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失去孩子的监护权?在澳洲一定不能做这件事!

原创 2018年12月03日 壹本乐活



来澳洲之前,就听说过在西方不少国家,打骂孩子是会面临严重的法律风险的,那就是——失去孩子的监护权。这一点,电影《刮痧》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



然而,电影和传说毕竟不是亲身经历,下面小编要讲的这个事……就是发生在身边小伙伴的真实故事!

 

以下为当事人口述,壹本整理。本故事并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我是妖娆的分割线————————————

 

举家来澳漂泊,当初最担心的就是我家3岁的小公主。在国内她没有上过幼儿园,入园焦虑+语言障碍+改变环境,是她到澳洲之后首先要面临的“三座大山”。我非常担心孩子是否能够平稳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很快,我的担心就被印证了:自从开始上幼儿园,她就出现了反复尿裤子的现象!这在之前是完全没有的,入园之前我们专门训练了她单独上厕所,她也完全能够自己如厕了。

 

而且,这个现象还变得越来越严重,几乎每天她都会带回来两套湿裤子,后来更是在家里也要犯毛病。老师和我们家长都发现,即使我们已经提醒她“要不要去厕所?”,反复提醒她都是摇头,可是转身就湿透了……我换着花样跟她说,告诉她如何处理,这么做有什么坏处,结果还是被这个问题折磨的快要崩溃了。

 

背景交代清楚,进入正题。

 

一个周五,我因为上班无法去幼儿园接孩子,所以姥姥尽管语言不通,还是要担负起接孩子的重任。我人还在办公室,就收到了姥姥的微信:两条湿裤子赫然在目!当时一股气就从我丹田处往上走。同时我也能感觉到,姥姥也非常生气!

 

周末过后,周一我送孩子去幼儿园。刚走进幼儿园大门就碰到了院长,院长特意跟我说:“送了孩子请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之后发生的事情,就有些震慑到我了。



我敲了院长的门,她很客气的请我入座,并请来幼儿园的育儿主管和一位会说中文的老师。一番客套之后,她开始非常严肃的向我陈述了以下这段话:

“上周五,**(女儿名字)的姥姥来幼儿园接她回家。因为她那天又尿湿了两条裤子,于是她的姥姥就在幼儿园当着一些老师和小朋友的面,大声斥责了她(其实就是说话声音大了点),还用力拉了她的胳膊(要带她去厕所换裤子),推了她走路。她大哭,非常崩溃的那种哭(哪天不在家哭个几场啊?)。这些,你知道吗?”

我有点蒙:“知道啊,上周五我妈妈就告诉我了。”

 

“那她们回到家的时候,你在家吗?”

 

“不在,我还没下班。”

 

“那你的母亲把这些都告诉你了吗?”

 

“说了,我也跟她谈过了,我们打算改变方法对待这个问题。”

“不。孩子尿裤子在幼儿园是很正常的,湿了我们给她换干净,让她感觉到舒适就可以了。上周五孩子的遭遇让我们非常担心她在幼儿园之外有没有遭受到虐待。这种事情发生在我们的幼儿园我们是不能接受的,而且我们也无法确认孩子在幼儿园之外是否也遭受了这样的对待。我特意问了园里的中国老师,她已经跟我解释了这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是,我要提醒的是,这是在澳大利亚,这里的孩子的福利待遇是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的。如果下次我们再看到类似的事情发生,我将不得不打电话通知相关部门介入解决。”

 

我差点吓尿!

多大点事儿啊?那我打她屁股的事情被知道了是不是后果更严重?

我连忙解释带保证:绝对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我的母亲比我还爱我得孩子,一直从我怀孕陪伴到孩子现在这么大,她不可能做出任何伤害孩子的事情……吧啦吧啦一大堆。

 

园长似乎怕我领悟不够,还是坚持说:“我们不怀疑她对孩子的爱,但是我们也必须确保孩子不受到任何伤害,这是澳洲法律不允许的事。”

之后还确认了姥姥是否会一直跟我们一起生活,孩子的爸爸有没有一起生活等等一系列细节,好像我们家瞬间变成了人贩子组织似的。

 

心里真的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啊:呕心沥血养个娃,却差点被澳洲法律给制裁了,哪儿说理去?



记得之前我家女儿住院,出院后医院特意寄来一封信,信中除了说明就医细节之外,还有一句话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感谢您对***(女儿名字)的看顾!”当时的反应就是“你也过分客气了吧?我的娃我看顾人之常情,你谢我个啥?”

