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由昆士兰大学、西澳大学和Telethon儿童研究所人员参与的一项研究项目,
在近期发布了研究结果,
其表明
--许多亚裔孩子在课堂上表现出色
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
他们课余时间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更多
在近10年
对超过10000名儿童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时间
分析表明:
6-7岁的亚裔儿童在周一至周五期间,
学习的时间比同龄澳洲儿童多23分钟;
到15岁时,
这种差距增加到了每天43分钟,
在周末时,
更是超过1个小时。
根据Bankwest Curtin Economics Center此前的研究报告表明,
亚裔儿童在学前班阶段,
英语交流会存在问题,
因此家长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和课外学习
是为了弥补语言差距。
随着语言差距缩小,
这种“课外学习”并不会停止,
额外的辅导,
帮助这群亚裔孩子们在考试结果中,
普遍优于同龄人。
小编仔细一看以上这则新闻,
心想
“嗨,这不就是补课么?”
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孩子,
想必对“补课”这个词都不陌生,
甚至习以为常。
在国内,
补课是多正常一件事,
大部分家长都抱着同样的信念
“人家小孩儿都在补,你不补你就被落下了!”
因此,
一波波“补课大军”在平常放学后、周末的时候,
奔波于各个补习室,
换个地方继续学习。
不仅如此,
学习不能落下,
兴趣爱好也得跟上。
琴棋书画,
你总得会至少一个吧,
不然以后需要你才艺表演的地方,
你能表演啥?
光学习好有什么用,
你不会点别的才艺,
在社会上你都没有竞争力。
于是,
邻居们还得时常忍受
隔壁孩子练习吹拉弹唱时发出的噪音,
或楼上孩子跳舞时天花板“簌簌”落下的灰尘。
但无论是“补课”还是“才艺”,
都不是“中国特色”。
放眼整个亚洲,
家长们都在为孩子操碎了心。
最近,
小编就看了一部韩剧《天空之城》,
这部剧用夸张的黑色幽默的手法,
讲述了韩国中产阶级的父母
对孩子们的“升学焦虑”。
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并称韩国三大超一流大学,简称“SKY”。80%的韩国政要人物和商界名流均出自这三所大学。录取要求异常严格,竞争十分激烈。
剧中的家长们为了自己的孩子能考上“SKY”中的其中一所,继续子承父业,完成“三代为医”、“三代律师”的家族梦想,可谓是各用奇招。
身为律师的车爸爸为上高中的双胞胎儿子打造了一个密不透风、隔音、形似“监狱”的学习房,就为了让儿子们在里面能“两耳不闻窗外事”,静心学习。
身为医生妻子的韩妈妈,不惜花费价值首尔市中心一套房的补习费,邀请了一个“升学团队”,帮助女儿能顺利考上首尔大学的医学部。
种种行为,看起来荒诞不羁,实则隐射现实中孩子学习压力之大。
有兴趣的大家可以找来这部剧看看,故事还是十分深刻、有意义的。
现在,
随着亚洲人民的迁徙,
这种“补习文化”也漂洋过海,
来到了澳洲。
很多亚洲家长,
或许就是听闻澳洲教育氛围宽松活泼,
没有亚洲填鸭式教育的压迫紧张,
于是想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对愉快的童年,
来到澳洲。
但到了澳洲才发现,
除却学校安排的各种活动,
不少孩子仍旧奔波于补习班之间。
平常亚裔家长之间的交流,
也离不开
“我听说了一个很好的老师,
他/她以前是VCE出卷老师”等等话题。
一位在澳洲学习、工作生活多年的华人妈妈就在网上吐槽这种现象。
她发现现在澳洲有越来越多
中国、韩国人开设的补习班,
这些补习班帮孩子们画出重点,
出一套套模拟试题,
告诉孩子考试技巧,
如何应付考试,
怎样取得高分。
虽然孩子成绩提高了,
但却违背了当初来澳洲学习的初心。
她认为澳洲教育就是在于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能力,
能主动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并得出答案。
这种“补习班模式”中教育出来的孩子,
只会被动接受知识,
缺乏主动性。
既然都是在接受填鸭式学习方法,
为什么还要花费这么大精力出国读书呢?
