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 怎样才能圆这个澳洲梦?

2017年02月04日 澳房汇



文 / James Tong


【一】


中国新年,来了很多中国朋友。这让澳村的年味也越来越浓。


看着连澳洲人最自豪的标志—悉尼歌剧院都披上了“中国红”,有朋友就直接问:“真的就不能建个中国村么?”


这位朋友相当给面子,来之前刚看过我写的《买房与“盲品”》,关于建中国村,文中我只提了半句,有不赞同的意思,但并没有解释清楚。


朋友再问:“如果我真要建个中国村又怎样呢?”


能问出这种气势,当然有他的实力底气,是不能忽悠的,于是我决定就把它当作题目,好好思考一番:中国村还是要建的,万一实现了呢?


【二】


首先,我们来看看,“建中国村”这个脑洞是怎么开岀来的。


这么些年来,我见过不少“高能”老总,他们的成功,不是靠单打独斗而来的,当他作出了要移民澳洲的决定时,自然会想到要照顾、或奖励曾经一起战斗过的伙伴们。


如果能像以前一样,大家一起打打麻将 、吹吹牛、商议公事, 会是一件有情有义的大好事。于是,能让大家相邻居住,建个中国村,就会提到议事日程。


说到安家,安一个家是安,十个家也是安,能顺势帮大家一并解决,是十分理想的。


这有一个好处叫做“互相照应、守望相助”。


移民的家务事,要计较起来,其实也挺烦的。比如,先要住得私密安全;要考虑能否有人帮忙清洁家务;要考虑需要的时候有个翻译,要考虑小孩子半夜发烧要送医院怎么办,要考虑要送多个孩子去上学又怎么办...茶米油盐怎么能方便买齐就不必说了。


这对于在中国习惯了人手充沛的太太们,是不太容易处理的“严重问题”。特别是这些事,往往要在男主人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妥善解决。 


如果是独门独户的安家,就要期待太太们尽快磨炼得具备战斗力。


但如果有个中国村,请个会中文的管家和司机,就会容易得多。即使是作为缓冲,赢得慢慢习惯的时间,也是很有必要吧...这是一个中国富豪的“澳洲梦”。


任何的设计,都需要有一个Brief任务书,这些切身需要就组成基本的功能要求。



【三】


我们再来说说选址。


澳洲空气清新,有享不尽的蓝天白云,有肥沃广阔的牧场,有细滑广阔的沙滩。


还有墨尔本、悉尼这两个著名的金融文化之都-而且是全球最宜居城市。


来到澳村的中国人,很容易就喜欢上这里。



但如果不是来观光,而是要找一个最好的地方落户,最宜居的区域会是哪里?最好的街道又是哪一条?


能把这说得清楚的人就可能不多了。


我做了一点功课,Bankwest之前曾把全澳范围内590个行政区做过一个排名,评出最宜居住区。他们是根据以下一些方面逐个打分的:


  • 区内居民的就业率

  • 居民的平均收入

  • 拥有自住房屋的比率

  • 独立屋所占比例

  • 互联网的普及率

  • 空置房屋的比例

  • 区内的犯罪率

  • 居民的健康情况

  • 16岁以下孩子的就读率

  • 在过去一年参加过公益义务活动的居民比率


这些指标,综合一起得出居民的安居乐业指数。


这,当然就不是只有豪宅区能占优的排名,所以大家熟知的悉尼东岸Point Piper, Double Bay, Vaucluse或Mosman都不能排在榜首, 而因小红楼而著名的全澳最贵一条街Wolseley Road也就不能胜出。


榜中第一名是悉尼上北岸的Ku-ring-Gai 行政区(有兴趣获得这份报告的朋友,欢迎扫文后二维码)。在悉尼为孩子找过名校的朋友就熟悉了,这是名校扎堆的地方,而且绿化覆盖率非常高。在这儿有过开发项目的发展商也会很清楚,在这儿砍倒一棵树,会像杀死一个人那么严重。这是一个无论工党或自由党当政,都会极力保护环境的地方。


巧的是,在这个区,我还真找到一块合适做这个用途的发展用地,这是在黛晶工作的好朋友Maggie发过来的,让本文变成了一个有真实模型的案例。



【四】


这块刚被“挖掘”出来的住宅开发用地就在Warrawee,所在的Chilton Parade 大道是整个悉尼上北岸最贵的一条街道(是的,我们不能总期待有逆袭),大家看看下表的数据就知道,这提高了买下这块地的门坎,但也说明那是价值的保证。



广告上说,这是一生人一次的机会。为什么呢?


