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娃的兴趣班背后,我们都是一群面目模糊的妈

2019年05月21日 澳洲墨村欢乐场



上次回国同学聚会,老同学在得知我自娃入幼儿园后就半职带娃到如今(另半职在手机上批阅奏折哈),他是满脸震惊觉得不可思议!

 

“怎么可以这么浪费时间呢?就算不工作,利用这段时间读个博也是好的呀!”

 

可是,老兄,你真是一点都不了解情况。就我们娃妈这点碎片时间,博士是那么好读的么?

 

再说,又不是不知道,像人家明尼苏达大学这种博士只收男大佬啊,人家要找为博士们服务的志愿者才收女性的嘛,可明显我们这把年纪去做志愿者又太老太通世情,不合要求啊。

 

扯远了。。。。


                                            

讲真,从幼儿园每天下午2:15放学时间开始,慢慢顺延,2:30,2:45,3:00,3:15,熬了这么些年到如今也不过延到3:20放学而已。

 

从早上送娃到校,到下午接娃放学,也就中间那六小时属于自己支配。这六小时里要应付家庭主妇的打扫卫生洗衣购物及其他所有琐碎事情,还包括了交通时间和午餐时间 。


不要问我为啥要干家庭主妇的活而不是每天Brunch, Yoga和买包包?以前文章《请把女字去掉,我就是汉子! 》请了解下。

 

国内最近都在控诉996怎么不人性,可很多人不知道,娃妈们想要996那都是奢望啊!也许有人会觉得带娃的妈就是矫情!明明那么早就下课了,为甚还说自己比互联网人士还忙?

 

那是因为每个带娃的人,除了娃的吃喝拉撒睡要管,还有最最最重头戏:课余兴趣班呀!




如今这个年代,你没给娃安排几个课余兴趣班,也好意思说自己是为人父母?特别是为华人父母???

 

虽然很多笑话都在说,中国娃必须:学习成绩好,数学好,乒乓球好,羽毛球好,游泳好,精通两门乐器,然后,长大后都去做医生,律师或会计去,但这丝毫不损我们一心想培养个全能手的崇高理想啊!

 

再说,虽然那么多努力最后或许只是培养了个兴趣或者拉了个仇恨,也还是有很多娃的课余兴趣班到后来走成了职业道路的,更还有万万里挑一的各种小华人世界冠军的。



比如陈巍,2018 & 2019 花样滑冰世界锦标赛冠军,如今耶鲁大学在读。据维基百科,他3岁开始花滑生涯,四岁参加比赛,冰球,体操,芭蕾,古典钢琴,摄影,篮球,滑板样样在行。

 

作为花滑的延伸训练,陈巍七岁起在西部芭蕾学院接受六年正规芭蕾课程,每周六堂课。

 

他参加区域及全国的高级体操赛事长达七年,还加入冰球队,师从世界级钢琴家,并赢得过犹他州古典钢琴比赛冠军。



世人都关注他所取得的成绩和由此带来的光彩。我却只心疼他的老母亲和其他家人。


在他的十八般武艺后面,该是多少无私的付出?在他大放光彩的夺冠照片背后,被记者偷怕下来的是他那打扮普通朴素,面容模糊的老母亲在微笑。




 其实不光是陈巍,试问哪个最后胜出的冠军背后不是整个家庭在时间,金钱和精力的全力投入?还有家庭生活的牺牲和父母一方或双方的事业放弃?


当然,举全家之力来成就的一个少年冠军的背后,肯定是高兴,是荣耀,是自豪,只是,也许,深藏在冠军背后的也有那么些许沧桑和失落???(这里是酸葡萄杠精上线分界线。。。)