这种做法不仅与当初的初衷背道而驰,
还“带坏”了澳洲的学习风气,
扭曲了澳洲的教育模式。
被这样指责,
其实我们亚洲人也挺委屈的,
毕竟澳洲本地人,
其实也挺热衷于“补习文化”,
但他们没有这么直白,
而是将这种行为取名为“精英教育”,
听起来好像更能让人接受一些。
澳洲的教育其实承袭了英国的教育系统,
将学校分为三种:
私立学校
公立学校
职业学校
前者专门培养未来要念大学的“精英”,
普通中学则只培养一般公民,
职业学校则培养360行的各色专门人员。
西方的教育
其实在这时
就已经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私立学校昂贵的学费就已经阻挡了一部分普通家庭的学生。
但是从私立学校聚集的学区房
--Camberwell区--
房价始终高昂,却受买家欢迎这一点来看,
只要是有能力的家庭,
还是热衷于把孩子送入
师资力量更雄厚、管理更严格的私立学校。
在花了大价钱将孩子送进学校之后,
自然不能对孩子的学习置之不理,
尤其是私立学校的竞争更是激烈,
为了让孩子更有竞争力,
课外补习自然少不了。
而且澳洲教育更为严苛的是,
一个学生光成绩好没用,
还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对于就读于Caulfield Grammar School,
在2018年的维州VCE状元Jerry来说,
他不仅在14岁就拿到99.95的成绩,
此前,
还获得过国际信息学奥利匹克金奖、编程大赛冠军。
并且他还擅长钢琴、小提琴等乐器,
是学校乐队成员。
不怀疑他真的是一个天才,
但他的努力和花费在其中的精力也不可忽视。
而除了私立学校,
墨尔本还有几所精英学校,
这些精英学校虽然是公校,
但只能通过考试进入,
可谓真是打破了头才能进入。
每年,
这几所精英学校会从数千名应考生中
录取前两三百名学生,
录取率不到20%。
为了成为其中一个,
补习真的算是比较快捷的一个方式。
所以,
补习班并不是亚洲人的专利,
在竞争力强劲的今日,
为了孩子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获得理想学校的入学资格,
补习市场才应运而生。
归根结底,
补习班都是为了考试和成绩而生。
而许多家长们,
一边希望孩子们能在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内,
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边又觉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为了未来的幸福生活,
不得不逼迫孩子努力学习。
也是着实纠结不已。
因为这种选择
没有正确答案
而且关乎着孩子的未来人生
就补习这一现象,聚澳传媒采访了一位SCOTCH COLLEGE12年级家长,她同时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听听她怎么说?
1 关于是否送孩子补习,在选项YES,NO之外,可以考虑增加:只在必要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补习(比如VCE考前补习或孩子的弱版课程)。
2 关于补习我个人的看法
人生教育由三大板块构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环一体,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主要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学校教育主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社会教育主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情感技能。三者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占的比重不一样,却在每一个阶段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许多华人家庭的确存在看重学习成绩的现象,这也许是源于中华民族注重教育的名族传统。只是近代华人家庭注重的教育开始偏重于“应试型补习”,这种现象会带来很大的潜在风险:
学习成绩优秀只能证明孩子掌握了学习方法、应试技巧或是对考试题型足够熟悉,并不能代表孩子拥有了完整的人格和生活-学习-社会情感技能。孩子们在一天有限的时间里,读书补课运动音乐芭蕾舞蹈辩论写作……,是否同时安排了足够的时间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和同伴相处及玩耍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习和培养人生更为重要的技能:塑造完整的人格,以及培养生活-学习-社会情感等技能。“”完整布局”中的“”平衡点”才是至高点。我个人认为偏重应试的养育方式偏离了中道,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力。
所以我提倡,补习应该是在综合平衡地培养孩子生活-学习-社会情感技能技能以及独立完整的人格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在关键时期提供的学习补充,不应该成为主流。
我自己的孩子今年VCE12年纪。他从小基本没有补习,每年9+3(9个月SCHOOL TERMS在居住地学习和生活,3个月假期带着他各地游历或参加各种主题营地活动)。至今为止,只有12年级的假期没有安排假期出行,安安静静待在居住地,沉淀静心和专注准备VCE。根据孩子的要求给他报了VCE考试补习班,12年教育,最后冲刺阶段临门一脚的时点加一些力,就已经足够了。
市 场 推 广
>>>推荐阅读<<<
1.惊!悉尼华人同性情侣分手后坠楼!疑似情杀!澳警方全网通缉!18小时追拿归案!
2.经济专家预测2020年澳洲将迎来经济大萧条,如何多元化配置资产,把投资风险降到最低?CMC金融投资沙龙为您讲解
3.“如果可以,我也想有个家” 澳洲情侣首付4万多实现买房梦
4.【全澳独家福利】Savills带你去听郎朗音乐会预演,更有本期精选投资项目不容错过!
5.最好的银行定存替代品? 稳健、高收益、高流动产品真实存在?固定收益类新基金即将推出!
7.活动|福利来啦!!!民族打击乐青年演奏家曲帅墨尔本开课了
8.活动|带你嗨翻这个冬季——BHC 2019“中华鼓韵”民族打击乐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