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四川人的朋友圈被一爆炸性消息刷屏:
据来自家长群报料,昨天学校组织家长参加植树节活动,活动结束后,家长参观学校及食堂,结果发现:
以下图片将引起不适:
据网上信息显示,七中食堂并非学校经营,而是外包给了一家后勤公司。资料显示,该后勤公司合作的学校(机构)包括:
成都七中,树德中学,广元中学,广安中学,德昌中学,成都地铁,南充师范学校,隆昌一中,冕宁县中学、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兴文二中、蓬安中学……
而在事发之前,该校的食堂则是截然相反的另一种形象。据网友报料,在事发前的一个星期,该校食堂曾接受外界单位参观,受到参观方的“赞誉”,称其规范标准、值得学习。
而在去年更有一篇自媒体稿件对该校食堂赞誉不断。文章名为“舌尖上的七中实验”:
文章还称该校食堂“颜值与内涵并存”,且暗示这里能“拴住学生的胃”......
哎,多么讽刺的话。
“看孩子们吃饭的样子,就知道食堂菜品的味道不必多说。”
“用爱做出妈妈的味道。”
不好意思,没有一个人的母亲会用这种材料做饭给孩子吃。
文章还说到,
“该校食堂为保证饭菜的口味和质量,特意新增10名技术骨干,打造了一支过硬的后厨团队。”
昨天,温江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先后发布了两则情况通报:
国内媒体也针对此次事件进行了相关报道:
把“祖国的花朵”种在发臭的土壤里,这是何等的可恶?孩子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频出事故,到底何时有个终结的时刻?
曾经,我们以为只有更落后的国家的孩子才会吃这种恶心变质的过期食品。看,这种就是菲律宾贫民窟的小孩吃的名为Pagpag的食物。这是成年人在垃圾场里挑选出“尚可食用”的肉并加工而成的菜肴,卫生问题可想而知。
但仔细一看,这和这次出事食堂里的食物有什么区别?
一直以为,小孩子应该活在蓝天白云下,吃着普通但健康卫生的食品,受着社会和成人的保护。
怎么,现实越来越变味?
同样是食品安全,这在澳洲却受细致的法律法规和严格控管体系所监督。在澳洲,食品安全是一道只有错与对之分而没有中间地带的是非题。
2018年9月,澳洲超市爆发草莓藏针事件,昆士兰州果农大规模召回并销毁草莓以防危害扩散,政府拨款100万澳元(约474万人民币)以援助果农;
2017年6月,新南威尔士州奶农因出售未经消毒的生牛奶,被处以5万澳元罚款(约23万人民币),并勒令关闭农场;
2015年3月,墨尔本某华人餐馆因菜品中混入蟑螂,且厨房卫生不达标,被处以7万澳元罚款(约33万人民币),并勒令停业整顿......
这几个案例很好地展示了:在澳洲,食品安全是一道关乎商家存亡的是非题。商家一旦犯错,面临的往往是毁灭性的惩罚,甚至倒闭。
有人在澳洲某连锁面包店工作。刚入职的时候,他非常不理解为何面包师们要一日多次、日复一日地记录着冰箱的温度,后来才知道这是总公司的硬性要求,并且会派专员突击检查。而有一位实习面包师下班前忘记记录冰箱温度,第二天这位身高将近两米的大男孩被经理批评到痛哭失声,甚至差点丢了工作。
似乎,这很不近人情。但是这种“不近人情”应该得到倡导和支持!
