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灾可怕还是人祸可怕?
中国人民作为一个自古与天斗与地斗的民族,
在经历了无数的洪水、干旱、泥石流、地震后表示,
自然是天灾更可怕了!
因为
防不胜防啊!
最近,澳洲地球科学局发布了一个令所有澳洲人恐慌的消息,
澳洲可能会经历大地震…
这可并不是危言耸听。
澳洲地球科学局称,新州中部北海岸地颤次数频繁,希望新州居民做好准备。在对近年来的小型地震进行统计后,地球科学局发现,小型地震太过频繁,一般这是大地震的前兆。
(图片来源:http://theconversation.com)
澳洲在地理位置上,地震机会小,但也有过多次大地震。了解地震知识,学会如何在地震来临时逃生和生存,对于所有人都是必要的。
有人说,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遇到地震。
但是一旦遇到地震,没有任何准备就只能等政府救助,
有时这无异于等死!
现在科学家已经发出预警!那么我们一定要有所准备!
大家可能会担心小编在耸人听闻,但其实澳洲历史上多次五级以上的地震。
造成最大损失的一次是1989年的新州纽卡素地震,这场5.6级的地震,造成了13人死亡、160人受伤送院、300,000人受影响、50,000间房屋损毁,损失高达40亿澳元。
2012年6月19日,墨尔本发生5.2级地震,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屋子摇晃、窗子移动。
(图片来源:http://stkildanews.com)
2016年北领地发生了澳洲近代史上较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震级为6.1级,发生于Uluru西125公里处、Alice Springs西南450公里处。
(图片来源:悉尼先锋报)
最近
澳洲地球科学局的网站显示,这周三上午,Bellingen同样发生了3.1级地震。
康芒斯解释说,多次地震时由于版块被施力,地壳中的压力慢慢积聚起来。“我们很难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众所周知,有的地震会有前震,小地震可以形成更大的地震。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模式。这可能是几十次甚至几百次的地颤,但最终可能会平息下来。”
许多听众纷纷打来电话,表示自己感觉到了不寻常的地壳活动。
Macksville居民埃里克(Eric)说,1月19日,他第一次感觉到地颤。
“下午4点30分左右有一次小地颤。我正在外面修建树枝,以为附近造桥的工地有人进行爆破。1月20日晚上9点,我正在看ABC News 24,感觉听到一阵雷鸣。1月30日凌晨4点,房子有点抖。1月22日晚上9点,我听到更响亮、持续得更久的滚动声,但没有感觉到震动。今天早上7点45分我听到最大声的巨响,接着是差不多五秒钟的隆隆声。”
Dorrigo东南方向约90公里处、South West Rocks以北约50公里处的Scotts Head也有居民感觉到地颤。
当地居民莫伊拉(Moira)说,上周六他们听到差不多10次低沉的隆隆声,周日凌晨听到一次较大的声响。
“一开始我们以为是雷声,但我们出去看看,外面没有云朵,也没有雷雨。有的人说他们的房子有点震动,但我们没有感觉到,而是听到像雷声一样的隆隆声。”
澳洲地震和地层有很多不稳定的地方,这些地区都存在着地震隐患。
(图片来源:昆士兰大学)
地震学家Phil Commons称,这几周内新州在South West Rocks和Macksville之间已经记录到36次小型地震。
而在过去的7天里,澳大利利亚很多地区已经经历过不少次小型地震了!
(图片来源:http://www.ga.gov.au/earthquakes/)
地震学家Phil Commons还表示,多次地震反映了版块被施力,当地壳内部的压力慢慢累积,“整个澳洲很难说会发生什么事”,“我们必须做好有大地震的准备”。
因为澳洲本身不在地震带上,所以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没有将防震纳入设计考虑之中,一旦地震发生,后果将不堪设想。
而且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地震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将随地震而来的海啸!
澳洲历史上就曾因为海啸,而经历了巨大灾难。当时,狂风、暴雨,海浪变海啸,对澳洲的东海岸肆意冲击,导致大面积的洪涝灾害和人员伤亡。场面回想起来惨不忍睹。
所以!在澳大利亚的华人朋友们,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以防灾难发生!
老铁们,这份地震和海啸求生指南!送给你们!
