很负责。”
“好棒呀!爸爸这是同意我报了?”
“要不你再想想,还记得钢琴你怎么放弃的么……”
悠悠急了:“能别提这茬了吗?这次我肯定不放弃!!”
我叹了口气,“学吧,反正咱家的条件,我们也就能支持你这一次学习了,再放弃就没有机会咯。不过说不定你跟这乐器有缘呢。”
老爸,你行你上啊?!
以前悠悠学钢琴的时候,我的水平足以碾压她。
可单簧管是个全新的领域,难点也很多。
我带着她练习的时候,两个外行在一起,互相嫌弃,总不免各种争吵。
她经常大叫:“老师就这么教的!!你又不懂!你行你上啊!”
我......还真不行。
既好奇又有点不服气,我想到了“铃木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最开始应用于小提琴学习,提倡营造音乐环境,家长陪伴孩子共同学习音乐,在亲情滋养中共同体验音乐进步。
于是,每次悠悠在家练习,我也跟着一起吹单簧管笛头练基本功,又试着吹音阶、长音、吐音什么的。经过学习,我也理解了孩子的难点和她时不时的暴躁。
一方面,单簧管这乐器确实挺有意思;另一方面,共同体验真的有助于孩子学习。
我们家经常发生这样的对话:
悠悠生气道:“爸,你老说我吹错,你上啊?”
我:“哟呵?不好意思,我还真的行!管拿来!!”
然后我勉强吹了下来。
悠悠:“你能吹下来是因为你是大人,我是小孩!”
我:“那别的大人也吹不下来呀。我能吹,是因为我抽空练习了,不过,我随便吹吹也只能这样了,比起你这种天天练的专业选手还是有差距的。”
有时候,我和悠悠还可以一起讨论技术问题该怎样解决。
悠悠:“这几个音怎么老吹炸啊?真烦人!!”
我:“我的体会是把笛头卡上牙紧一点,头低一点、管抬高点,就好了。”
因为身体力行了同样的学习过程,所以我并不是单纯喊加油,或苛责孩子,而是帮她解决具体的技术难关。
虽然不是每次都能解决问题,但孩子可以感到我的支持。
更实用的是,我可以更好判断孩子练习的度应该划在哪里。
悠悠:“好累,爸爸我真的吹不动了……”
我:“你刚吹了15个长音,能费多大劲?糊弄谁呢?”
但有时候我也会主动劝她说:“你已经练挺长时间了,脸僵不僵,先停下来喝口水休息一下……”
这些尺度的把握,主要都建立在我自己跟着学过、练过的基础上。
一段时间后,一些单簧管的入门曲目我已经能吹个差不离了,有时候还能吹点自己喜欢的歌,虽然音色有点难听,但还挺开心,而悠悠的进步当然就更大了。
一个没想到的事是:
悠悠在吹奏时,遇到自己吃不准的旋律,居然自己想到去钢琴上弹一下,就像是查字典一样,用弹钢琴来检验自己刚才吹的对不对。
另一个没想到的事是:悠悠曾经以超过我为目标,结果在学单簧管不到一年就达成了。
我趁势告诉她:“你看,虽然爸爸是大人,也有音乐基础,但因为练得不如你多,一直吃老本,很快就被努力的你赶上了……所以起点不重要,努力才重要。”
成为孩子的清障机
自从悠悠学了单簧管,我才发现以前学钢琴真是太省心了!
除了日常调律和注意点湿度,我们每次基本掀开盖子就弹。如果家里用电钢琴,就更不用操心了。
但木管就相对麻烦:要想出单簧管发出好声音,除了管本身,笛头、哨片、卡子的搭配也非常关键。
每次吹完,都要保养擦拭,不然管子就分分钟锈裂给你看。
这些不多说了,就只说说哨片。
哨片是单簧管上的耗材,吹的时候,气息使哨片震动带着笛头发声,单簧管才能吹响,所以需要经常更换哨片以保证音色和灵敏。
但是,市面上哨片主流材料用的是芦苇,芦苇长得没那么规整,做成哨片后,质量参差不齐。
如果赶上个不行的哨片,孩子吹着就很憋,怎么都不合适,很快就不乐意练了。
这是一个时不时就会跳出来阻碍孩子练习的烦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只好一顿查文献翻资料,自学单簧管哨片修理与调整。
👆我自学的文献
一番研究后,我试着给孩子买了树脂哨片拿来做基础练习。树脂哨片非常稳定,可以减少折腾哨片的时间,但并不推荐初学者使用。
再后来,悠悠即便暂时吹得有点憋,但看着我在那里默默帮她调啊磨的,在切实帮她解决技术问题,也就自己继续耐心地吹下去。
后来我们发现,有些哨片开始不好吹,但随着演奏者把它振开,也就好些了。
到了现在,一直用木哨片也没问题了。
哨片问题解决后,又迎来了一个头疼的麻烦,险些让孩子无法坚持练习。
我们搬了一次家,新家比过去的屋子隔音差了很多。
刚练两天,物业就跑过来说有人投诉我们“夜间吹音乐扰民”。
我只能和物业解释:“我们只会在8点多开始练习,每天吹半个钟头到四十分钟就停止了,所以可以保证不会超过晚上8:40,更不会在夜里吹。”
但物业又提出能不能每天只在七点前就完成练习。
这对我们却太难了!我只能告诉他们,那个点我们夫妻俩压根还没回家呢......
