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共4195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固定资产属性,可能是写字楼物业最原始、最传统的一种属性。开发商买一块土地,建筑商用钢筋水泥修建一座楼宇,安装电梯、空调,放置桌椅、板凳之后,变成一间间适宜人类工作的办公室。然后,出租它,可以获得租金收入;出售它,可以获得销售收入。
商业地产需要经营,其“企业属性”也带来一系列的衡量指标:
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属性(或称“票据属性”),与这一固定收益类金融资产相匹配的衡量指标,就是本文反复提到的一个关键词:
什么位置?(土地属性) 有无改变土地规划的潜力?(土地属性) Wale (加权平均剩余租期)多少?(企业属性)
楼是哪年盖的?(固定资产属性) 历史成本/造价多少?(固定资产属性) 目前成新率几成?(固定资产属性) 还有多少折旧?(固定资产属性) 该楼的EV 、EBIT和EBITDA 多少?(企业属性) 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多少?(企业属性),等等
有了上述的“维度”,当我们将商业地产的价值衡量术语悉数列出,就会发现,其无一例外,落入上述四个维度当中(以相关性及重要程度顺次列示),并且以金融属性(固定收益证券属性)最为突出:
(点击看大图)
上个世纪,清华国学院中,与梁启超、王国维和赵元任一起名列 “四大国学大师“的陈寅恪,饱经抗日战争的离乱和建国以后的政治迫害,到晚年双目失明,双腿残疾。在其生命最后残喘的阶段,1953年至1964年夏,11年时间,陈寅恪口授,由助手记录整理,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部著作。与其之前的隋唐、南北朝史的宏大叙事不同,这八十多万字的书,《柳如是别传》(原名《钱柳因缘诗释征稿》)竟是献给一位风尘女子,“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此书是陈寅恪生前最后一部巨著,写作时间最长、篇幅最大。
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