记得有一次看电视节目,采访的是现在国际上知名华裔女小提琴家和滑雪运动员陈美(Vanessa Mae)。


里面谈到她四岁开始学滑雪,五岁开始学小提琴,她妈妈如何如何对她严厉,她的生活重心除了小提琴就是滑雪,其他尘世烟火都被她妈妈隔离了。


她长到18岁甚至都还没有单独过过马路,没洗过一只碗。这样专注学习的结果当然是她成功了,扬名国际了。



但在她21岁时,她解雇了她妈妈作为她经纪人的工作, 并自此后跟她妈妈割裂,再无任何联系交流。


因为她并不感谢她母亲为她所做的所有付出,也不认可她母亲为她选择的一切。




她说她母亲强迫她学滑雪和小提琴是想掌控她的人生,让她成为她妈妈的附庸,没有独立自主能力的附庸,所以她反抗了,也成功了。


她觉得没有她妈妈的生活才是她想要的人生。这对母女到后来再也没有和解。



直到2014年她35岁时参加冬奥运动会,收到一条没有署名的祝福短信,上面简单写着:祝好运,注意安全,尽情享受(Good luck, be safe, enjoy)!除此外,没有任何其他表示。


而陈美猜测这是来自她妈妈的短信,她把它解读为只是一个普通庆贺冬奥的祝福,她不会做任何其他联想,也不打算与她妈妈以后做任何联系和接触。

 


当时看了这个采访后感觉很难受。陈美在她妈妈的严厉下成功了,但她说这种成功不是她想要的,因为她失去了选择人生的权力,如果有得选择,她宁可过普通人的生活。


我们不知道她妈妈看到这段采访时该如何自处?小时候陈美的妈妈是强势主导者,陈美没得选。


长大后的陈美变成了强势的一方,有话语权的一方,所以她可以利用媒体发出声来埋怨,质问,让别人都听到她的声音,她的感受和主张。


                                             

但她妈妈并没有同等的话语权来站在她的立场上解释当年的因果选择,她的严厉与坚持,她的牺牲与付出。


她只是,也只能是,沉默在陈美的华美人生之外,在为陈美全身心付出了二十一年努力之后。

 


而在现实中,又有多少没有一技之长的小孩长大后埋怨父母:


当时我们还小,不懂坚持的重要性!你们是大人,你们知道!可是你们怎么没有教育好我们?要我们坚持下去?都是你们的错误宽容,害得我们现在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

 

哎,所以对于该如何对待娃的兴趣班这个问题上,还真是“ 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a question!”


西方很多人会以为虎妈的始作俑者是美国的蔡美儿,她靠着虎妈的严厉把三个混血女儿都送进了常青藤学校,还写了本《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的书,中文书名为《虎妈战歌》。


其实,纵观我们的历史,虎妈精神是传统,它贯穿了我们整个中华史。

 


从孟母三迁;从欧阳修被母亲要求用芦苇杆写字;从王羲之被母亲要求练字需练完18缸水,哪一个名家后面不是血泪斑斑的成长史?

 

逼迫小孩成才已经深嵌在我们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基因里,出人头地是中华民族DNA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所以以前的金榜题名,才可与洞房花烛相提并论。

                                           

但是每一代人的前仆后继,最后成龙成凤的能有几个?就连陈巍和陈美他们这种出类拔萃的娃出头后,站在他们背后的母亲尚且面目和身影模糊,更不要说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了,由他去吧!


 



话说在等娃兴趣班时,你都在干些啥呢?

 

逛超市买菜?

好中规中矩哦。


 走个路,跑个步?

好吧,跟我这种懒人比,我们明显不是一国的。


做个指甲?来个精油开背?

爱美又懂享受就是你了!


来个超声刀医美?

你确定你娃学完后还认得出来你么?



什么?你们胆子那么大?

单独把娃留给老师?

不知道课后活动最容易发生危险的么?

连红衣主教都性侵,

你心咋那么大?

还敢走开?

我们那也不去!

就呆在娃旁边刷手机!

好吧……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P.S.:


心理学博士John Sharry在被问到“是否要强迫孩子学习兴趣班”时回答说:


  1. 关注孩子的自然兴趣和才能

  2. 让您的孩子接触各种活动和爱好

  3. 不一定要正式的兴趣班学习,平时非正式的玩耍和学习也重要

  4.  不能经常强迫孩子上他们不喜欢的兴趣班,只有在孩子其实对某兴趣有激情和喜欢,只是偶尔想偷懒时,父母可以从旁监督他们坚持一下。



----------这里是分割线-----亲子讲座看过来----------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看了就要关注我,喵呜~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