我们留心后又发现,其实到了九、十点钟,楼里也有不少人在弹钢琴。
我们自己也做了测试,单簧管其实动静有限,在上一个家里,就没有类似情况。更何况八点钟也不算太晚......
在我们和邻居、物业沟通的时候,悠悠总是很紧张。
但是,单簧管如果不在家练习,确实难以找到其它练习的地方。我让悠悠不要担心,这个问题我们一定会妥善解决,大家各退一步商量着来。
一番来回交涉妥协后,在物业的沟通下,我们终于和邻居达成了一致:
我们尽量把练习时间提前到七点四十,去另一个房间练习,练得时候保证门窗紧闭,让影响变小。
后来我甚至在网上找了模型,用3D打印机打印了单簧管弱音片。
可惜悠悠吹过以后评价有些憋,不推荐这么搞……
👆弱音设备打印现场……
幸好自从我们换了房间、略微提前时间练习后,邻居再没有投诉过。
如果学业变忙了,要放弃吗?
悠悠经常开玩笑说,我们练个单簧管跟开飞机似的。
因为平时每次吹基础练习的时候,节拍器、调音器app(用来看长音吹得音准好不好)、分贝计(偶尔用,对音量有个基本的认识)全部用上了,在面前一字摆开。
我也一点一滴教悠悠怎么爱护乐器,怎么保养乐器。
👆相关笔记目录……
在给悠悠换了木质单簧管以后,我发现,这玩意根本不比钢琴便宜......所以希望她能更加珍惜爱护。
悠悠的责任心和善始善终的习惯也因此有所提高。
有句话是“练琴是艰巨的劳动”。
我深以为然。
手和脑子但凡有一个不大费劲,就说明练得多少有点水分,停在舒适区了。
但我怎么让悠悠理解这一点,坚持好好练,同时又避免家长越俎代庖呢?毕竟,孩子自己怀着希望冲着目标去,比只靠家长拿着小皮鞭赶效果要好得多。
为了引导孩子找到合适的目标,我们一起看了大量影音素材。
比如B站那些单簧管视频:从马丁·弗洛斯特、萨宾娜、胡子叔、尼古拉斯等大神的精湛演出,到高校管乐团决赛的燃爆名场面,到XSO西安交响乐团那帮活宝音乐家的整活视频,再到单簧管爱好者自己录着玩的小独奏、重奏demo。
这些都是为了让悠悠直观了解单簧管的上限有多高,以及能够怎么玩。
随后我们又把京阿尼的《吹响吧,上低音号》一起看了,为的是让她提前感受一下管乐团合练是个什么概念。
我们还一起把单簧管及哨片的历史、制造相关的纪录片也都过了一轮。
边看这些片子,我一边跟孩子讨论开了:“悠悠,大师们吹得好不好?”
悠悠:“特别好!”
我:“可是世界上顶尖的演奏家并不多,绝大多数学单簧管的孩子最后都达不到那个层次,我们如果不走专业路线,那是很难达到了。”
悠悠想了想:“那没事啊,我自己开心。”
“成为顶尖的机会可能只有万分之一,从音乐里找到快乐的可能性那是百分之百,在乐团里跟其他人合练也很开心的。你觉得要达到这个目标,应该怎么练呢?”
悠悠道:“不走专业的,就……随便练练?”
我:“吹好乐器离不开练习,练习需要时间来投入。以后当个业余爱好,咱现在趁着你小,时间比较充分,老师又很有经验,先给你把基础打得牢牢的,将来要能把不太难的曲子漂漂亮亮给吹下来,以后真的没时间了,你有了基础,就可以自己调节了,怎么样?”
