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曾在2016年宣布将全面进入澳洲的亚马逊,在沉寂几个月之后,终于传出了新消息,称其将于今年9月全面进军澳洲,而在此前之前,据媒体报道,亚马逊已经租下Goodman集团Oakdale工业区的场地作为仓储基地,为正式进入这个市场做准备。
一、亚马逊进军澳洲市场,当地零售商“压力山大”
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线下零售体系相比,因受地缘优势以及当地购物习惯,澳洲本土零售商曾长时间处于“舒适区”——澳洲的电子商务体系虽然起步较早,但因当地物流成本较高,其在消费者之间的普及度并不高。就如同澳洲当地生物所处的自然环境一样,澳洲的本土零售体系缺少天敌。而电商巨头亚马逊的来势汹汹,却使得这个拥有着诸如“骑在羊背”、“坐在矿车上“等诸多美誉的国家的线下零售体系,开始提前预知其将面对的强力挑战,开始感受“压力山大”。
据全球著名市场调研机构Nielsen今年1月份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75%的澳洲成年人表示对澳洲的亚马逊感兴趣,56%的人有可能从该网站购物。他们认为,亚马逊这类电商的进驻,将能在带来更为多元消费选择的同时享受到更低的消费价格。
也正因如此,此前有分析认为,亚马逊的来势汹汹,将打破澳洲这个较为封闭的零售市场价格体系,将使得澳洲部分零售商的盈利预测减半,发展前景备受挑战,亚马逊对澳洲本土零售业的影响将扩散至书籍,体育用品,居家用品,汽车用品,玩具等诸多行业。诸如澳洲零售商Harvey Norman的董事长Gerry Harvey在CNBC的“StreetSigns”上就表示:“很少有传统零售商能够阻止亚马逊“破坏”澳洲的零售市场,我们不能阻止他们……”
二、过往舒适区即将被打破,寻找新出路成为必修课
可以说,亚马逊强势进入,打破了当地品牌零售商的生存舒适区,寻找出路将成为当下澳洲本土零售商的必修课。
从现实来看,当下摆在澳洲本地零售商面前的大致有三条路:
一是拒绝改变,与亚马逊死扛到底;
二是顺应潮流拥抱电商;
三是去开辟新市场,寻求新的增长极。
但从谋发展的角度来说,与亚马逊死扛到底,显然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如上的澳洲零售商Harvey Norman的董事长Gerry Harvey所言的:“很少有传统零售商能够阻止亚马逊“破坏”澳洲的零售市场,我们不能阻止他们……”很可能就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此现实下,其实留给当地零售商的只有两条路:一是顺应潮流,拥抱电商趋势的转变;二是开辟新市场,寻求更进一步的走出去。
但对于习惯了享受封闭价格体系优势的当地零售商而言,要去顺应电商潮流,却并非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蜕变。价格体系、运营方式、节奏的诸多差异,必将会带来诸多的短期阵痛。一个可以参照的例子是我们中国的诸多零售商的曾经发展路径。
三、中国消费升级正在为包括澳洲在内的全球企业与品牌带来增长新机遇,但挑战犹在
如上所述,中国消费升级正在为包括澳洲在内的全球企业与品牌带来增长新机遇。但另一方面,伴随中国的消费升级而来的,也是海外品牌进入新一轮的消费选择洗牌期。这对于所有海外品牌而言,既是挑战亦是机会。
正所谓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是会有恃无恐。面对中国这个极具潜力的消费增长市场,从现实来看,我们能够发现的一个有趣趋势是:海外各国品牌开始争相涌入中国市场,追逐消费升级新机遇,而这也使得原本较为稀缺的海外品质一时间在国内开始变得充盈,市场上各国品牌在中国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充分竞争。与此同时,中国消费者对海外品牌的选择门槛,也逐步的提高,品质、价格已不是消费选择所衡量的唯一要素,消费者也开始看重海外品牌在华的服务体验与品牌情感感知的契合。
这种变化使得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需要改变过往的市场策略,从单纯的高品质商品售卖者的角色向品牌情感的契合者角色转变。
回到澳洲品牌,虽与中国市场可以说是渊源长久,但在中国这个各国产品充分竞争的市场,澳洲商品本身在中国市场地位也在受到各国商品的挑战。与其他众多海外一样,澳洲品牌在中国市场同样面临着在品牌端与消费端面临双重痛点。从品牌端来说,则是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复杂性认知不足,本地化运作推广策略不足,而在消费端,则是消费者国外品牌认知有限,对于小众品牌认知不足。
在这样的变化现实下,澳洲品牌若是欲将中国市场打造为其商品新出路,同样需要作出上述转变,在商品之外提供与其品牌相符的服务体验,才能逐步建立品牌感知并在中国市场建立竞争差异。
四、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欲打造服务体验与品牌感知,并建立竞争差异,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好伙伴
但要建立起这种服务体验与品牌感知,并在中国市场建立竞争差异,对于海外品牌也并非一件易事。无论是文化差异还是根植程度,都使得他们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在此现实下,海外品牌要快速建立起这种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其实很需要在中国市场上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真正懂得中国市场的合作伙伴,去共同开拓市场。而我们也看到,诸多中国品牌也看中了这其中商机,开始为海外品牌的中国化品牌感知建立牵线搭桥。
而当下正在澳洲举办澳新招商会的网易考拉海购,在此次网易考拉海购在澳新招商会上,更是着重强调了其将帮助澳洲本土企业在中国建立品牌感知的新目标。