  • 第一个卖点,是步行几分钟就可以到Knox Grammar和Abbotsleigh两所著名私校,不远的车程还可以到Pymble Ladies' College和习夫人参观过的Ravenswood,都是顶尖的名校。想想接下来几年每天都要的接接送送,就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方便。

  • 步行距离就可以抵达火车站、商业街甚至Neringah医院。

  • 超过一万平方米的土地,已经有DA可建造7套豪华别墅。

  • 这是一块Community Title的用地,有名符其实的村落式内部管理权。

  • 村内环境安静,绿树成荫,有五千平方米的私家小公园。



在悉尼,稍为豪华的屋地,应该是每户占地800平方米起步,5-6户起码要有近5千平方米的土地。在离市区30公里范围内,要找这样大的地,还要能符合前面所说的Brief,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如果买得到,大都会先满足另一用途:看看能否盖200套公寓。


这块地离悉尼市区18公里,说非常难得我是同意的。或者说,这是一块为了实现澳洲梦而天然存在的土地。


【五】


我们再来看看设计问题。


华人是很有本事的,在老外的城市,无论发达还是不发达,我们总能在一个特定的地段,造出一个很有特色的唐人街。那儿有中国的琉璃瓦、有中国字的招牌、有中式餐馆、也卖中式的杂货。


总之不懂外文的中国人,在那儿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是不成问题的。


可是,你少见有建成亭台楼阁的“中国村”案例,这是什么道理呢?



唐人街的建立是基于开门做生意的商业需要,是开放式的,它建成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区是不成问题的。而建中国村,基本的功能是居住,是私密式的。最好能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成功的要素之一,就是它不在大街大路,设计得好也不会被人拿来传颂。


丘吉尔说过一句话:We shape our buildings, and afterwards our buildings shape us 我们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又塑造我们。


下一代在澳洲受教育,他们审美观的形成、心胸的包容,是会朝国际性方向发展的。所以,即使我们的心很中国,外在的设计也应该有“国际范”。



我见过有朋友真的建亭台楼阁的。这是老外们最不明白的事情。因为这影响物业的Resale Value转售价值。


Warrawee的这块地已经解决了这问题,建筑师是专在悉尼北岸设计豪宅的McCullum Ashby Architects. 设计的品味如何,看图就是最好的说明。



【六】


我们最后再来看有DA的意义。


我看到这个案子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它会在文物保护区,不容易呢。


再看,它还没有尽用容积率。


一打听,果然就是有一段故事。 DA申请大约用了四年。


当初递交上去大约是等了5个月左右,中间补充、修改了好些材料,终于说服了政府内部的审办人员。他写了报告给市议员表决通过。


但市议员要求去做Site Visit实地考察,于是表决延迟。


几个星期后,市议员去现场考察完,等到第二次市政会议,有议员提出了一些疑问,于是又安排审办官给议员们做了一个Internal Workshop内部工作会议。说明批建的可能性。


Workshop完了,拖到第三次市政会议,正好赶上市政府改选,10个市议员不但投票6:4投票把原来支持的市长换了,还以 6:4把这块地的DA也拒了。这是在Council自己内部审核都通过的情况下被拒的,非常罕见,相当于市议员否决掉了政府自己内部专业人士的意见。


DA被拒掉后,方案被上诉到了Land and Environment Court土地环境法庭。排好期要开庭前,有一个Section 34 Conference, 相当于庭前调解会,设计团队与Council外聘的法务团队达成了妥协,于是从8套减到7套,方案就获得通过。到做完修改Section96,已经是去年7月的事情。


这一切的拖延,基本上是因为有邻居反对,利用政治规则阻挡项目的开发,这是澳洲做DA为何这么难的真实案例。所以,无论是刚退下的州长Mike Baird,还是新补上的Gladys Berejiklian都强调为了增加新州房屋的供应,要消除地方政府在审理方面的不合理阻碍。


呵呵,说到政治,这话题就有点大了。我们下回分解。


    

James Tong

澳房汇出版人,澳中第一产业理事会主席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