悠悠一下紧张了:“啊?那我一天要练几个小时么……”
我:“别慌,咱不走专业路线,一天保证半个多小时高效率主动练习,比连哭带闹俩小时要强。但是要求很专心,练习的密度要高。”
“哦,那我应该做得到。”
我:“那我们再提前想想,以后学业忙了,没时间吹怎么办?”
悠悠:“那就不吹了?”
我:“可是日子久了不吹,每次练习你又得花更长时间才能恢复状态,会不会更麻烦?”
悠悠陷入了思考,显然已经超出了这个小学生的经验范畴。
我说:“如果学校真特别忙,咱们可以每天抽个5分钟10分钟出来,吐音长音练一下,有时间了复习一下老曲子。把这事当作学习之余的换脑子调剂怎么样?”
悠悠想了想说没问题。
从表面看,我和悠悠就接下来如何安排单簧管的练习时间和强度,达成了一致,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练习乐器就是艰巨的劳动,吹基础练习就是枯燥得不行,想吹好曲子,就得几十上百遍地练。
虽然在一些事情上,可以想办法提高效率,但是只要想进步,谁都不可能逃避,也不该粉饰,为这些事儿我可没少和孩子掐架。
当悠悠吹错新曲子,或者吹得不到位,我当然鼓励和耐心帮助她找原因。
但当她因为作业多或者不耐烦瞎吹糊弄事,或者喊难,我也坚决不让步。
孩子也哭过好多次,中间也有真那么两三次,情绪上来吵着说再不要吹了!
我也只好不再叨唠,各自冷静。
冷处理到第二天,悠悠仿佛忘了前一晚放过的狠话,到时间又拿起了管。
平时,我也是得空就尽量夸夸孩子:
“闺女,你和单簧管还真有缘呀!”
“哇,音准稳定,音色进步。”
“哈哈哈哈被你超过了,爸爸完全赶不上了”
“哇,自己开始练习了,真是个有恒心的孩子!”
到后来,有时候悠悠学习上碰到困难了,我还会鼓励她说“吹单簧管这么难你都坚持下来了,爸爸相信你学习问题也能解决......”
学乐器,得考级吧?
在国内,似乎学所有兴趣特长,都离不开“考级”这个话题。
在我们家,我们探讨过很多次这个问题。
本来,我比较反对孩子考级:
因为很多乐器的考级和学科考试一样,可以通过提升应试的技巧和刻意练习固定曲目来达成。
我曾一度非常害怕全家变成“为了考级而逼迫孩子学习”。
更何况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眼里只有考级,甚至不再有音乐本身,我认为背离了学乐器的初衷——待到十级过完,孩子彻底扔下乐器,不再触碰。
但后来和老师交流多了,我自己对考级的想法有所转变:
有学校专业老师的悉心辅导,有我每一天三四十分钟的耐心陪练,悠悠也足够努力,她的能力就是在肉眼可见的稳步提升。
如果在能力提高的同时,把每一级当作一个阶段小目标来完成,那么考级有助于将抽象的努力固定成可量化的标准。
再说,每完成一个目标,孩子也会有动力和成就感;完不成,我们并不会苛责,继续努力就是了。
我们不会把考级当成孩子学乐器的目标,但会将它当作阶段测试工具来用。
其实在教育改革后,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文艺特长的级别在各地招考中能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家长应用平常心对待。
但擅长乐器本身,却能给孩子在未来的社交生活中,交到朋友,增强自信。
至于到了中学后,没乐团了怎么办?我其实也跟孩子讨论过——我俩觉得,没事我们自己合玩一下,感觉就挺不错的,所以也不担心。
我一直坚信,音乐的“乐”字,也要读“le四声”,坚持学习一门乐器,当然要吃苦,但也必须找得到快乐才能走得远。
学音乐很重要的一个乐趣,也在社交里。我以前还听音乐老师说过一句大实话:“孩子最大的动力来自于比周围同学��得更好。”
所以,当悠悠需要参加学校管乐团的活动,我们全家都相当支持鼓励。
不过,管乐团毕竟不可能练太多曲子,于是悠悠喜欢听的歌,我也都会想法找找谱子给她试着吹。
还有一些曲子子能找到重奏的,我也会尽量找一下,然后用电钢琴和她合一下。
我们常用的单簧管是bB的,而电钢琴移调特别方便,所以我经常主动担任悠悠的伴奏,给她伴奏曲子甚至不用花时间练。
最后放一个我和悠悠合奏的视频。
虽然在练习单簧管这项不那么大众的乐器中,我们花了不少时间,但也收获了很多欢笑和默契。
✍️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