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词告诉你澳洲农业的痛点和机遇

2016年01月04日 澳房汇



文/ JAMES

最近有一个词大热,叫“供给侧改革”,原因是习大大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和APEC领导人会议中连提了几次。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个词并不给人高大上的感觉,就象“转体向右翻腾一周半”那样,很理性、很技术。不过用来理解上一篇我说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做不下去,挺合适。


-- James Tong --

计划经济,不能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这是大家都同意的,于是我们把希望寄托于市场经济的魔力。可是,在市场经济里,讲究的是供求关系。“供”是负责供应的中间商,“求”是广大消费者,很大部份的生产商其实是被排除在圈外的。这样就无可避免地产生几个问题:一是需求信息不能直接传达给生产商,二是中间商“以流量挤压价格,而低价又再提高流量”的经营模式打压生产商,三是中间商无中生有地“制造”利润,使次货、假货充斥市场。

阿里巴巴是一个把中间商做到极致的超大平台,但最近连新华社也说里面有40%是假货。这就出来一个新故事:一个懂得使用“芝麻开门”窍门的穷小子立志要做一个全球最大的山洞,因此他一心只要把流量无限做大,最后获大盗们选用为放财宝的最佳场所。

我不太同意有人说2016年中国要走新计划经济的路,但是“供给侧改革”确实是中国在三十五年高速发展,尝尽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和坏处之后,领导层为解决经济深层次问题开出的一张良方,它将会把生产商重新拉回市场的圈子内,而且会得到最大的扶持和重视。

明白以上的概念和趋势非常重要,因为所谓寻找商机,就是要分析有什么是必然要发生,而又尚未大规模发生的趋势和产业转变。

回顾2015年,有什么能比中澳自贸协定签订带来的机遇更大呢?FTA已经在澳洲联邦议会获得通过,并于12月20日正式生效,说它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能量,相信大多数在澳洲的华人朋友都不会反对。

可是,在澳洲有相当一部分公众,并不这样认为。其中有两种比较典型的看法:一是澳洲很多大农场都是外国大公司拥有,而出口所涉及的订单丶商检和物流工作,也只有大公司才有资源去应付,所以自贸协议是为外国大公司而签的,中小型农户是无能为力的;二是面对十四亿人口的中国市场,澳洲农产品将远远不够供应,若开放自贸通关,必然带来澳洲国内产品价格的暴涨,影响民生。这两种看法,比起工党在议会辩论时用劳工输入问题来阻挠,更加朴素和实际一些。而事实上,中国人买大农场一再被拒;澳洲牛肉价格暴涨;商场中限购奶粉;其至有华人囤积奶粉被没收,这些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在过去一年里,我去过的澳洲农庄,不下三十个,说起澳洲农民伯伯的境况,应该是颇有发言权的,举一个实例,你就能明白澳洲中小农户的状况:去年我们曾在奥兰治帮忙卖出了一个农庄,40公顷的土地,种了10公顷的上等葡萄,风景如画,可是到收成的时候,只收3个公顷,其余的都干烂在地里。依据它的营业报表,实在很难卖出一个好价钱。我问庄主为何要这样经营,不生产多点酒,他说,每一瓶酒都有生产费用,靠大的中间商去卖,利润少得可怜,自己卖,又没有把握,所以就只能少生产一点了。

生产者没有积极性,而且完全与市场脱节,这就是澳洲农业的“痛点”。以前,澳洲人曾经梦想过要做亚洲的粮仓,后来改成要做特色食品店,政府也矢志要实现From mining to dining 的转变。如果不作“供给侧改革”,实现这些理想必定是遥遥无期。

其实,澳洲拥有一流的自然环境,澳洲农产品早以“绿色、洁净、有机”而闻名于世,加上对市场痛点、改革方向、产业趋势的分析,一个强有力的投资取向就跃然纸上:要投,就投给全世界最好的农业品牌!

有兴趣与我们一起开始这个征程的朋友,可以留意接下来的文章,或直接点击以下连接,来参加1月16日在Randwick皇家赛马会的华人赛马节-农业创新论坛:wexpo.com/agriforum

祝大家新年进步!

Domain中文版是Fairfax传媒集团授权出版的地产刊物,逢周五在悉尼墨尔本免费发行。Wexpo澳房微大展是概念先进全方位连接线上线下的地产信息传播及交易平台。澳房群是投资者、中介、专家、新手共聚一堂的地方。连接方式 -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 回复获取入群邀请 - 查询请电+612 9025 2198 或[email protected]

文章分类目录



↓ ↓ ↓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