澳洲的食品安全掌握在一个复杂严密的体系中,食品生产商和加工商总能自觉地对每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以维州为例,负责食品安全的各级机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
· 全国范围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安全标准》;
· 《1984年食品法案》;
· 食品法案违例登记;
· 各级区政府每季度向州政府递交的食品法案施行报告;
· 维州特别食品安全监管(肉类监管和乳制品监管)。
这些机构为每一个有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风险的环节都制定了法律法规,包括这些环节:
大部分的规定会使用具体的数字来定义,避免误读或商家钻法律漏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食品安全标准》对“热食如何冷却”是这样规定的:
如果违反了规定,商家除了要面临被罚款和停业整顿等后果之外,他们的名字、地址、违例细节和受到的处罚还会被公布在政府网站上一年,以示惩戒。
对于弱势群体格外关怀是西方社会的传统,澳洲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由于儿童尚未获得完整的行动自主力,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在澳洲,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通常被归类为弱势群体。
对弱势群体的食品安全问题,澳洲自然更加关注。
所有的食品类经营业者都需要在政府注册,并按照食品安全的风险程度分类而接受不同程度的监管。幼儿园(5岁以下)跟医院一起被归为风险最高的1类,中小学餐厅则被归为一般零售业型的2类。
没有合法注册的商家会被严格处罚,改变经营分类但没有在14天内通知政府的商家也会被处款。
与医院一起被归为食品安全最高等级的幼儿园,不仅要像普通商家一样在市政注册,指派食品安全专员,并确保相关员工具有全国认证的食品处理资格证,还要达到各项严密的要求:
· 每年都在市政重新注册;
· 在首次注册和转换经营所有人时接受市政的入园视察;
· 专门编写《食品安全方案》(不可使用政府提供的普通模板),并在园内常备一份纸质文件;
· 每年接受两次强制审查,一次为市政审查园区状况以及该园是否遵守其《食品安全方案》,另一次为卫生部门的抽查。
虽然中小学餐厅没有被归类在最高等级,但也要像同为2类食品经营的一般商家一样,接受政府和民众的公开监管。在澳洲,家长普遍深入地参与学校的组织和运行,因此食堂和食品的状况几乎是透明的,学校不敢、也不能不法操作。
学校在经过了政府的注册、审查之后,依然要按照严格的卫生安全细则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每天向孩子们提供放心的餐点。
每个州的食品安全部门明文要求幼儿园和学校向最值得信赖的供货商采买原料,并且要做详细的记录!同时,学校需要向供货商详细要求食材应通过什么方式、怎样的状态送货。
澳洲政府部门对食材送货的的统一温度要求为:
· 冷冻食材不可化冻变软;
· 保鲜食材需在5度以下;
· 热食需在60度以上。
同时,学校要定时检查食材到货的温度是否符合上述标准,一旦温度不符,或者食材包装有破损,必须退货,并作详细记录。
每年,澳洲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都会为食品的不当储存开出大量的罚单,从几千到上万元不等,常见的原因包括:
· 打开包装的食材没有封口存放;
· 分装储存的食材没有标注使用期限;
· 食材放置在地上;
· 存放食材的空间卫生不达标,或有虫蚁;
· 食材距离化学制品过近......
甚至取用食材的器具如何选用、清洗、存放,以及冰箱和厨房的温度等都有明确的规定,避免细菌滋生和交叉感染。
当进入了烹饪阶段,澳洲的食品安全部门对温度和个人卫生就有近乎“变态”的细致要求。
在温度的监控上,最重要的有:
· 食材最好在冰箱内化冻,如果在5度至60度的室温化冻,最多不可超过4小时;
· 食材一旦化冻,不可重复冷冻;
· 任何冷鲜的食材,如鸡蛋、乳制品和肉类,都不可在室温条件下存放超过4小时;
· 任何餐点都需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75度;
· 餐点冷却要遵循“2小时(60度降至21度)、4小时(21度降至5度)”的原则,如需冷冻,需在48小时内放入冷冻箱。
至于对个人卫生的规定也有很多,比如这些:
食品安全部门要求幼儿园和学校在上述的每一个步骤都做详细的记录。不管是供货商、收/退货,还是菜单、烹饪步骤,甚至是每天冰箱的温度、冷冻餐点的数量和保质期,所有的信息都要完整、准确地被记录下来,并且有效地存放,以便监管部门的核查。
所有处理食品的员工之所以谨慎细心地做记录,不光是因为他们具备了强烈的安全意识,更因为一旦监管部门发现此类信息的缺失,就会毫不留情地开出罚单。
总之,在澳洲,食品问题“无情可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