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澳洲或去过日本的朋友,一定不会对日本元老级折扣店铺——大创(Daiso)感到陌生。几十年来,品牌在全世界范围内向“爱淘便宜货”的人们出售商品。
在澳大利亚,Daiso商品统一定价$2.8,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但Daiso的创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创始人——矢野博丈当年从中央大学毕业后从事了很多不同的工作,但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道路,从岳父手中继承到的打渔产业也因经营不善而走向破产。
上世纪70年代,矢野博丈做起了“流动摊贩”,用自己的小货车在街边做生意。
据传当时因没有太多时间给商品一一标价,矢野博丈干脆统一定价,并萌生了所有产品一律100日元的想法(含消费税价格按目前汇率约合1.25澳元)。随后,抱着“规模虽然不大,但要能‘创造大契机’”的念头,“大创”品牌面世了。
1991年,持续了约四年的日本经济泡沫走向破裂,经济大幅倒退,不少个人或公司破产,随之而来的恐慌心理使得消费和投资紧缩的加乘效应不只戳破泡沫,也砍伤了实体经济,不少家庭背负着巨额的债务。人们不再崇尚奢侈,不再追求昂贵,反而开始追求高性价比,和物美价廉。
而就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首家Daiso开店迎客。新颖的定价模式和较高的性价比,加上行销策略,完全击中消费者的痛点,迅速吸引并留住了大批“粉丝”。
Daiso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目前已在全球超30个国家拥有了近4000家分店。截至2017年3月底,Daiso全球营业销售额达4200亿日元(约合48.3亿澳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3%。
也许绝大多数投资者和创业人都期盼着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但对于Daiso这样的平价杂货店而言,或许经济不好也能成为一种优势。
最近这几十年中,日本薪资增长停滞不前,泡沫经济的崩坏使得日本消费文化开始转变。根据瑞银公布的数据,目前日本折价零售行业规模已经发展到6000亿日元(约合69亿澳元)的规模。
无独有偶,二战时期美国开始有了“一元店”,而在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节俭过日子”成了新的风潮,一元店在生产厂商清货的时候进货,或干脆把破产的公司商品买来,再以极低的价格卖出。
消费心理学教授迈克尔.索罗门曾经表示,不少消费者在“一美元商店”都能惊喜地发现自己早想买的东西,而在其它地方却贵得多,这种拣了便宜的心理,让不少顾客成了“一美元商店”的回头客。
在中国,类似的“名创优品”也是通过把行业利润“作薄”,利用规模化和品控来赚取更多利润。经常有朋友表示,每次去逛名创优品时,总能买到不少便宜精致的小东西。
而在澳大利亚,近年来零售商不断受到海外竞争对手和电商的挤压,增长放缓、录得亏损,甚至倒闭的消息频频传出,就连全球知名快消时装品牌TOPSHOP在澳洲也难以生存。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Daiso却能独树一帜。自2010年正式进入澳洲市场后,迅速开设了33家门店。
依靠着“全场两块八”的定价模式,和经济大环境不佳的反作用力,Daiso在澳大利亚顺风顺水。事实上,在其入驻澳洲前,当地也存在着许多类似的门店,其定价和销售模式与之相似。但相比之下,Daiso的规模更大,有着其他小规模折价零售商无法匹敌的议价能力,可以从制造商处获得更加低廉的进货价格,从而确保利润空间。
此外,Daiso所销售的产品类别丰富,涵盖一般生活用品、化妆品、玩具、文具、厨房用品、卫浴用品、食品和饮料等,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除了价格优势,还一直推陈出新,不断用口碑较好的新产品来抓住消费者眼球,其中包括美妆圈大热的粉扑清洁剂和眉毛雨衣等。
纵观整个澳大利亚平价杂货零售行业,规模虽然有22亿澳元,但行业利润仅为8960万澳元。更要命的是,受到折价百货和在线零售商的施压,该行业在过去五年在以0.5%的速度萎缩。行业评估机构IBISWorld预估,该行业在未来五年(2017-22年)的表现更不尽人意,年萎缩幅度或达2.1%。
尽管澳洲的消费者信心指数目前在100的枯荣线上下浮动,但机构预测该指数将在未来五年缓慢增长。这对于平价杂货零售行业并非好消息,消费信心增强意味着消费者会更倾向于消费高价的商品和服务。
澳洲平价杂货零售行业中的“龙头老大”莫过于1981年成立的The Reject Shop(ASX: TRS),其在全澳范围内拥有近350家门店,占据行业38.1%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