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房产的人,都少不了要和金融机构打交道,因为90%以上的人买房,都是要利用金融杠杆,去撬动这个庞大资产的。相比其他投资,房产可能是为数极少的鼓励人们尽量去用杠杆来投资的资产标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房产价格的波动性,相对股票等其他投资品来说,要小得多。在澳洲,不论买商业地产还是住宅,在交易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就是贷款的申请和房产的估价。但为什么有些房子在金融机构眼中会被列为是较低风险,愿意借贷更多给买房人,而另一些房子则被认为是风险较高,不论在估价还是贷款比例上,金融机构都变得非常“抠门”?
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此处模仿李永乐老师口吻)首先我们要想明白的一点是,在买房这件事上,买房人和金融机构其实是共同出资,买下了一个房产资产,只不过双方的出资比例有所不同。(在澳洲通常是你出20%-30%,银行出70%-80%)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个合作,但实际上双方在这个资产的所有权利益分配上是有所不同的。买房人拥有地产的权益,是股权投资者,而金融机构并不享受物业上涨带来的资产收益,而只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买房人的利息和逐渐收回本金,是交易中的债权投资者。既然是这样,双方对待买房这件事的态度就决然不同了。你作为买房人,想得更多的是这房子将来能怎么升值,怎么带来租金回报;金融机构则整天在那算计,你这个买房人会不会不讲信用,会不会失业还不起贷款,你买的这个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会不会崩盘,考虑的基本上都是下行风险。当然,每个lender的风险偏好和对房地产市场的看法也是千差万别的。大到像四大银行这样每个月放贷数亿元的机构,可能凭大数据就决定了他们对某个物业的看法(比如postcode决定论);小到市场上活跃着的私人借贷机构,可能会根据每个物业的特点,来给出自己的批准条件。每个金融机构的做法都不同。那么,以一些买房人平时关注的要点来说,同样的因素在金融机构的眼中是否同样重要?虽然双方都会强烈关注开发商和建筑商背景,但关注的点可能是不同的。买房人可能更看重的是开发商的名气,建过什么地标建筑,而金融机构相对来说会更关注Builder是谁,是否有相关的资质。对于建筑贷款来说,builder是谁也会对贷款申请成功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目前的市场下,建筑贷款的取得正在变得越来越难,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要赢得条件较好的建筑贷款,就更需要一个资质过硬的开发团队。对于买房人来说,每天衣食住行,出门买菜坐车看医生的便利程度,自然是买房子关注的重点。有没有轨交站在附近,有没有大商场去看个电影,都会影响你买房的决定。但对于贷款的金融机构来说,这些统统都叫做无关紧要。原因也很简单,周边基建及规划,影响的是房产未来的增值程度。而作为债权投资一方,房子涨再好也和贷款机构无关,他们只关注下行风险。两星给买房人,指的只是一般的非专业投资者,那些听讲座,看规划,听朋友说这个盘不错也买一套的人。很多人在买房前做的研究,往往关注的是周边规划,交通,教育,购物等方面。如果是新盘,则在楼内不同楼层的价格进行一番比较,这种比较往往意义不大,因为哪怕是楼内最便宜的房产,可能也比周边同类型的二手物业贵出不少。金融机构关注这方面的情况,具体来说,关注的是物业的销售价格,该区域同类产品的供需关系,以及该区域的二手物业平均销售时间(on the market date)。Again,之所以金融机构关注这些,是因为他们往往会考虑极端情况,也就是贷款人违约的情况下,自己是否能再最快时间内处置资产,收回投资。以上三点,物业价格,供需关系,销售时间,都与这个终极目标直接相关。总结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用一句俗话,“屁股决定脑袋”,来概括金融机构和普通买房人眼中,同一个房产的不同之处。就像在中介眼中,现在永远是买房的好时候;在保险经纪眼中,你永远缺少一份保险一样,在贷款给你的金融机构眼中,你的经济情况和房产,也比实际的要脆弱许多。
以下这张传播度很高的图,大概就是这些关系之间,最生动和有趣的视觉体现了。
疫情过后,澳洲地产中最坚挺的资产就是这些了丨澳房闲话
年报季拉开帷幕,澳洲的地产公司都交出了怎样的答卷?丨澳房闲话
更多精彩文章,请移步最下方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