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悲剧不要重演
4 月 17 日,上海卢浦大桥出现令人心碎的一幕:
一名男孩跑下车后,决然地跑到桥边纵身一跃…
母亲在男孩身后,迅速追了过去。
但是,很不幸,母亲跑得再快,也没有揪住儿子的性命。
男孩已经跳下了大桥…
母亲目睹了这一幕后,精神瞬间崩溃,绝望地在车流中捶地。
从生到死,不过区区5秒。
据悉,男孩今年17岁,上海籍,在某职校上二年级。
孩子的母亲称,事发当晚男孩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所以自己批评了孩子。
但没有想到,孩子在遭到批评后,趁母亲在桥上停车的间隙奔往桥边,纵身跃下…
民警到场后,在卢浦大桥下方世博大道中心绿化带内发现男孩,120到场确认,男孩已经死亡。
根据其它车主的行车记录仪显示,孩子下车后,没有一丝一毫的迟疑,直接奔向了桥边…
母亲再后悔也无济于事。
孩子,已经走了。
事发之后,有的人觉得,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
可更多的网友觉得,家长缺乏同理心,教育出了问题。
谁都不能体会一个17岁的孩子,在毅然决然地选择死亡前,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绝望。
谁也不能理解一个母亲,目睹自己孩子自杀后的痛楚和后悔。
可惨剧发生以后,人们发现:
类似的子女和父母
并不是个例
“我们也差点这样”
许多网友说:由于沟通的不畅,由于盲目的批评,由于错误的教育方式…当初我们也差点做出一样的事情。
知乎的一个答主,就分享了他自己的故事:
自己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父母为了谋生,又带自己去了一个新的地方生活。
当地的学生都笑话自己,笑话自己的家里穷,笑话自己说土话。
因为家里穷,爸妈都舍不得买东西,自己的衣服总是破破烂烂。
可自己也知道,父母尽力了。
有一天,有同学看着自己短一截的裤子,又送来了嘲笑和谩骂。
这时候答主已经初中了,青春期的自尊心让这位答主觉得无地自容。实在气不过,就把对方打了一顿,受伤的同学被送到了医院里。
当然,自己也被请了家长。
答主的妈妈当时只知道了答主打了人,但对背后的原因却并不知情。
于是对着答主一阵劈头盖脸的臭骂。
“你死在外面算了,还有什么脸吃我们家饭?”
这位答主说:自己心里一下就觉得什么崩坏了,再也不想在这个家待下去了。
于是他打算离家出走。
可是第二天一早准备偷偷摸摸走的时候,却发现妈妈起得更早,把早饭都做好了,看到自己起床,就像是昨天没骂过一样,匆匆忙忙地说:你赶紧吃早饭,吃完去学校,我先去上班了。
然后妈妈就风风火火地真的走了。
答主说:当时呆站在家门口好久好久,眼泪刷地一下就下来了,默默回到自己房间里,把包里的吃的换成了课本和作业,吃完早饭,去了学校。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其实,如果当时我妈没有给我做早饭,没有匆匆忙忙地比我还早地赶去上班,让我觉得她特别特别辛苦,特别特别不容易的话,
我就真的走了...
人贩子、传销、诈骗、器官买卖,如果这位答主当时真的走了,谁知道会遇到什么?
有时候,人们不怕被别人打得头破血流,不怕遭到其他人的攻击和嘲笑,不怕千万人的误解和恶意,
可假如亲人在此刻不理解了
甚至是嘲讽和辱骂
那心态可能就彻底崩了
而这,恰恰是亚洲子女关系中,最大的问题。
推广:
一位美国的留学生说:
看到这个新闻,我瞬间眼眶湿了,昨天刚和家人吵架说压力大,他们无法理解,觉得我在学校不努力。
我一个双专业的大一女生,我作为唯一一个留学生在美国政治课上,谁都不能靠,很多事情都尽力了。
他们还是无法理解我的压力,上学期有段时间真的抑郁了,什么都不想做,死都想过,转了一篇抑郁症的推文在家族群。
他们笑我不可能得抑郁症
我表面上笑笑,心里特别难受
还有网友说:
小时候受了委屈
从来不会告诉家人
因为得到的不会是拥抱安慰
而会是责备
这一语,好像道破了许多人的童年,而由此造成的悲剧,也在不断上演。
2019年3月29日,南京鼓楼,一名9岁男孩17楼纵身一跃,一条幼小的生命,悄然而逝。
能夺走这条生命的理由,更是令人唏嘘,男孩砸坏了玻璃,无力赔偿,又不敢告诉家长。
最后,在心理压力不堪重负的情况下,用跳楼这种方式,来逃避现实。
遗书内容:
nai nai ,我前天5把学校的bo里zhuang sui le,我之到要chen fa,suo以我跳lou了
一块玻璃,逼死了一个孩子…
许多人想问:孩子为什么不敢告诉家长?孩子为什么因为一块玻璃就能自杀?
