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运牛奶被评"D级"?还能不能放心喝了?小编告诉你!

2015年09月18日 大狮狮




搜索微信号aodaibang

澳洲产品原创介绍!代购秘籍!新闻分享!做澳代?爱澳货?就要关注澳代帮!



前几天,国内一家名为"优恪"的网站发布的一条检测报告在网络上吵的沸沸扬扬:说澳洲德运奶粉因标注脂肪含量与测定值有偏差,检出苯扎氯铵(BAC)残留,被降为D级。




这个新闻让不少澳洲的代购们人心惶惶,因为国内的客户们都开始怀疑自己买的德运奶粉还能不能放心喝了?应广大网友要求,小编仔细研究了下这条新闻,认为有几点需要跟大家说明的:


1
检测牛奶为专销内地的“中国版”


可能看到这个新闻,大家首先就以为是自己从澳洲买的德运奶粉,但是,请大家仔细看一下,首先,报告中所指的是德运“牛奶”,并不是“奶粉”,而且是专门出口中国的“中国版”。

中国总经销商为:富祺仕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其实关于“出口版”和“本土版”的差异问题,早在平台之前的帖子里提到过多次。之前的贝拉米奶粉中澳版差异颇多,客户反映宝宝吃了会拉肚子的事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





澳洲本土产的贝拉米奶粉颜色明显偏黄一些,粉质更为细腻,可溶性也更好。

(关注平台后回复:“贝拉米",即可查看帖子详情。)


大家应该明白的一点就是:出口版是不在澳洲本地销售的,而从配方到质检标准都有可能会与澳洲本地出售的产品有所不同。换句话说,出口中国的德运,从配方到含量标准,都需要符合中国的规定,而不是受澳洲本地质检部门监管的。


所以,小编还是那句话:"要想喝的放心,还是选澳洲直邮的本土货吧!"


2
"优恪"网到底是什么?它发布的评测报告又靠不靠谱?


提到这里,首先要提一下小编看到了其他公众平台关于此次检测报告的文章,说发布检测报告的网站是一个"美国的留学网站"。


我想说,身在澳洲,虽然我们都不希望德运得牛奶存在隐患,但是,发布文章得基本工作还是要做好。发布检测报告的网站是“优恪”网,并不是什么“优格”网,文章中截图的网站也完全和此次事件不沾边。如果说连是哪个网站检测的都没有弄清楚,这样的文章不但不能说服大家,可能反而会起到反效果。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看看这个“优恪”网,到底什么?



优恪网是中国的一家“第三方独立检测平台”,在现在信任缺失的年代,权威质监部门又可能会与国家利益有牵扯的情况下,消费者越来越不知道究竟该相信谁。而这种标榜绝对“公正客观”的“第三方独立检测平台”在某种意义上来讲,的确是取得了不少消费者的信任。


但是,这种检测平台其实也存在着各种公平性的隐患。就针对这次德运被降级的事情,看小编我一一道来。


送检产品是否可靠无从考证

优恪网宣称:自己的产品都是从正规超市和电商随机购买的样品送检,但是,样品质量究竟是否有足够的代表性却未可证明。关于“正规的电商”这里,小编也打一个问号,不知道国内现在哪家电商可以确保自己的产品是百分百正品的?如果真的可以有这样可信的电商,恐怕代购们早就可以失业了。


所以,小编在想:优恪网并未公布所有送检商品的采购具体途径,送检的德运牛奶能不能保证百分百正品?如果不是的话,德运可就冤大啦!


检测过程和报告公不公开:


优恪网宣称与他们合作的检测机构是德国的消费者杂志Öko-Test,但是,一个德国的检测机构,中国人又可以了解多少?小编特意去这个这个Öko-Test网站上想了解下更多信息:


打开一看,人家是全"德文”的。。。。看不懂啊!找遍了全网也没有英文切换按钮!


但是有一点值得思考的:优恪网全网的检测报告中,没有一份是所谓的“德国”检测的报告原本,全部都是网站自己所作出的结果统计图片。这年头连卖假货的人还知道做个假小票呢出来当证明呢,一个涉及范围如此之广的检测平台,难道会不懂这个道理?


"概括性"词语大于"具体数据"



来看下这张检测报告,具体的数值除去厂家包装上面的数值之外,优恪自己做出的所有统计全部是用非具体数值的概括性词语来标注的!““,"","偏高","偏低",如果真的是通过权威检测机构的报告得出的结果,那么一定会有具体的数据吧?为什么不能把具体的数据一并发表,让报告更有说服性呢?


