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讲述关于大隐于市的美食,散落江湖的佳肴,东奔西走,只为吃口热乎的的故事。《至味在人间》是一个美食爱好者的十年饮啜笔记,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将文字化作原料,以散文为碗钵,佐以故事人情之盐,把关于食物的独家记忆蒸炒煎炸而成此书。从千里之外的江湖至味到灵魂深处的家乡味道,从四面八方觅食的扫街嘴到饮食变迁的沧海桑田,从食客厨子店小二谈到饭菜与共那一人,拂袖笑破饭桌上的假面具,平民食物也看得人口水四溅之时,归根结底直抵人心: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人间至味往往酝酿于人与人之间,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双城理想书单独家预售签名版《至味在人间》。续,也许永远不会完成。
被公认是写京都书里最有见地的一本。舒国治,台北奇人,梁文道眼中最会玩、最会讲故事的两个人之一,他似乎永远在路上,在城市的通衢小巷流连。浪迹美国七年,返台定居之后,唯一一去再去的城市,是京都。问他原因,他却怀疑答得上来。
一次又一次地在京都的巷弄流连,舒国治自嘲是京都的门外汉,不愿登堂入室,只在门外徘徊,却能看到常人忽略的风物景。在本书中,他记下雨天的京都,也一一描摹京都的黎明、水、氧气、旅馆,以及他认为京都最大的资产——山门与长墙,感叹京都就是一个大公园,而你并不急着找出口,甚至假想“倘若老来,在京都”。
《文学是可爱的。生活是好玩的。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亦自他恢复写作、持续出书以来,纽约地面的大陆和台湾同行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从1989年1月15日开课,到1994年1月9日最后一课,每位听课人轮流提供自家客厅,在座者有画家、舞蹈家、史家、雕刻家等等。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本书首次披露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台北奇人、著名作家舒国治的首部谈吃作品,用味觉书写台湾的经典之书——“终身的晃游者”、台北“小吃教主”、“台北的“ 地下市”、“文艺圈最佳导游”带你吃遍台北——想吃,来台北就对了。”风靡十载,畅销两岸,写尽数十年台湾饮食文化——舒国治凭借《理想的下午》《流浪集》《门外汉的京都》等一系列作品奠定了自己“文坛浪子”的地位。“ 我一直想写一些解决生活问题的文章”——养生也好、住房也好、追求快乐也好,当然还有最基本的吃饭。
当八十岁的白先勇,遇见三百岁的曹雪芹,听华文世界小说大家如何解“天下第一书”,看两个时代文学赤子跨越时空的心灵相印。白先勇一生研读红楼心得大陆首次完整呈现。从“台北人” 到“纽约客”,《红楼梦》是他永远的文化乡愁。以小说家的艺术功力,正本清源,把这部文学经典完全当作小说来解读。
首次将“庚辰本”与“程乙本”对比讲解,从小说艺术、美学观点比较两个版本的得失;为后四十回平反,认为其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不输前八十回,也不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续作,假如真是高鹗续书,续书者的才情也绝不在曹雪芹之下。
全彩内文插图,选用清代画家改琦《红楼梦图咏》人物设色图,清丽婉约,唯美古典。著名书法家董阳孜封面题字,飘逸灵动,如梦如幻。
陈丹青的私人艺术史,《局部》网络视频播放逾千万,三百余幅精美彩图,年度艺术话题读物。网络视频节目《局部》讲稿——陈丹青讲艺术的《局部》系列视频自开播以来,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600万,在结集成书过程中,陈丹青对讲稿进行了精心修订,并补充图说信息近万字及后记《陌生的经验》,史航、李静、韦羲、青原作序,相比视频节目,本书内容更为完整。
往期双城理想图书专栏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