因为共情不存在的地方,就是悲剧滋生的地方。如果和父母沟通起来没有困难,或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可沟通,恰恰是很多父母
没有学会的能力
一位父亲曾经忏悔地说道:
“我记得接到大儿子在美国过世的消息后,好灰心,好难过;但那天还要继续在报馆写社评,一面写就一面流泪,一直都很伤心,还是要写。”
“当年他跟女朋友吵架,女朋友在三藩市读书,他则在纽约读书,俩人在通电话时吵架,吵过后他上吊自杀,他的性格很冲动。”
“当他想找我谈心事时,我却说要写稿,你出去吧,拒绝了他,我为此后悔,没机会跟他多谈,他想谈论人生问题……”
“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
“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这位父亲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他叫做金庸。
就算是文学史上的天才,也会在做父母这件事上充满犹疑和错误。
我们是否该问问:作为中国文化下成长起来的父母,是不是该反思些什么?
美国作家迪帕克·乔普拉是比尔·盖茨、华盛顿、迈克杰克逊等人一致推荐的人生导师。他认为:
驱动人生的,有两种精神力量——由于爱和激情产生的动力,和由恐惧和害怕产生的能量。
由前一种能量催生的人生,总是充满了快乐和兴奋,因为人们明白自己的热爱。
而假如人们用第二种力量支配人生,那可能总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因为人们害怕犯错、被批评。
甚至会因为想逃避
从而走向极端
而亚洲式的教育,总充满了第二种能量。
亚洲父母善用反问句:
为什么别人可以,就你不行?
你不动手,他能动手吗?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为什么老师不找别人就找你?
哭什么哭?这种事放到我小时候,你爷爷上来就是一巴掌,你还有什么委屈的?
而面对孩子的情感需要,亚洲文化的父母,有时候却无动于衷甚至过分冷漠。
“怎么就你,这么矫情?”
……殊不知,日积月累,人们学会的是绥靖和妥协,压制和隐忍。
满足对父母的预期,环境的预期,防止负面的评价和攻击,成为了人生根本的驱动力。
而当负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
一根稻草
就能压垮整个人生
一个网友说:
看了这件事大家的评论,我想起了我爸。
那时还是学生。在假期,一家人每天总是要一起吃饭。
但是我爸是钛合金级别的杠精,什么都要杠我,所以我吃饭就不说话了,冷漠脸。
突然有一天,我爸意味深长地和我说:“单位,有个小张,小时候常常被他爸打,他爸下手很重。所以长大以后,他很烦他爸。好几次他爸来送东西给他,他也不理他爸。”
我心里想,难倒我爸明白事理了?通人性了?知道这样可能会遭报应了?
然后我爸接着一本正经地缓缓道出肺腑之言:“我们同事知道这事情后,都笑话小张,看不起小张。小张真蠢,连和自己父亲的关系都处不好。看看你,不和家人说话,让你同学朋友知道了,他们能看得起你吗?”
我当时真是惊了,这是什么脑回路。
有一大部分的父母,他们根本认识不到哪怕一丁点自己的问题。他们对孩子,没有丝毫的共情能力。
一些习以为常的教育传统,或许是时候改改了…
孩子的感受如何?
为什么ta没能做好?
ta遭遇了什么?
我能为我们的关系做些什么?
这些可能是亚洲父母,真正应该问的问题。
来源:搜狐新闻、微博、知乎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