有偏差?那么偏差到底是多少?和标注含量的差异有多大大家自然一目了然,偏高,这个"偏"是和什么标准来对比的?高又是高了多少呢?这么多含糊其辞的一分"报告", 别说内行,就连小编这种外行人看了都觉欠缺说服力!


检测思路存在重大“科学”隐患:

据果壳网(guokr.com)的相关文章分析指出:


优恪网评估标准缺乏“科学数据”,要“”和要“”的品牌自由决定!


不久前,优恪网做了一个“独立第三方”奶粉检测,结果足以惊爆眼球:通常都是国产奶粉中招,这次检测的是进口奶粉,结果全面沦陷——“最好的2款产品只拿到B(良),有5款被评为最差的D-(警示)”,检出的“问题成分”是季铵盐类的杀菌剂、氯酸盐和氯丙醇脂肪酸酯和缩水甘油脂肪酸酯。根据这些“有害成分”的含量,优恪网引用了一些“安全标准”,认为它们具有危害,然后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做出了评级。


优恪网自己也说了,这些送检的产品符合所有的国家标准。而他们选取的检测项目,是不在国标之中但 “他们认为”可能带来健康风险的


既然评测的这些项目“不在国际标准”之中,但却按这些成分来判定“安全”“有害”又怎么能靠谱?


比如季铵盐,其他国家没有指定标准,欧盟过去几年中指制定的标准从0.01mg/kg变到0.5mg/kg,又要变成0.1mg/kg,更像是先打靶后画圈的操作。而优恪网没有选现行的0.5mg/kg或者将要执行的0.1mg/kg,而是采用了已经因为不现实而被废弃的0.01mg/kg来判定“超标”和“有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混淆视听了。另一方面,这种“量与风险尚缺乏科学数据”的物质很多,有自然界天然存在的,也有生产过程的必要操作引入的残留,只要想去检测,在目前如此先进的检测手段之下,都总是能够找到“具有潜在风险”的目标。


要“”谁要“”谁自由决定:

缺乏评估安全性的科学数据,但不乏检测物质含量的技术手段——按照这种检测理念,完全可以用类似的“独立第三方检测”来实现如下桥段:


针对要“黑”的品牌和要“挺”的品牌,严格规范地选取一些样品,委托权威专业的检测机构,在那几十种可能的残留或者副产物中挑选指标来检测。经过足够多的检测,几乎肯定能够找到某些成分,在要“黑”的品牌中含量高而在要“挺”的品牌中含量低;然后,查找这些成分曾经有过的毒理或者其他实验,总能找出它们“可能导致XX危害”,而尚无安全标准,但基于“既然可能有害,那么就应该避免它”的逻辑,就 可以根据其含量对产品进行评级——结果,要“黑”的自然逃不脱黑榜,要“挺”的也必然昂首进入红榜。


那么,回到德运被评定为D级的时间上,是否这种检测也缺乏“科学数据”?检测出BAC残留就要被评D级这样的评判公平吗?


BAC在国际上是"合法"的消毒剂



什么是苯扎氯铵(BAC)?

苯扎氯铵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属非氧化性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灭藻能力,能有效地控制水中菌藻繁殖和粘泥生长,并具有良好的粘泥剥离作用和一定的分散、渗透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去油、除臭能力和缓蚀作用。


BAC在国际上使用时合法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BAC在我国是合法的食品用消毒剂成分。美国FDA允许DDAC间接添加在食品接触材料中,他们还接受了一种含2% BAC消毒剂的“GRAS”备案(也就是认为非常安全),这种消毒剂是用于莴苣和胡萝卜的加工,将苯扎氯铵用于地面、台面和餐具消毒的时候甚至不要求彻底清洗。


为什么一定要使用BAC?

即使是饲养条件最好的牧场,也不能避免奶牛身上携带病菌。卫生条件最佳的工厂,也不能完全避免储奶罐、操作间和生产线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这些地方都 会或多或少使用消毒剂,既要保障奶牛的健康,也要保证乳制品的安全。而只要使用了消毒剂,总会留下痕迹。以目前的仪器检测精准水平,奶粉中很容易检测出消毒剂残 留或消毒副产物就是这个道理。



季铵盐类消毒剂通常对人体的威胁不大,能找到的对健康有害的证据主要来源于职业暴露或临床用药,在药品中此类化合物浓度较大时才会产生危害。由于环境和设施消毒导致的残留量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浓度,因此婴儿奶粉中的残留不太可能危害孩子健康。


