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澳洲房市的原力与你同在!

2017年01月22日 澳房汇



文 / James Tong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愿原力与你同在!


这是电影星球大战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上月上映的最新一部外传:《Rogue One俠盗一号》,在精彩时刻,也同样少不了这一句。


而在圣诞长假,我也围绕着一个“原力”在打转,到处翻资料,找秘笈。


当然,我为的是自己的主业,澳洲房地产。


“难道还有比房地产更赚钱的事儿?”


过去一年,我花了不少时间来关注澳洲的农业。这引起了小伙伴们的好奇。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我会被问到以下一些问题:


为什么澳洲的农业吸引你?要改行吗?

基得曼农场的农地真的不好吗?

若要买好的农地,应该买哪里? 


重点不在于问题,重点在于问我的人,他们大都不是农民,而是房地产中人。


这看似很符合时下流行的跨界逻辑:不想当农民的发展商不是好的投资人。


对于问题背后的用意,我是懂的:


大家想了解的是:难道还有比房地产更赚钱的事儿?


有小部分人是在盘算着,房市升得差不多了,如果农业真的更好做,不如就转行啦。


而大多数人其实是房地产的中坚份子,他们手上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一个亿的资本,要找落地的机会。他们很想知道:若要买地建房,钱应投在哪儿?


回想我最初研究澳洲农场、农地,也是起于这么一个概念:


所有的城市用地,都是由农地改造而来的,而澳洲未来30年,人口要(注意,不是“会”)增加一倍。


这就让澳洲的土地充满了机会。


问题是:它将会在哪儿发生,将会怎样发生?


或者说:究竟有没有驱动澳洲房地产非涨不可的原动力?如果有,它是怎样来?又将如何去?


我是有点不自量力,想理一理澳洲房价增长的原始脉络。


不要以为只有我们吃瓜群众、外来移民,才会这样傻傻的用这个来锻炼智力。


澳洲政府用的,也是同样思路。


在澳洲大地上“下围棋”


2013年,也就是最新一轮澳洲房价暴涨开始的第二年,一家著名的房地产和市政规划顾问公司Urbis,从联邦政府IA部门接到一个神秘的研究任务: 做一份澳洲东岸都市地价增长的报告。 


这个IA,不同于那个AI,不是在围棋比赛中把人类彻底打扒的阿法狗Artificial Intelligent人工智能,而是Infrastructure Australia澳大利亚联邦大基建部。它需要的,是一份能告诉政府如何布局和开展大型基建项目、控制地价的走势、恰当地切入买地的报告,从而确保政府的大型基建可以顺利征收土地和控制成本——你也可以说,这是一份如何在澳洲大地上“下围棋”的程序。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任务?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联邦政府要做任何一个大项目,第一步就是要做好预算、可行性报告、环评报告,供国会和大众讨论,并且确保在预算內、以合理的价格把所需土地买下来,然后才开展建造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土地的价格是会不断上升的,而政府的钱是不会一开始就待在那儿的,资金都有机会成本,不干这也要干那,政府从来不会有资金富裕的时候。那么在什么时间把土地锁定,用多少钱来锁定,需要有执行的依据。若土地太贵拿不下来,后果会很严重:一是工程可能要在某一地段突然转到地底(这会造成严重超支),二是因为各种政治压力会排山倒海而来,令规划中的工程停工或缩减规模。


澳洲是民主政治,规划和推动一个项目本来就不容易(看后面M7),大型基建交通项目都要经很长时间论证,若工程停滞,将会严重影响全国经济大局。


即使脑筋不太灵活的人也能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份意义重大的报告,对政府如是,对发展商如是,对想当个“农民”的你我也如是。如果你有兴趣读一下这份106页的英文报告全文,可扫文章后的二维码索取,我这里先剧透一下它的一些概要:


IA交给Urbis的任务,是以三个东岸城市悉尼、墨尔本和布里斯本为中心,在1993-2012这20年的时间段里,对地价的增长情况做一个系统分析,帮助政府制定取得土地发展空间的策略。




出乎预料的发现


Urbis以CBD为圆心,按半径的长度把三个大城市分别划出内城区,中城区和外城区三个部份;不同的土地用途又分成居住用地、厂房用地(有大、小)、农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等几大类。


再用2000年奥运会和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这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把20年时间分隔为三段,看看每个时间段里各类土地的增值情况。


