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乳业从“危”到“机”的转化

2016年05月30日 澳房汇



文 / Shawn Yang


澳洲的乳业近期在媒体上的曝光特别惹眼,倒不是因为通常人们所关注的“中国市场需求”,“中国人抢购奶粉”这些话题,这次他们似乎遇到了一些自己的问题。


    


暗夜的降临


其中一则新闻是今年16岁的墨尔本小姑娘Chloe Scott,由于澳洲奶业巨头Murray Goulburn和Fonterra削减收购牛奶的价格,自己的家庭因此而负债累累,不得已把奶牛送到屠宰场。她在change.org上的请愿获得了超过15万人的支持,大家于是联合抵制超市的廉价牛奶,进而导致部分超市自有品牌的廉价奶积压而被迫下架。


Murray Goulburn本身是一个乳业联盟,已有超过百年的历史,由一群资深乳业人士带头组建并联合4000家牧场。2015年上市时Murray Goulburn没有选择剥离合作伙伴和农场主股东,而是继续将业务控制权留在了农场主手里。然而接下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2016年上半年,中国跨境贸易政策调整,中国的乳品原料进口量持续下滑,俄罗斯乳品进口也持续受到限制。加上欧洲牛奶供应量增加……Murray Goulburn的股票严重跳水,至今也毫无起色。


现在 Murray Goulburn 对奶农的乳固体收购价,从每公斤$5.60跌到了$4.75-$5.00。在这种局面下,相关人士提出了把奶价与股票红利脱离联系的方案,让投资者承受一定的痛苦为代价,来支撑摇摇欲坠的奶价。一些银行也推出临时性政策,如延迟贷款和信用卡的偿还,来帮助奶农们减轻压力。维州政府甚至拨款150万,来为由于受到奶价打击而患上情绪和心理创伤的奶农们提供精神康复辅导!



然而状态并未见得有所好转


来自维州的John Keely是家族第15代奶农。他在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的采访中说道:“Murray Goulburn对市场趋势把控的失误是难以置信的,他们竟然在全球乳业商品价格下滑后几个月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没有任何对策……尽管奶制品价格最终会反弹,但无数的奶农会死在这个价格的寒冬里。” 澳洲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已经介入这个局面,并且认为包括Murray Goulburn和Fonterra在内的乳业采购巨头有误导市场的行为。


John Keely最后提到:“每个人都想把产品卖到中国去——他们认为那是一个金蛋。然而那并不是一个容易接触到的市场,而是一个‘苛刻’的市场。就像通常的市场关系建立,你需要知道如何找到渠道,如何拓展市场。”


黎明在何方


Keely的这一番话的确道出了奶农——甚至是很多澳洲中小农户的心声。从澳洲国内市场来看,奶农们落入了一个难以跳出的怪圈,尽管他们拥有自己的业务控制权,但却没有定价权,整个家族能否生存完全依赖于奶业巨头们对下一个财政年的牛奶收购定价。放眼国际市场,农夫们首先难以接触到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渠道,没有关系,没有信息,其次也难以通过自身优势获得中国投资人的青睐。在对外输出和对内引资上,处于一个茫然而闭塞的状态。


但是万里之外的中国市场,是一个永远喂不饱的巨婴。根据KPMG的数据,自2010年至2013年内,进口液体乳累计增幅高达800%。而自2014年开始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持续走低,全脂奶粉拍卖价格最低达到2,400美元/吨,为2010年以来的最低点,与2013年最高价5,245美元/吨相比下跌幅度达到了54%,按此价格折算奶粉的中国港口到岸价约为19,700元/吨,远低于国内奶粉的生产成本35,000-40,000元/吨——中国乳品贸易量也一直在持续扩大。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1-6月进口液体乳14万吨,同比增长35%。


其中,液体乳市场尤其有望伴随人均乳制品消费量的提升而继续稳步增长,原因在于:中国的液体乳消费、尤其是三四线及农村市场的液体乳消费,将伴随人均收入的提升和城镇化的发展,呈现高速度的增长;同时,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市场,消费升级所带来的产品结构升级步伐仍然在继续。



数据来源:KPMG2015中国的牛奶和乳制品市场报告


因此“资源连通”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而这种连通所实现的作用已经超越了普通进出口贸易和电商平台的操作行为。其实现的效能,甚至涉及到了一个或几个产业是否能得到持续性发展,一个或几个地区的经济结构是否能得到良性调整。以澳洲奶业为例,多数的奶农依然把自己捆绑在几个乳业采购巨头身上,这种深度的依赖很容易导致在本地或国际市场供需价格调整时,小规模经营下收益结构的瞬间垮塌。而如果把这些奶农,以地区划分,按照小联盟形式组建,配以地方政府的支持,再挂靠几个与中国市场紧密关联的合作组织,为其寻找市场出路,寻求资本注入,这样的生态产业链的建立,对现在澳洲臃肿的奶业结构,会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尝试。


同样,中国投资者,无论是企业级规模还是个体投资者,对澳洲市场未必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就新州的奶业状况而言,没有当地乳业资深人士的指导,不会有太多人知道新州南部地区得天独厚的离散型奶业资源。该地区丰沃的自然环境,使得每英亩土地可以承载6头奶牛,远远超过新州的平均值2头。而该地区80多家牧场,也亟待一股力量的涌入,为他们整合当地的乳业资源,引入资金,打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从投资模式来说,中澳两国间的农业平台,可以为投资者设立很多形式的产品。包括农场收购、农场股份投资、乳制品的包购包销、牛奶品牌管理、冷链物流运输等等。尤其是针对个体投资者,很多人在投资的同时希望解决永久居留权的问题。这样的投资产品设计,需要对移民政策、农业投资环境和中澳贸易环境三方面有足够的把控,能够在保障投资者资本利益的情况下,为其获取澳洲身份,并在一个较短的投资周期后,把资金返还给投资者。


澳洲乳业的现状,其实不能过分责怪任何一个单方面。但是尽管受到国际市场价格调整的冲击,澳洲本土的乳业采购巨头和农夫自己,都应该反省目前的臃肿而垄断性运作模式。作为乳业巨头,应该积极与中澳间的农业平台对话,听取行业协会及中澳政府的意见,与中国的政策调整对接。而作为奶农,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逐渐剥离对垄断型企业的依附,建立地区性的联盟组织,挂靠更加灵活的、同时具备融资能力和采购需求的中澳行业组织,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找到生存之道。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