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引领机遇 - 一位爸爸眼中的澳大利亚高铁计划

2015年08月22日 澳房汇



[编者按]无缘无故,为什么会想起说高铁?这是因为房子的affordability“可负担性” 越来越成为大问题,尽管无论是悉尼还是墨尔本都有房价低的地方,但是,都离工作的市中心太远了。不管政府换了多少届,不管释放了多少土地来增加供应,这个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房价一直在飙升。


早在80年代,澳洲的最高科学研究机构CSIRO,就尝试为解决房屋“可负担性”问题提出方案。其中一个就是建设高铁,直接联通市区和远郊,让每天进出市中心的上班族住得好一点、通勤快一点、花费少一点。但是,因为高昂的造价,这个计划一直都是纸上谈兵。


而在房价大热的今天,特别是看到中国高铁发展带来的好处,这个计划又重新有了推进的能量。如果我们看看离悉尼市区远一点的房价,比如Wodonga,两房公寓售价不到30万 、 Wagga Wagga 36万、Wyong Shire 40万,就会明白,有了高铁,这些地区都可以纳入首次购房的考虑范围,买房子确实会一下子多了很多选择。


悉尼小羊的这篇文章,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平常的关注所得写出来,引领大家对这个不远将来的发展机会进一步的关注。


--- ---


先说一个小故事。六月中恰好在国内探亲。原本预定了某日早上7点广州飞上海的廉价机票,前一天晚上接到通知航班取消(没有任何理由的)。第二天旅行社说给我改签到11点的,9点却接到通知说航班再次取消。在澳洲生活多年的我,似乎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应对国内这些“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时微信上的各路英雄好汉开始劝我看看高铁。两小时后,我手中多了一张广州南站至上海虹桥的高铁商务舱票,我在电话里对温柔的票务妹子吼道:“把机票给我退了!”高铁当然是100%准点发车,一路恒速300kmph,或倚着窗低头读书,或平躺着打个小盹。千里江陵一日还,绝对不再是修辞手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动太快的世界里,这让我们兴奋,也会带来惶恐。小时候政治课上老师一再告诫我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今“发展中国家”已经不再是一个让人脸红的标签,取而代之的也许是像“金砖五国”这样的称谓。古有民谣曰:三十河东,三十河西;吴白两起,天作玄机。且莫说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就像澳洲这样一个国家,在风起云涌的今天,也懂得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刺激政策里寻找着自己可以借鉴的成分。


他山之石


按照定义,列车最高速度大于200公里/小时的铁路称为标准高速铁路(High speed rail line)。高速铁路的始祖日本,当初也许并没有预料到如今高铁在各大国家受到的关注。上世纪50年代,新干线的建设只是为了缓解连接东京、名古屋、大阪的东海道本线的饱和。当时从可行性调查(1956年)到全线试运营(1964年)仅仅用了8年时间。下图为各国(或地区)高铁建成年份以及当下的平均运营时速(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可见1990-2010这20年间,主要发达国家开始愿意在高速铁路上开始投入建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中国,因为他是作为第一个发展中国家晋身高铁家族的。中国对高速铁路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初,下图则是历次高铁实验运营的速度纪录,前半段是国产车型(如新时速、蓝箭),后半段则是CRH系列的测试时速,中间的空缺就略去10万字不表了。也许大家可以把这些数据称之为“中国速度”吧。



关你何事?


很多人会说,我不要看这些数据,这些数字网上都能找得到。我只关心高铁(或者说澳洲建高铁)跟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那么还是要先归纳一下高铁的特点和影响,当然资料也是从网上获得的。


  1. 载客量高,班次频密,缓解陆地交通压力。

  2. 提供中程旅途的最快捷解决方案,且不受交通和天气影响。

  3. 以电力推动,废气排放集中在发电厂,污染控制相对容易。

  4. 连接人口密集城市,增加人口流动性,刺激经济,并使偏远的地区亦得到较快的发展。

  5. 旅客对象多数以商务出行为主,沿途各区域都可成为通勤族住宅区。


我猜,在大多数澳洲华人眼里,也许第5点是最抓人眼球的了。这远远不止影响到华人。实际上澳洲本地白人从传统生活理念来讲(当然包括房价因素),更倾向于选择偏远的大宅作为安家之所。以我所在公司为例,公司位于悉尼东北角的Frenchs Forest,而身边不少同事住在北部的Central Coast一带,每天单程的通勤时间约为一小时。的确,近年城区公寓的大批量建设也改变了很多年轻人的态度,愿意选择公寓。然而对于已经成家并有超过一个孩子的家庭,价格适中的独立屋依然是不二的首选,而悉尼南北的临近区域,目前均有高速公路连接,且地价或房价也在可承受范围内。


城市化(Urbanisation)一直以来都是个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下无法逆转的趋势。10年前,新州规划部曾经有一份报告叫《City of Cities – A Plan for Sydney’s Future,》,里面的一张图可以告诉我们这100多年来悉尼的城市化扩张速度。文中的结尾提到了关于住房紧缺的话题,结论很简单:build up or build out. 10年后的今天,城市化进程依然,而住房建设也在向文中提到的方向发展。



Growth of Sydney’s urban boundary. (Source: City of Cities – A Plan for Sydney’s Future, Department of Planning, 2005.)


我的故事


计划赶不上变化,薪饷追不上梦想。三个月前Daily Telegraph的一篇文章告诉大家,Central Coast也光荣成为aussie们难以负担的区域了。在过去12个月里,该区域的平均房价增长是11.3%,劲头不输悉尼。


这里转过来说说我自己的故事。大家不要着急,看似话题跟高铁越扯越远,其实不然。我肯定不是一个投资或理财高手,爸爸也不叫李刚。这里的故事仅代表我自己,代表我自己对澳洲的一些期盼。


2013年当我获知自己要当爸爸了,其实我是拒绝的……啊?哈哈哈哈怎么可能呢!当然是很兴奋,也有些压力。与妈妈们首选考虑喝什么奶粉送什么childcare所不同的是,我想到了20年后孩子所可能会面临的一些事情。尽管宏观上我们无法预测今后发生的事情,但人们都喜欢从历史经验的角度去看待以后。根据自己当时的经济状况,我不想在投资物业的同时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因此也无意去与土豪们争夺城中热门的那一百几十平米。当时回头看中国一线城市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觉得去投资目前看来比较偏远的地区,未尝不是另一个选择。


隐约记得93年的时候,路过广州洛溪大桥,看到桥边的房子大概¥2000/平米,如今那里虽然算不上什么一线宝地,但周边基础设施和房价都今非昔比。而我的亲戚,则是从97年开始入手了好几套那附近的物业,如今看来是有眼光的。 另一个例子是上海,99年左右,有人怂恿我外公外婆用积蓄购入上海徐汇区桂林路的公寓,作为安享晚年之用。老人家前思后想,觉得没有必要就放弃了。接下来的话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这种种例子,到底能不能照搬到悉尼?是要打个问号。可我还是决定试一试。


未完,下期续 ……


相关阅读:



Domain中文版是Fairfax传媒集团授权出版的地产刊物,逢周五在悉尼地区免费发行。Wexpo澳房微大展是概念先进全方位连接线上线下的地产信息传播及交易平台。澳房群是买家、卖家、中介、专家和新手共聚一堂的地方。连接方式 -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获取进入澳房群的邀请 - 内容及广告查询请电+612 9025 2198 或[email protected]

点击目录查看更多内容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