总的来说,地价的平均增长,在每个时段都远远超越同期澳洲物价指数CPI的增长,有某些时段,甚至会高七、八倍。对此,如果你近几年生活在澳洲,已经深有体会。 


报告中有一个出乎预料的发现:我们一般的认知是,市中心土地供应少,人口和商业密度高,发展用地最抢手,地价应该升得最快。但是,报告说外城区的地价增长才是龙头。悉尼和墨尔本外城区的地价年增长率,分别是每年6.42%和8.49%,都比内城区和中城区增长得快。因此从节省成本的角度,外城区更应该受到重视。


读了大半之后,政府下一步棋的用意就弄明白了。这份报告,是为政府提前购买远郊的用地,预留和保护好交通走廊提供理论根据。下图是三个城市的一个总结,布里斯班虽有点例外,但相差也不远了。




如果你预先买中了政府要用的走廊


在20年的跨度中,年平均增长6.42%和8.49%算是很不错的,但是,如果你预先买中了政府要用的走廊,甚至只是附近一带的土地,那种增长更加利害。报告中举了三个实例:一个是悉尼的M7高速公路,一个是墨尔本的EastLink Tollway东区快线,还有就是布里斯本的M1高速公路。它们由宣布地址到建造完成,附近一带的地价分别增长21.4%, 26.4%和49.1%。 




这种大跃进式的增值,其实就集中发生于从地段被宣布,到工程完成的时间段里。而且,增速还会有高低的起伏。比如悉尼的M7,虽然在1948年就开始形成概念(你没看错,澳村的每一个大工程,都是历史悠久的),最大的地域升值,是发生在确认选址(1994)两年后的1996年 ,但当时的环境评估报告还没完成。到环评完成并开始施工,又是一波大涨。


政府以往建一条高速公路,都要算好怎样收路费,经过多少年才能回收成本。而澳洲地广人稀,算来算去的结果,往往都是Not Feasible不可行。有时道路建好了,预测的流量没有出现,只好眼巴巴地等着不知何时才能回收资金。因此很多项目都停留在概念阶段,不敢实施。这个报告,确认了关联地价的增长量,并且知道了增长的曲线,一个新的资金来源模式就呼之欲出了。我们近两年越来越多听到的一个词叫Value Capture增值提取,说的就是这一个梗。


看来,不久之后,政府从发展商手中抢夺这块蛋糕,将是大概率的事。但同时,这也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




寻宝图后面的大宝藏


澳房汇在12月曾发表过一篇颇受欢迎的文章:《全澳基建计划2016-澳洲房产投资的“寻宝图”》,它为大家讲解了排在政府日程中所有大基建项目,这一篇,可以说是寻宝图的延续。通过Urbis的报告,大家对大基建引领房价上升的概念就有更清楚的认识。


道路建设,可说是国家建设的骨架,我们再来看一张CoreLogic刚发表的“Before-After”, 2011-2016悉尼百万房价区域5年内的扩张图。能辩认出M7在哪儿吗?这张图,展示的是房地产原力在悉尼被释放的威力,值得分享给每一位想了解澳洲房地产的朋友。




Urbis报告中说的还只是同类用地的增值情况,如果把Rezoning土地改用途的变化考虑进去,那是澳洲房地产开发最大的机会和利润所在。


最后,给大家再看一张更形象的“下围棋图” -- 《2015澳洲农场价格图》




写《基德曼案给中国发展商的七大看点》时,我还没有遇到这份资料,如果有,那文章就应该是八大看点了。这张价格图,是根据澳洲境内22万笔、2.64亿公顷农地交易的统计制作出来的,图中的红点,标出了澳洲农地的交易区域和中间价位,从每公顷$28,到每公顷$20,945,颜色越深,价格越高。基德曼农场是在去年底才获批交易的,所以不在其中,但是,偏离所有热点区域,那是明显的(需要这张图的朋友,也可加我微信)。


有了这张图,你能清楚了解交易最多,价格最高,也就是说,最受欢迎的澳洲农地在哪儿。如果你对澳洲房价和大基建项目的报道有足够敏感的话,可能就会恍然一悟:交易最畅旺的地带,不就是讨论中的澳洲高铁要经过的地方吗?


对的,关于澳洲农地、澳洲高铁,确实还有很值得写的故事。


2017,愿澳洲房地产的原力与你同在!


    

James Tong

澳房汇出版人,澳中第一产业理事会主席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