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医生】   我们的焦虑

原创 2019年06月29日 墨尔本中医妇科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许多疾病能够治愈,或缓解,致死率也在下降,比如在美国,由于心脏病致死的人数,在过去30年里,减少了一百多万人。艾滋病也成了慢性病,病人患病后存活的时间,有些已能到达二三十年之久。


然而,与30年前相比,由自杀致死的人数却一直没有减少。


在澳洲 20189 月的调查显示: 心理疾病,比如焦虑,抑郁等,是病人到家庭医生处就诊的第一大原因,占62%。每4名澳洲人中,就有一位在他一生的某个阶段,患有焦虑等精神疾病。在美国,过去二十年里,抗焦虑药的使用增加了300% 每五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位服用精神科药物。


在我接诊的病人当中,也有四分之一的病人,主诉或者其他疾病伴有焦虑症。


焦虑的产生除了有生物性,也有社会性。






  Snob 


我在英国牛津大学旅行时, 有幸遇到一位约七十岁的导游,好奇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并曾任BBC 的记者,这个年龄做导游的内驱力。他用纯正地道的英国口音,自曝家丑:英国人的一大特点是snob,势利:在社会交往中,人们会根据你的一小部分,比如出身,毕业于哪所大学,从事的职业,家住在哪个区,甚至开什么车,说话的方式,来评判你的价值,然后,才决定是 像挤牙膏一样挤出十二分笑容,或是吝啬地只是把嘴角提一提。


我不由地笑了,老先生真是自谦了,这应该放之四海皆准吧。


snob  对立的,应该是我们的家人,和亲朋好友。 对于是否成功,我的母亲从来没有要求,只常对我说不要太辛苦了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日子,要一天一天地好好过


势利是片面地对人评判,使人们产生比较心理,是焦虑来源之一。


人们的背景越相近,越容易产生羡慕嫉妒心理,比如同龄,同行,同事,同学,身份相近等等。


我的不孕症病人,常倾诉:在备孕过程中,本来就上火着急,而火上浇油的包括,最要好的闺蜜同时开始备孕,先怀孕了;或同一办公室的同事,没怎么准备就怀孕了。 这些消息都能让她们难过好一阵子。我会说,不必为有这种心理感到愧疚这是人之常情


有人可能对他的同事多拿一万块的年终奖,耿耿于怀一阵子,但他不会因为马云挣多一个亿,往心里去。


人们比较收入的高低,房子的大小,孩子的优秀程度.......


社交媒体的广泛运用,加剧了攀比心理。当有些人朋友圈内看着别人精挑细选的生活相片时,每个人看上去好像都过得比你好。 


人们常常会放大别人的幸福,而忽略了自己生活的幸福。


研究提示 使用社交媒体,对有些人来说,不是更加快乐, 而是使这些人常常自尊心受到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产生焦虑和抑郁。 


对此,中国先贤孔子,在《论语》有解: 君子应“成人之美君子坦荡荡,做到与人为善,便能不忧不惧






人上人


我不赞成这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常常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被广泛提倡。似乎吃苦努力,为的是成为人上人。这给我们下一代灌输的是,要把别人比下去的观念,这种观念形成,难免性格中会产生对别人产生嫉妒,敌意,冷漠,缺乏同情心,甚至幸灾乐祸,而不是相互帮助和欣赏的健康心理。这种性格很难在将来给孩子们带来平静和幸福。 


在澳洲,学生的考试成绩是不公开排名的,学生的成绩为个人隐私,除了家长和老师,自己如果不主动告诉别人,别人是无权知道的,包括高考成绩。这也延伸到成人时期,收入也是隐私, 当然也不能随便问。


 不鼓励对比,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帮助。事实上,人外有人: 在我儿子的同学中,有的高尔夫已经在国内排名青少年前10;有的在全国电视拼写比赛中得过冠军;比他小的师弟,已经在美国卡耐基音乐厅表演了...... 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对孩子不公平。如果孩子把你,和其他爸爸妈妈比,你愿意吗? 

家是让孩子感到安全的地方,是无条件接受孩子的地方,无论他们在学习,社会的表现如何。


在公民社会,良好,健康人际关系绝对不是你做人上人,而是做人中人,才能给自己,别人带来和谐快乐。人生的幸福,七成来源于健康的人际关系,包括家人和朋友的关系。


教育中, 还有一句话: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这句话的前提是,人人平等,人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事实不是这样。


骨感的现实是,客观上人人并不平等。出生的地域,禀赋,身体条件,父母经济条件,人脉,运气等等就注定了我们是不平等的。 如果你以为孩子们出生时,就在同一起跑线上,那你就会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焦虑。


作家林清玄曾说:人需要发展自己的特质,但是也要包容别人的不同,这个世界才会精彩。因此家长也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作比较,因为辣椒不需要和茄子比较,辣椒只要自己够辣就好。


真正的人人平等,在于承认人与人的不同,在此基础上, 尊重,包容每个个体的不同。


对于受过医学训练的人来说,躺在病床上的人是平等的。 


没有任何人有权利,对另一生命的价值高低评判,或对别的生命是否值得活 而下结论。






人的一生,有着许多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的变量,后面的推手,我暂且称之为。不同的宗教中,有不同意义。 


人类发展到今天,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要自信。对崇拜敬畏,和信仰也日渐减少。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常常挂在嘴边。


于是,这使得有些人对自己成功,不必谢天谢地了,而是完全归结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自信满满,于是有了人定胜天,与天斗其乐无穷。这些人,我们不需要担心他的心理状态。