现在看来,他们是认真的。如果我不好好看顾,我的娃,可能就不再是我的娃了……


—————————————我是妖娆的分割线————————————

 

采访过几位澳洲妈妈,小编发现,在上幼儿园这个事儿上面,差别还真的挺大:

 

  1. 生病不影响上幼儿园。中国家长更加关注孩子是否能够吃饱穿暖和健康平安,澳洲家长则更重视孩子的独立性格和社交能力。澳洲幼儿园经常能看见鼻涕拉瞎的、感冒咳嗽的、嘴巴肿得像香肠的等等各种生病的孩子玩的不亦乐乎,这在中国家长心里是不能想象的:不怕病情加重吗?交叉感染怎么办?但是对于澳洲家长来说,只要孩子不发烧,不呕吐,有精神,就得去幼儿园,因为去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更重要。同样,幼儿园也是一样的标准:只要孩子不发烧,不呕吐,送去都没问题。


  2. 不是每个孩子都一定要上幼儿园。在澳洲的学前教育中,很难找出一个和国内“幼儿园”相提并论的概念。和国内上小学之前一定要上三年制幼儿园不一样,澳洲的孩子在上小学之前,一般来说是5岁,一定要上一年的reception学前班;4岁可以上Kindy,作为上学前班之前的一个过渡,一般每周只上2天;而6个月-4岁之间的孩子,则可以按照不同家庭的实际需要选择是否送去幼托机构Child Care,选几天也是完全看自己需要。学前班之前是否一定要上Kindy以及是否要送去Child Care,完全是自愿的。出于各种原因,有的澳洲人会跳过前两个阶段,直接等孩子5岁的时候送去学前班。和咱们从3岁起就开始“全职”上学的孩子相比,澳洲孩子确实显得更加“自由散漫”。


  3. 和学会了什么相比,这一天过得怎么样更重要。和国内小小年纪就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各种比赛辅导忙的不亦乐乎的孩子相比,澳洲同年龄孩子的能力建设显得“落后”了很多。从朋友圈晒图也能够看得出来,同样年纪的孩子,国内训练有素的小朋友带回家的是一副主题鲜明、配色专业画作,澳洲小朋友带回来的却是一张“鬼画符”;国内小朋友已经开始练习弹钢琴,澳洲小朋友却整天在泡沙坑;国内小朋友已经拿到了剑桥少儿英语的考级证书,澳洲小朋友却连10个阿拉伯数字还认不清楚……澳洲的学前教育并不重视孩子能够学会多少技能,而更加重视孩子是否具备了融入社会的能力,是否能够独立面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涯。因此,在澳洲学前教育中,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更多是孩子是否自信、是否具备生活的自理能力、是否善于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是否能够遵守集体生活的纪律要求等等。对于澳洲幼教机构来说,孩子是否能够愉快的度过在幼儿园的时光,永远排在孩子能学到什么样的技能之前。所以,对于澳洲家长来说,什么是家庭作业?完全不懂!孩子回家之后最重要的事情,难道不是和家人一起度过宝贵的家庭时间吗?


  4. 最大程度的保护儿童权益。对于一个中国孩子的妈妈来说,千千万万个微信群必须置顶的一定是幼儿园的微信群。群里,老师会及时给家长们发来孩子在幼儿园的照片,布置辅导作业的任务,等等。但这种沟通方式在澳洲是绝对不可能存在的。澳洲幼儿园不允许随意使用孩子的照片,如果确实有使用的必要,那就必须取得家长的同意。孩子如果在幼儿园受了伤,幼儿园一定要给家长提交一个专门的Accident Report,说明受伤原因和护理要点。如果这个伤是因为孩子打闹造成的,幼儿园也不能给受伤孩子的家长提供任何关于另一个孩子的信息。如果确实发现孩子身上有不正常的伤痕,幼儿园真的有权利报警!这一切,都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保护孩子的权益。




当然,中澳儿童教育之间的差异,远远不止这几点,今天讨论的只是上幼儿园这件小事的差异而已。而且,这种差异究竟孰优孰略,其实小编个人并无倾向性的结论。每个国家的教育体制和特征,都和其特有的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脱离背景谈优劣,就是耍流氓!




对于孩子上幼儿园这件事,小伙伴们有什么不吐不快的么?赶紧在评论中一吐为快吧!



维州大选惊现年龄最小参选人,年仅19岁仍在读大学,吸引当地10%中间选民

什么操作?驾驶员开飞机途中睡着,导致飞机错过降落地

一文读懂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陈羽凡被抓时现场起获7.96克冰毒和 2.14克大麻,澳洲人看完笑了:还不及我们的平均水平!

留学,在差异中成长

2019年这些城区值得关注,房价增长潜力大

壹本周刊第69期封面人物 | 设计无国界,建筑设计的唯一性与多样性 — 365 Studio 建筑设计公司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