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发现最真实的澳大利亚
▼▼▼
每当为老人祝寿时,
大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祝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长命百岁。
如果家里有“百岁老人”,
那他绝对是全家人的幸福和骄傲,
一定更要格外小心的把老人照顾好。
在澳洲也有这样一位百岁老人,
他叫David Goodall,
今年已经104岁了,
身体健康,并无重大疾病。
可他表示自己已经活够了...
“活了这么久,我很后悔”
David 在1914年于伦敦出生,
在1948年来澳洲定居,
并在大学担任讲师,
也是植物学家和生态学家。
同时,
他被认为是澳洲年纪最大的科学家,
也是一名工作狂。
在他104岁的生日会上,
所有人都为他感到开心激动的时候,
他却异常冷静,
也终于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我不想活下去了,希望能尽快结束生命”
这不是开玩笑,
他很认真的说着这一想法:
结束生命并非是件难过的事情,
如果有人要阻止他这么做,
反而让人感到难过。
看来面对“死亡”这件事,
他的心意已决....
他觉得像他这样的老人,
应该有权利拥有“安乐死”的选择权。
在过去,
澳洲一直是反对“安乐死”政策的,
直到去年,维州率先通过了“安乐死法案”,
但仅限于绝症患者。
于是,老人决定赴往瑞士进行安乐死。
5月7日,他将抵达瑞士,
且将于5月10日完成自己的安乐死计划,
瑞士一家生命终结诊所目前已经批准了他的自愿安乐死申请。
尽管瑞士是个很美的国家,
但老人对瑞士这个国家并无过多感受,
去瑞士最主要的原因,
也是因为那里可以允许自己“安乐死”,
为了放弃生命,竟还要“拔山涉水”。
对于他的这一做法,
老人也尽力的和家人解释说明,
包括自己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和不便,
表明就算在这么继续过日子,
自己每天仍会不开心。
虽然没患绝症,
但年纪大了,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是必然,
家人也理解老人,
最后选择支持他的这一心愿。
David 现在只希望自己越早解脱越好,
其实早在几年前他就对生活没有太多憧憬,
所以这并不是一件悲痛的事情。
他的故事不仅引发了社会的的广泛关注,
相关部门对“安乐死”对概念也有了进一步的反思。
老人觉得自己的生命就该自己决定,
不该受到其他人的干涉。
好心的网友也在网上自发组织捐款,
最后筹得2万左右澳币来支付他这趟行程,
同时也会有专人陪护送他去,
在实行“安乐死”之前,
他也会先去看望自己的家人。
要说这位科学家的一生,
也是过的足够优秀和精彩,
事业有成,
子孙满堂,家庭幸福。
▼
他在职业生涯中曾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
并获得3个博士学位,这辈子也是获奖无数。
2014年,他坚持在杂志写文章,
更夸张的是,他102岁(2016年)时,
仍坚持学校工作,
不愿离开工作岗位。
学校考虑到他的健康状况问题,
委婉了拒绝他在校工作的要求,
除了担心他不适应工作强度外,
学校更不想让他每天花费一个半小时
坐两趟公共汽车和倒一趟火车来学校。
那时的David 仍想继续工作,
也不觉得自己的年龄是问题,
他觉得自己身体健康,
完全能hold 住工作任务,
如果不是因为年龄,
学校也不会对自己有这样的异议。
他的孩子也曾找学校高管谈话,
表示自己的父亲不需要护工。
后来,
又迫于社会上“歧视老年人”的声音,
学校同意让老人继续工作,
并把他安排在离家较近的另一个校区,
且安排老人只能参加一些特定的工作。
哎,
岁月不饶人,
就算是身体不得病,
但谁也无法控制自己身体机能的衰老退化。
就算是继续工作,
老人的精力也是大不如从前。
直到有次,
老人在公寓摔倒无法站起,
叫了半天却没人应答时,
他也开始反思:
自己是不是活的也太久了...
他开始琢磨着“结束自己生命”。
老人的朋友说:
David 是一个独立的人,
他不希望身边一直有人照顾他,
他希望自己还是和正常人一样,
开心又有智慧的交谈,
别人能做的事情,他也都想做,
比如进城赶公交车。
至于他的家人,
都是十分爱他的,
平时相处也是特别融洽,
因为爱,才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他的孙子们也是表态尊重支持他的选择,
也希望公众对重新认识“安乐死”的意义。
老人的去世对于家人来说,
必然是打击,
可有时候为了你爱的人,
不得不学会坚强和尊重理解。
End-
推荐文章(点击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