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也没有制定食品或婴儿乳粉中的季铵盐类化合物限量,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健康风险还不足以动用限量标准这一高成本的管理手段。 来自荷兰儿童的数据显示,这些消毒剂残留的总暴露量仅占安全摄入量的7%左右。来自法国幼儿的数据表明,从乳品摄入的季铵盐仅占总摄入量的4%。


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BfR)的观点也印证了这一点:他们认为食品(包括送检的奶粉)中出现的DDAC和BAC成分不太可能导致慢性或急性健康风险。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欧盟为季铵盐类化合物制定的限量标准其实是比较保守的,甚至包含贸易壁垒的成分。


而对于妈妈们来说,是时候作出一个权衡了: "您愿意购买一罐随时可能被致命细菌污染的奶粉,还是另一罐虽然有微量消毒剂残留却依然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奶粉?"相信答案并不那么难吧。


那么,在澳洲究竟是不是这样?小编也特意去澳洲的乳制品机构官网:Dairy Australia上查到了相关信息:



从官网的叙述中可以了解到三点:

1. 使用以BAC为主要成分的消毒剂在澳洲是完全合法的;

2. 乳制品中很可能会有BAC残留;

3. 有些国家对于进口乳制品中的BAC残留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所以,奶制品企业为了可以不损失这部分市场而尽量降低其中的残留成分。(从这段话不难推测出,澳洲本土的质检部门,反而对BAC含量没有如此苛刻的要求!


当然,我们不能说BAC有没有无所谓,而且不得不承认,BAC的残留还是越少越好,但是,今天主要是想站在客观的角度说明:就算是德运牛奶真的被优恪网检测出了BAC残留,到底是多少量?是不是安全??报告中完全没有说明!


仔细看看,连优恪网自己都说了:


从优恪网自己的评测介绍中都不难看出:

1. 脂肪含量有一定偏差在国际上是被“允许”的!(只是他们自己所为更“严格”的制度所以才给德运降级)


2. 苯扎氯铵只有在“浓度较高”时,才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而且具体有哪些危害还有待研究。那么,为什么不提供具体的BAC残留量让大家参考呢?在完全不提供具体数据的情况下,就用一个“有待研究”的理由来降级?这样真的公平吗?


看到这里,小编真的不得不说:德运的这两宗罪,就算是真的有,按小编的个人的感觉,也完全不足以让得运被评定为D级!就像上面的文章中所说的:“黑”还是“挺”真得是你自己说了算啊!


最后,可能是小编理解能力不够,为什么两项评测,成分为C,其他因素为B,的牛奶,最后会被评为D?而成分是A,其他因素是D-(警示级)的奶粉,最后的综合评定却是B?


A+D=B?C+B=D?这个“平均值”是什么逻辑?算了算了,反正是“你”说了算嘛…也就不去深究了。


小编总结:

1. 问题德运牛奶为专供出口的“中国版”(总经销商:富祺仕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2. 送检的所有牛奶完全符合各项国际和国内的安全评定指标,所谓的“评级”只是优恪网的个体行为,;

3. 发布检测报告的“优恪网”并不是国家认定的权威质检部门;检测项目和评定标准也是由优恪网自己设定;

4. 检测报告数据不充分,安全评级 “科学依据”无从考证;


所以,如果你买的是正宗澳洲本土的“德运奶粉”,一定是符合澳大利亚食品药监局的各项安全评定指标的! 那么就放心大胆的继续喝吧!



结语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掉这种“第三方质检部门”存在的价值,但是,消费者之所以信任,是因为看中它的“客观”和“公正”。如何可以完善检测流程和评定标准,提供给消费者更加透明的数据说明和更加客观的“安全性”评论,走向真正的“权威”,可能是未来每个检测平台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都希望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得到改善也希望大家可以喝到最放心的牛奶,但是,如果凭借主观论断,而无视国际设定的“安全”指标,那么如何让消费者继续信任下去呢?


大狮狮@澳代帮原创,禁止其他平台抄袭!如有发现必举报!


关于@澳代帮 aodaibang

澳洲第一家转为“澳洲代购”们所开设的信息交流平台:

这里有:

1. 资深主编为大家剖析澳洲热门商品!分享劲爆新闻!解密代购绝招!帮助所有的澳洲代购们不断成长!解决您所有关于澳洲产品的疑难问题!

2. 粉丝交流群让澳洲代购们畅所欲言,结交同行伙伴,分享代购心得!


澳代帮:为澳洲而生!

不求做大,只求做精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