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如何选择湿地
澳中集团董事局主席金凯平先生在《中国人在澳洲做地主》一书中曾提到“湿地理论”,“就是选择能给投资者带来最大回报的房地产。”“看上去地段和区域不怎么火热,不为很多人重视,”“但只要这些地区未来存在着获得城市规划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口迁入等有利机遇……将来肯定能收获巨幅升值。”反之,当“湿地”变“熟地”后,机会也就没有了。
收购土地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根据投资战略长短期筛选土地大小。民用土地大小从5公顷(hectare,1公顷等于1万平方米)至几百公顷不等。从投资周期和投资风险考虑,5公顷左右的规模( 可开发约80套民用住宅)能较快获得投资回报以及不可控因素较少,因此比较容易得到开发商(Developer)的青睐,本文也将围绕此开发规模,说明土地开发的步骤和时间。当然,投资周期和风险还受到可开发前景、可行性报告及尽职调查这几个关键因素的影响。接下来,就先说一说可开发前景。
可开发前景就是判断这块土地是否能在中短期内开发的关键因素。套用行话来说,在红线(在维多利亚州的专业术语是Growth Area Boundary,每个州的术语有所不同)范围之内,一定是可开发的土地,而何时开发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反之,在红线外,则需要等待。政府会不定期评估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状况。一般情况下,开发商都会选择以低价购买红线内的土地,然后等待地方政府发布区域结构规划(Precinct Structure Planning),再按预计时间进行开发。当然,最理想的投资就是以很低价格获得红线外的土地,并且短期内被政府划入红线内,就能尽早开发,收回投资——但是以低价格投资红线外的土地,而政府迟迟不调整红线,因而投资无法获得升值的案例比比皆是。
选好了土地位置后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做尽职调查。一个项目的可开发面积,是决定项目回报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尽职调查需要包含文化遗产评估、土著文化评估、管理袋鼠计划、动植物搬迁计划、污水管理计划等。只有对于有经验的开发商而言,这份尽职调查报告才变得有价值——因为调查报告并不会明确告知这个项目是否具备开发价值。报告只是阐述一个客观事实,需要有经验的专业人士通过客观事实判断未来的投入和回报。但重中之重是,选对一家好的尽职调查评估机构。评估机构仅仅具备相关资质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对该地区有一定了解。评估机构对该地区的了解程度直接影响评估的准确性。(未完待续)
此篇文章刊登于《澳中商圈》2018年7月刊,金融世界 Financial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