从现实来看,网易所能带来的品质与服务以及深入品质消费者的人心。而网易背后丰富的推广渠道资源(门户网站、新闻客户端、邮箱等推广渠道)与流量来源,可以使其在为品牌企业节省大量的推广成本的同时,还能通过网易应用生态的大数据产生出用户精准画像,并据此洞见用户的需求,把商品和用户画像精准地匹配起来,实现精准组货和精准销售,更能够做到用户需求的精准触达。这种对于用户需求的精准掌握、洞察,对于用户品牌情感的建立是极具指导意义的。
对于海外品牌而言,假设与网易考拉海购能够建立合作,在网易丰富的资源支持下,或将使其自身只需要专注于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即可在中国市场获得用户的支持,快速建立市场品牌认知,享受中国市场消费升级所带来的市场红利。
亚马逊的到来,使得澳洲零售业即将迎来一轮的变革,开始做出拥抱电商和进一步走出去的选择。而从现实来看,中国消费升级所创造的品质市场,或将成为澳洲企业面对亚马逊威胁的新出路。
而中国市场对于澳洲品牌而言,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面对越来越挑剔的中国消费者和来自全球品牌的加剧竞争,也使得澳新企业需要在中国市场做出更进一步的改变,从单纯的商品售卖者角色转向品牌感知建立者角色,在商品之外提供更佳的服务体验,获取竞争差异。
而从事实来说,需要做出这种转变的,也不仅仅是澳洲品牌,全球各地品牌也是均为需要,也将是海外企业角逐中国消费升级大市场的关键所在。而在文化差异与根植程度的现实挑战下,更多的海外企业要在中国市场完成品牌感知蜕变,建立竞争差异,更需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好伙伴。
LJ Hooker前首席执行官哈罗德(Grant Harrod)表示,电商巨头亚马逊大举进军澳大利亚市场,为本土数据密集型公司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
直至去年,Harrod一直担任房地产中介公司LJ Hooker负责人,目前也是上市包装用品公司Pro-Pac Group的首席执行官。
作为房地产门户网站LocalAgentFinder的股东兼董事,2周前他首次出席了该公司的董事会会议,他与公司新任董事会主席Pat O’Sullivan、来自APN Outdoor、Car Sales和iSentia的董事以及iSelect前首席执行官Matt McCann共同探讨了该房产中介比较网站未来的发展机会与选择,以及包括上市的可能。
他说:“像亚马逊这样的大公司进入澳大利亚,说明他们对这个市场感兴趣,它带来的更多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他们需要数据,而LocalAgentFinder这样的机构显然会是非常优秀的合作伙伴。这是一个双方面的市场:中介需要代理供应商,而供应商也需要找中介。他们需要互相发现彼此。你需要两方面的信息。它不是你搜遍网络能找到或者能随便买到的东西。”
随着房地产和科技领域的发展,网站如雨后春笋,大量出现。英国巨头Purplebricks进军澳大利亚市场,同类中介比较网站如Open Agent和Rate My Agent展露头角。
对于Local Agent Finder来说,目前主要的增长机会在于扩大该门户网站的中介服务和增加业主服务。这也是亚马逊等公司会介入的地方。“渐渐地,信息聚合网站的概念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也获得越来越多人的接受。不管是能源还是旅行,从消费者的角度,通过这些网站挑选最合适的服务提供商来满足他们的具体需求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
Local Agent Finder,成立于2007年,创始人是Rupert Greenhough 和Andrew Menzies,可以让业主对本地的房产中介进行比较选择。截至今年4月,大约有5000名中介公司使用该网站,6.5万名房屋业主在该网站进行了注册,以寻找房屋中介帮他们销售或出租房产。3月,该公司进行了第二轮融资,筹得550万澳元,由Wilson Advisory提供咨询服务。两个月之后,时任董事会主席Rupert Greenhough表示,公司已经回复了战略投资者的接洽,将上市作为优先的融资路径。
哈罗德先生离任前LJ Hooker也曾尝试公开募股,但未果,不过哈罗德先生表示,这并不是吸引他加入Local Agent Finder的主要原因。他表示,我们需要为企业增长筹措资金,所以我们正在审视各种各样的选择,不过公司没有明确制定实施IPO的计划。在LJHooker的时候,我亲眼目睹了中介公司开发潜在客户时所面临的诸多挑战。我们为争取优质的客户资源做了各种长期而艰难的努力,所以当他们(Local Agent Finder)跟我接洽的时候,我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正好解决了中介和业主双方的难题。
网站的股东们,包括创始人及董事 Rupert Greenhough和Andrew Menzies在内,对公司的发展一直都非常支持,而且对公司的前景有很远大的抱负。管理团队也持有公司的股权。他说:“我是建立利益共同体的超级信徒,也是公司的一个热忱的投资者。”
这个行业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待售房产短缺。过去的年销量,在2000年代中期最高峰的时候,一年大约可销售60万套房屋,不过上个财年,交易量才接近46.5万套。这些(供需)问题——城市规划是其中最大的问题——问题的种子是在很久以前种下的,我们现在就是在付出代价,但这些问题不会很快改变。”
虽然预计未来会有很多存量房挂牌出售,但是价格可能会保持持平,而不是“下跌”。市场上很多地区存量房的供应仍然非常短缺,不过待售的高密度公寓则越来越多。
“有些市场上供应太多,就会出现过饱和,而在东海岸的大都市地区,独立式的房屋还是非常短缺。”不过,珀斯和一些偏远地区则是另一种情况。他说:“业主卖不掉房子,房子都是打折出售。”
起步便先人一步
发展更快人一步
请加我们小编私人微信了解更多楼盘信息
我们将用最专业的知识为您提供竭诚的服务!
小编私人号:Sifanggroup。
长按二维码就可以扫描小编私人微信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