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对于澳洲零售业而言依旧艰难,
开年刚刚两周,
全澳170家零售商已经在计划关门。
其中服装零售商真维斯(Jeanswest)刚刚宣布进入自愿托管程序。
该品牌于1972年在珀斯成立,以牛仔服和孕妇装闻名,全澳开设门店146家,员工988人。
在中国真维斯也是鼎鼎有名。1990年,原本为真维斯做贴牌加工的旭日收购了这一澳洲服装零售商,并于1993年开始进军中国内地零售市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浪潮。
巅峰时期,真维斯在中国拥有超过2500家连锁店和加盟店,覆盖20多个省市。
2002年,真维斯的营业额就已经达到了14亿元人民币,2013年的销售额更是接近50亿港币,是当时中国休闲装行业名副其实的“大鳄”。
然而,2013年至2018年,真维斯在中国的销售额出现暴跌,2018年上半年真维斯半年的销售额降至7亿港币,是巅峰时期的四分之一。
同时,真维斯在大陆关闭门店1300家,裁员6000人。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再。
如今,真维斯在澳洲也受到了网店的冲击,加之消费者在消费上日渐谨慎,公司利润大幅缩水。
1月15日,毕马威(KPMG)被任命为自愿破产管理人,并将对该公司业务进行“紧急分析”,已确定那些方面可以节省成本。
毕马威合伙人Peter Gothard表示,公司将探讨所有可能的办法,以防止门店大规模关闭,“在管理人员对业务进行紧急分析期间,真维斯将继续运营。”
“破产管理人将研究重组或出售真维斯澳大利亚业务的所有选择,并正在寻求各方有意收购或投资该业务的紧急意向书。”
毕马威零售业务重组主管James Stewart表示,导致这个标志性品牌财务状况恶化的因素有很多。“与许多其它零售商一样,这项业务也受到了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和在线竞争压力的挑战。”
“政府为真维斯提供了重组的机会,以便更好地应对澳大利亚零售市场的挑战。”
据了解,维州是该零售商最强劲的收入来源,门店共计32家,雇佣了309名员工。
目前毕马威已通知债权人,有关公司未来的首次会议将于2月28日举行。
随着澳洲实体店销售额跌至1990年经济衰退以来的最低水平,零售专家警告说,全澳多达170家零售商可能在今年被迫关闭。
昆士兰科技大学的零售业专家Gary Mortimer博士表示,所谓的“零售业末日”让数百个工作岗位岌岌可危,“失业令人担忧。我们有170家零售商已经在计划关闭。”
过去的12个月中,数家澳洲零售商被迫关门👇
科学商店Curious Planet,曾经的Australia Geographic计划关店63家。
美容产品零售商Napoleon Perdis进入自愿托管程序,全澳门店关门大吉。
连锁餐厅Criniti进入自愿托管程序,关闭全澳13家门店中的数家。
女装零售商Bardot关闭绝大多数门店,530名员工失业。
经营了140年的澳洲第六大葡萄酒公司McWilliams Wines进入自愿托管程序。
电子游戏零售商EB Games在全澳各地关店19家,因“无利可图”。
连锁餐厅Red Rooster于2019年10月关闭昆州7家门店,100名员工失业。
男装零售商Ed Harry进入自愿托管程序,关闭门店87家。
百货公司Harris Scarfe于12月中旬进入自愿托管程序。
英国时尚巨头Karen Millen关闭澳洲门店,80名员工失业。
家具和家居用品公司Zanui进入自愿托管程序。
领先健身公司Muscle Coach在负债100万澳元后,进入自愿托管程序。
166年历史的折扣零售商Dimmeys倒闭。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零售商在“转型”期间如鱼得水,Coles新开的140家小规模便利店就是零售业发展的正面例子,Mortimer博士表示,“未来的就业机会将转向这些领域。”
而零售商发展不利的原因除了电商的冲击外,Mortimer博士指出,最大的问题是零售商没有对市场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
他说:“在过去十年里,我们看到澳大利亚市场发生了很多变化,将近20年前,全球时尚零售商还有像Aldi这样的零售商就进入到了澳洲市场。我们的消费者在变化,市场上有太多的选择。”
Mortimer博士认为,类似Myer和David Jones这样的大型百货商店过于关注用打折注销来打击电商,“在40至60年代,百货商店的模式很好。我们会去那里买大型家用电器、文具和衣服。但现在,人们更多的会选择像Officeworks这样的专营店以及Zara和H&M这样的全球时尚零售商。百货商店已不是无可替代的了。”
以真维斯为例,曾经的巨头衰退至此,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服饰款式老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慢,商品跟不上市场潮流,无法满足消费者追求个性与时尚的需求,故销量步步下滑。
没有一种商业模式是永恒的,再大的帝国也要学会居安思危、千万别高估自己,更要懂得时代的变革,善变的思维往往比努力重要一百倍。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