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 莫德纳起诉辉瑞! 最可怕新冠后遗症出现, 画面绝望, 很多人还没意识到...

2022年08月27日 澳洲微报


↑点击上方关注,微报带你纵览澳洲资讯


//前言//

疫情爆发之后,

全球研究人员一直在致力研发疫苗,

如今疫苗已经问世,

生活也得以慢慢回到正轨…


然而大疫苗巨头却突然对簿公堂,

莫德纳竟然状告辉瑞:

你抄袭我的疫苗!


在这个插曲之外,

疫情带来的后遗症还在慢慢显现…


#01:

莫德纳状告辉瑞:

他抄了我的疫苗


在澳洲,莫德纳和辉瑞疫苗都已经经过TGA认证,成为官方认可的疫苗。


然而就在最近,莫德纳却将辉瑞告上法庭,并称辉瑞“抄袭”了自己的疫苗。


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呢?


图片来源:NBC


据多家媒体报道,莫德纳宣布,该公司将就侵犯专利权一事起诉辉瑞以及与辉瑞合作研发新冠疫苗的德国BioNTech公司。


原因竟是辉瑞-BioNTech推出的新冠疫苗,


侵犯了莫德纳的mRNA技术专利?!


莫德纳是mRNA技术的创新先驱,这项技术使疫苗开发商能以前所未见的速度开发出新冠疫苗。


过去需要耗时数年的审批程序得以在数月之内完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mRNA疫苗的突破。mRNA疫苗教导人类细胞如何制造能够引发免疫反应的蛋白质。


而德国的BNT与美国辉瑞大药厂缔结伙伴关系时,也致力此一领域。



不过在莫德纳官方推特上发布的消息显示,该公司在2010年到2016年间注册了多项创新型的mRNA技术专利,并使用这些突破性的技术研发出了莫德纳自家的新冠疫苗产品“Spikevax”。


辉瑞和BioNTech的新冠疫苗“Comirnaty”,则是在未经莫德纳许可的情况下“复制”莫德纳的技术研发出来的。


图片来源:Twitter


莫德纳指控,被辉瑞和BioNTech“复制”的,是莫德纳mRNA相关技术专利中两个能决定一款mRNA疫苗成功与否的关键部分,并详细介绍了辉瑞和BioNTech“抄袭”的过程。



根据莫德纳的说法,辉瑞和BioNTech在临床试验阶段其实尝试了几种不同技术路径研发出的疫苗,包括与莫德纳的技术毫不相关的疫苗,但最后两家还是选择了包含莫德纳mRNA技术两个关键部分的疫苗。


莫德纳称,这其中一个技术,是可以避免mRNA疫苗在人体产生不良免疫反应的mRNA化学修饰技术,是莫德纳在2010年研发出来并在2015年通过人体实验证明有效的;而另一个技术则是一种可以在脂质纳米颗粒中将冠状病毒的整段刺突蛋白进行编码的技术,是莫德纳的科学家们在为导致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的冠状病毒研制疫苗时开发的。



据称,尽管 MERS 疫苗从未上市,但它的开发帮助莫德纳迅速推出了其新冠疫苗。


莫德纳指出,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前,不论是辉瑞还是BioNTech都没有莫德纳在研发mRNA疫苗应对传染病技术上的专业水准,两家公司一直都是主动跟在莫德纳的身后研发自己的疫苗。


基于上述,莫德纳表示,该公司决定起诉辉瑞和BioNTech,以保护这些莫德纳投入了数十亿美元创造出的、并在10多年前就已经申请专利的、领先的创新型mRNA技术。


首席法务官Shannon Thyme Klinger表示,辉瑞和BioNTech非法复制了莫德纳的发明,并持续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使用着这些技术,应该赔偿莫德纳的损失。


据悉,莫德纳公司已经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地方法院和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地方法院向这两家公司就其新冠疫苗中的mRNA技术专利侵权一事提起了诉讼。



辉瑞则否认了莫德纳的指控。


在今天(26日)一份声明中,辉瑞表示, Comirnaty “基于 BioNTech 的专有 mRNA 技术,由 BioNTech 和辉瑞共同开发”。


该公司表示,“我们对支持辉瑞/BioNTech 疫苗的知识产权仍然充满信心,并将大力捍卫诉讼指控。”


在两家疫苗巨头对簿公堂的同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疫情带来的更多后遗症,正在显示出可怕的影响…


#02:

最可怕新冠后遗症显现,

人类将受到严重影响


疫情爆发的一年后,广东湛江徐闻县的海滩上,出现了一只搁浅的海豚。


她被人们发现时已经奄奄一息,尽管所有人尽了最大努力想要救活她,但她挣扎着还是没能游入大海。


随后,过分瘦削的身子便一动不动了。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这只10多岁的海豚就这么死去了,这个年龄对于海豚来说,还很年轻。