地震求生指南
室内版
↓
快速卧倒在地面上
卧倒、寻找掩护、抓牢(简称“卧、找、抓”)这个地震自救口诀,是火灾自救口诀“停住、卧倒、翻滚”的的姊妹版。
这个“卧、找、抓”不是唯一的自救方法,但它是美国联邦应急管理局(FEMA)和美国红十字会提倡的有效自救法。
大地震来的时候,是几乎没有什么征兆的。所以一旦来临,马上卧倒在地上。一开始的轻微晃动,过一秒可能突然变成剧烈的地震。所以赶快卧倒,这样最保险。
(图片来源:wikiHow)
寻找掩护
躲在一张结实的桌子或其他家具的下方,尽可能远离玻璃、窗户、门和墙,以及地震时任何可能砸下来的东西,如灯具或某些家具。
如果附近没有桌子,就用手臂把头和脸部遮住,蜷缩在建筑物的角落里。
千万不要:
✘往外跑。往外跑的过程中你受伤的几率更大。
✘往门口躲。躲在门口下是很不可取的。躲在桌子下,比躲在门口下要安全得多,在现代房屋中尤其如此。
✘跑到另一个屋子,想躲在那间屋子的桌子或家具下方。
抓紧了
地板会剧烈摇动,各种碎屑会掉下来。此时要死死撑住你躲藏的空间(桌板或平台下方),等待地震减退。
如果找不到可以躲藏的空间,就继续用手臂抱紧头脸部,蜷缩得低低的。如果地震时你还在床上,就待在床里。
如果上方没有会坠落的重灯具,就在原地坚持住,用枕头保护住头部,否则就移动到最近的安全地带。
室外版
↓
地震的时候要待在户外,一直到地震消停为止。不要逞英雄跑回屋里救人或抢救财物。
在户外是最安全的,受到倒塌建筑物影响的几率也微乎其微。在户外的危险地带主要是建筑旁的地方,建筑出口,以及建筑向外延伸的墙壁。
如果你在车里,尽快停车,从车辆中出来,蜷身躲在车辆之间。不要停在建筑物、树木、立交桥、电缆旁边或下方。
地震一旦消停,就谨慎地往前开。避开可能受地震影响、破坏的公路、桥梁或斜坡地带。
如果被困在废墟下面,要保持冷静,如果你被重物卡住难以动弹,可能直觉会告诉你,要尽力、尽快出去寻求救援,但实际上待在原地不动才是最为保险的做法。
✘不要点燃火柴或打火机。地震的时候点火,可能会引爆泄漏的天然气,或引燃易燃化学物质。
✘不要乱动,也不要把尘土踢打得到处都是。用手帕或衣物遮住嘴巴。
敲击水管或墙壁,让救援部队尽早发现你的位置。
如果有哨子就更好了。省点力气,只有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再大喊大叫吧。喊叫可能会让你吸入大量尘埃,这是很危险的。
海啸求生指南
1.早做准备。如果调查表明你所在地区遭受海啸的几率较高,提前制定撤离方案并准备救生包。
装备救生包。食物、水、急救箱是必需品。救生包应放在显眼处,便于紧急情况下获取。 救生包旁边还可置备雨衣。
除家庭救生包以外,为家中的每个人(甚至宠物)装备个人救生包,备好应急药品。
2.制定撤离方案。制定撤离方案需要考虑到家庭,公司,学校和整个社区。如果政府尚无作为,还需制定集体撤离方案。
主动向当地政府、居民提议,向他们说明没有撤离方案会把所有人置于伤亡的风险中。 制定撤离方案需要考虑:
✔与家人同事商量撤离方案。约定失散后的集合点。
✔撤离演习,让家中和社区中每个人明确撤离步骤,明确向哪里撤离。
✔考虑到如何统计人数;考虑如何帮助伤残人士撤离。
✔让每个人认识撤离标识,可通过分发手册或举办演讲的方式。参照海啸警示条目。
✔策划多种逃生路线,以防海啸伴随的地震阻断某些路线。
4. 抛弃财物。在海啸中顾及不必要的物品会消耗你的逃生时间。应带着救生包和防寒衣物立刻撤离。
5. 立即远离海岸线,向内陆和高地撤离。 尽量撤离到距离海岸3200米以外或是海拔30米以上地区。做好路被堵死的心理准备。
事先想好撤离的大致方向并带上指南针。爬到高处。如果你被困住而无法向内陆撤离,赶紧找到一处牢固的高楼,尽你所能往上爬。
6.爬到树上。如果你既无法撤到内陆也找不到高楼,只能爬到高树上,树越高越大,你存活的几率越大。但如果有更好的选择,尽量不要爬树,因为还是很可能被海啸冲走。
7.如果你还未撤离就陷入海啸中,你还能做的事:抓住漂浮的东西,比如树干、门等任何能在水中抓住的东西,以保持自己浮在水面上。
另附上紧急救援包清单一份:
· 身份证明(驾照、护照等)
· 一定量的现金(包括硬币,可以在投币电话和自动售货机上使用)
· 手机紧急充电宝,保暖衣物
· 家人的照片(失散时联系)
· 联系簿(将重要的电话号码抄录下来以备手机没电、故障等)
· 纸、油性笔(用于留言、记录等)
· 手电筒(普通的1个,手摇发电的1个)及电池
· 蜡烛、打火机
· 收音机(获知外界信息)及电池
· 纸巾/湿纸巾/卫生巾(止血用)
· 铝箔(1.5x2m,用于隔热、保暖和防水)
· 几个 塑料袋(处置垃圾、污物/挡风/防水/)
· 哨子 (求生用)
· 瑞士军刀
· 地图
· 几块能量棒、饼干,一瓶水
紧急电话清单一份:
紧急救灾中心 SES 132 500
- 用于不涉及生命安全的求助,例如,淹水了,树倒了,
紧急电话 000
-用于涉及生命安全的求助,车祸,救护车,警察....
当然,澳洲微报希望,澳大利亚永远平平安安,地震和海啸永远不光顾这片土地。
↓点击下图阅读今日推荐↓
▼
■紧急通知,NAATI 加分倒计时!错过这个,你的移民之路将遥遥无期!
更多好文精选
点击下方蓝字即可查看
■2018年清华北大开始招生!澳籍华人免试入学!12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
■华人移民揭秘澳洲教育真相:到底是怎么玩出这么多世界级尖子生的?
■法国消费者权益组织曝光:数十种大牌护肤品都有毒!Dior, Chanel, Mac, 雅诗兰黛全上黑名单!
■澳洲海胆泛滥“告急”,把海底啃成荒漠,求中国吃货赶紧拯救!
■突发利好!中国宣布对外籍华人颁发5年“华裔卡”,任何人都可以申请,鼓励你常回家看看!
■一个中国女人捐了15亿美元!国外都炸了,国内居然无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