只是按这种逻辑,没有取得成就的人,也就把失意归结于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是失败者,都是个人的错,深深的挫折感和自责不能自拔,导致自卑,情绪低落,自觉无用,抑郁而焦虑,甚至对人生无望,而自杀。这些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人。


对别人的不幸,多些同情吧。他们只是不够幸运,他们不是失败者。


人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天还是排在首位的,失败者应该说是不够幸运(less fortune)罢了。如果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或能安于天命,面对灾难变故时,做到安之若素,泰然自若,焦虑会少些。


比尔盖茨的妻子,梅琳达·盖茨(Melinda Gates 因为她的新书《The Moment of Lift How Empowering Women Changes the World而接受澳洲电视节目采访时,我注意到她多次非常谦虚地提到盖茨和她 的成功,归结于幸运。她说,如果盖茨出生在非洲,或者当时没有个人电脑的发展等条件,他们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有这样慈善资金规模,帮助到这么多人。



我在乒乓球俱乐部打球,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每次输球,队友都会说” well playedBad luck”. (打得不错,运气差点。) 这多少让我感觉好点。





Find beauty in simplicity   简单之美


我们的生活,不受饥饿的威胁。 但我们的心灵,却难于平静。  我们 有比以前更加舒适的床和房间,但我们不一定,比以前睡得更加安稳。


《浮生六记》,记述作者沈复庸常生活中的点滴。沈复之妻陈芸,被林语堂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她不看重珠玉,而对破书残画极珍惜。他们的生活颇俭朴,因陋就简,却能发现庸常生活中的诗意与欢乐。比如,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陈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堪称诗意生活的典范。


相比之下,现代社会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并没有减轻我们的欲望;越来越便捷丰富的资讯,并没有减轻我们的焦虑。


社交媒体出现以前,人们对自己好生活的期待标准,是隔壁老王,或同事老李的水平。 现在,社交媒体中,全世界的人们晒各种精彩相片,于是对好生活期待标准也到了世界水平。好太太的期待水准也高了,你不再为比隔壁老王太太烧的菜好吃而沾沾自喜了,因为好多太太都在晒她们晚饭的相片。


我还记得2007 年,苹果第一台智能手机发布时,它给人们所带来的欢呼雀跃。但是如果你现在把第一代苹果手机送人,那一定是招人嫌弃的。为什么? 人们的期待,已经水涨船高了。


更多的选择,往往使我们更焦虑,并减少我们对已经选择的满足感。 


期待值的水涨船高,是无止境的。使得向外寻求快乐,难以全部时时满足。但如果我们转过来,把内心的期待降低,向内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愉悦,相对简单容易。


我的手机里,懒得数,也数不清的微信群,每天许多群内有几百条信息,有时上千,未读。有时候觉得,是我在使用手机,还是手机在使用我。


通讯的发达,使人们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模糊不清。有些病人夜间睡眠质量差,是因为夜间还在发工作邮件。便捷意味着随时随地,它都能烦你。手机的唯一敌人,是人类的睡眠。


社交过载对有些人来说,造成疲惫感的效果是巨大的。

庄子对此有解:”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



以前快乐很简单,现在简单才快乐。







 成功


什么是成功? 大行其道的衡量标准,是财富和地位。 


在书店里, 常常堆满了教导人们如何成功的书籍。许多书中给人们打鸡血,似乎人人只要努力,就能成为下个马云。于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忙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状态。这种忙碌与浮躁挟着无数人的心灵,让人们寝食难安,焦虑和抑郁如影随形。


我倒是觉得, 书店应该有更多教导人们如何与自己的平凡,或失败和平相处的书。因为从概率讲,高成就者凤毛麟角。对绝大多数人,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中找到快乐、幸福与平静,才是最重要的能力,才是最需要学习的。



有的人消耗着有限的生命,追求着那无底洞般的财富和地位;有的人用尽自己的一生,只为了世俗眼里的成功,到头来,也许还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有的人,成功只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


寻求爱的控制的人,往往是缺乏爱;追求金钱的人,是曾被贫穷所折磨;追求权力的人,内心充满了无助感;而追求威望的人,则有过受羞辱的经历。(《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卡伦.霍妮)


我们努力,只是为了遇见更好版本的自己。


成功,我们可以说某人做某事,取得了成功。它往往只属于一件事。一个人在某方面成功,但不可能面面成功,永远成功。 失败也是人人需要学会接受的状态。


我的病人中,不少是完美主义者,追求高学历,高薪,各个方面都想做到尽善尽美,追求样样都让人羡慕的成功。 然而,追求这些,如果以健康为代价,就值得商榷了。


有时我会和他们聊,没有人是完美的, 别对自己这么苛刻,悦纳自己,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


或许,人们应该自信地,自己自定义成功,按自己的规则,过自己想要过的一生。最大的财富,对生命来说是自由。 自由不受他人观点的左右,追求自身内心的兴趣和热忱,摒弃外界粗暴且带有偏见的杂音,挣脱束缚,才能悦享人生。Dare to live the life you have imagined.

“Define success on your own terms, achieve it by your own rules, and build a life you’re proud to live.” — Anne Sweeney



作家贾平凹: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顾一切,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只有这样,人才可以说,我这一生不虚此行



也许有时我们需要,当繁华喧闹退去,夜深人静,独自一人,面对遍地的六便士,抬头看月亮,问自己,这一切,是否就是你真正想要的生活?







蜗牛角内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喜,不开口笑是痴人。------白居易



谢谢阅读!

以上观点,不能作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有疑问,请咨询您的医生。

更多文章:

【辜医生周末谈】过度摄入糖的苦涩事实

【辜医生】男性生殖力的保养

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感  辜医生周末漫谈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