而且她的身体基本健康,体内也没有什么异常的病理。


可是为什么会瘦成这样,甚至死去呢


直到解剖人员剪开了她的胃,一切才真相大白…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原来,这只海豚死于胃里的两只橡胶手套。


由于无法消化这样的异物,她的胃被彻底瘫痪。她再吃不进去,也消化不了任何东西,就这样活生生地被饿死。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如今疫情还未结束,类似的事件正在全球的各个角落上演,人类随意丢弃的防护用具,已经变成野生动物们的噩梦。


疫情真正可怕的“后遗症”,才刚刚开始...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郊外的山上,生活着不少可爱的猕猴。


疫情之下,游客减少,食物减少,他们却把口罩垃圾留在了山里。不知是好奇、还是饥饿,一只小猴子捡起一只,就把它往嘴里塞。


图片来源:CCTV


先不说有没有病毒的危险,这些口罩带子分分钟都会勒住体型较小的它们,最终要了它们的命。


同一时间,英国的切姆斯福德,一只海鸥不知道怎么被口罩带子缠住了双脚。


整整一个星期,它被死死束缚着不能动弹,


若不是救援人员发现,等待它的又是一场绝望的死亡。



海洋保护组织Oceans Asia人员2020年2月在索罟群岛海滩发现了大量废弃口罩,而到了11月,9个月的时间,废弃口罩的数量并无减少。


但这些看似纤薄的口罩,需要450年才能降解。



法国某非营利环保组织于2020年 5 月在地中海沿岸的蓝色海岸附近发现了大量疫情相关的垃圾废物,包括手套、口罩和洗手液等。


这些物品侵入大海,污染着海洋生态,掠夺着海洋生物的生命。


病毒仍在肆虐,人类却转身制造了一种新型的海洋垃圾...


有螃蟹被口罩缠住了脚,怎样都挣脱不开。



还有章鱼被口罩完全覆盖,动弹不得。



2020年巴西独立日小长假期间,圣保罗海滩上意外出现了多具小企鹅的尸体。




有人解剖了其中一只的尸体,竟发现里面有一个黑色的口罩,填满了它的胃。


当地科学家称,这可能是新冠期间首例因为防护用品而死亡的动物,但这绝不会是最后一例。


科学已经证实,这些年被人类丢入大海的垃圾,被海洋生物摄取后,再回到餐桌,已经被我们吃进了肚子。


有研究显示,被随意丢弃的口罩将会产生成千上万吨的海洋塑料污染,然后缓慢降解为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


我们饮用的水、吃的鱼中都可能有微塑料,微塑料进入身体,却不会被消化,会进入身体的循环系统,对身体带来不良影响。



人类制造的垃圾,每一天每一刻,都又在成为一只生命的威胁。


最终,也会给人类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虽然新冠疫情还没有结束,但在未来的某一天,这场疫情真正的后遗症,终将会以某种形式还给人类。


不过好在人类已经逐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研究人员也在进行实验,努力降低这些塑料垃圾带来的影响…


#03:

澳研究人员最新创新,

防护废品变建筑材料


最近,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解决方案,以应对疫情期间丢弃的成堆的一次性口罩和其他个人防护用品。


利用这些防护用品,让混凝土更坚固。


图片来源:Herald Sun


据悉,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方法,可以使混凝土变韧,同时减少疫情期间产生的医疗废物。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将隔离衣、口罩和橡胶手套用于混凝土制造的创新。


研究员Shannon Kilmartin-Lynch博士指出,将PPE粉碎后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图片来源:Herald Sun


 

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以应对新冠疫情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垃圾,即使在大流行结束后,这一挑战仍将存在。


研究发现,粉碎的ppe -混凝土组合可以使混凝土强度提高22%,并提高抗裂性。


图片来源:Herald Sun


据估计,自新冠疫情开始以来,全球平均每天产生约5.4万吨个人防护用品废物。


该研究的联合主要作者Rajeev Roychand博士说,这一发现可以帮助建筑行业将废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


最后

莫德纳和辉瑞之间谁是谁非,自有法律来定夺。


而人们更加应该关注的,是疫情造成的大量塑料污染对环境带来的长期影响。保护自然不是空喊的口号,而是急需做出的行动。

 

“我们不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这个课题,希望越来也多人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Ref:

https://www.heraldsun.com.au/news/victoria/rmit-researchers-surprise-solution-for-problem-of-covid19-waste/news-story/f4d1dc09b48109e99bb15db4d8a3ada4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温村那些事儿(ID:wencunstory)

“澳微”视频号上线了!

半分钟纵览奇闻异事、新闻资讯、美食美景,

还有各种你不知道的澳洲冷知识。

移民

要闻


配偶移民签证或新增英语要求!审理时间更长,花费更多!


史上最全!澳投资移民最新变革细节出炉:配额大增,审理时间缩短!


新州491大赦!无需本地工作即可获邀,会计等职业起死回生


疫情之下这个签证开绿灯!独占一半配额,海外也下签,入境不受限


更多好文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