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房业主群来了... ...

原创 2018年07月21日 澳房汇


文 / James Tong


微信群不是新鲜事,我们澳房汇就有十多个澳房群,每天都有不少人要求加入。但在澳洲,好像还没有一个群专门讨论房地产业主所关心的事。


为何要做个业主群?


本周三收到Property Council总监Ken Morrison 一封写给会员的打气信。内容是大选季又要来了。关于移民的大辩论又在媒体中霸屏。


每一次大选,政客们都要格外卖力地显示自己是多么关心选民利益、国家利益。他们会把现有的管理架构、长远规划放到一边。用提供短期安慰的方法来换取选票。挑起澳中关系、移民问题的争议一向是他们的最爱选项。


Ken在信中提到,最新的搞作来源于西澳自由党的议员Dean Smith, 他要求联邦参议院对移民的政策举行听证会,因为,这位议员认为,澳洲已经让移民压得透不过气了。


而Ken则认为,关于人口的辩论,是公众对快速发展的城市、拥挤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不足和住房负担能力感到失望的反应。


把责任推到单一的人口增长问题上,并非合适的解决办法,澳洲有很多问题是我们享受长远的繁荣所必须面对的,就像“打造澳大利亚大都市计划”(create Great Australian Cities project)中强调的那样,我们必须拒绝一个“低配置、不宜居”的未来。


澳洲并不是唯一要面对人口压力的国家,其他的国际大都市都有同样的问题。我们无需惧怕去辩论移民数字。相反,我们需要的是,更好的规划、更多的基础设施和更好的都市治理。


国际间有很多先例我们可以学习,用减移民这样的方法只是把问题简单化,我们有的是更好的方法。澳大利亚的成功在于增长、多元和开放。为了一点点政治上的短期利益而走捷径显然是在倒退。为了澳洲的未来和下一代,我们需要的是对规划和投资的坚定承诺。


这信写得理直气壮,充满正能量。说的其实就是我们很多新移民想要的远景。


在澳洲大城市买房的华人,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大的群体,有些住宅大楼,华人业主甚至达到90%,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自己的声音,支持有远见的观点,表达我们这个群体对都市生活、对未来的诉求呢?


我们不应该光是注重买卖套利,生活得好、下一代好才是真正的目标。


在金融、贸易、房市都不稳定的时候,我们也有更多的理由守望相助,相互照应,拒绝成为被针对的对象。


在澳房汇读者中,很多是新定居下来的移民业主,有很多东西可以相互学习,有很多资讯可以在同一个群体中分享。比如说,在新南威尔士大学做的研究报告中,新建公寓中有85%出现过建筑缺陷或未完工的问题,而其中超过一半是由业主来买单。


华人业主当中,有多少人真正参与物业的管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最新的Strata法例呢? 


当然,华人业主群,不因该是为了政治、为了不说种族而建立。实际上我们有很多切身的利益要去集体争取。在民主的社会里,我们不但要懂得容忍不同的眼光和意见,更要懂得用合法的手段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谁可以参与?


参与的唯一条件是你必须在澳洲拥有物业,是名符其实的业主,不过,你可以同时有其他的身份。比如,你可以是中介、银行家、律师、发展商、老师或者泥水工。


群内讨论什么问题?


我们会讨论的都是业主所关注的问题,比如新实施不久的物业法规有哪些看点;新旧物业法规有什么不同;什么是合理物业收费;物业管理到底有哪些猫腻;应该如何避免;物业常会碰到什么样的问题;管理公司有问题怎样投诉; 政府有什么监管职能;部分物业法庭案例探讨等等。


另外,优良典范社区是怎样的?未来的智慧社区有什么功能等也是不错的话题。最重要的是,这里也会是收集建议,要求政府改善基建、改进法例的一个好渠道。


澳房汇不但会有专家常驻业主群,还会为这个群体设立福利部。可能会介绍你在哪儿能买到上好便宜的红酒,可能给你介绍靠谱的专业服务,可能告诉你上个季度悉尼、墨尔本的房价情况,可能请最好的练马师、游艇达人、蛋糕师给大家开坛演示,可能顺着季节介绍大家走一趟水果之族,或者开个讲座,给大家介绍一下最新的法例、讲解一下智慧社区的最新技术…


这涉及私隐问题吗?


是的,没有身份特征的个体是不能体现价值的。这个群需要大家都是业主,才能有它的力量和价值,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收集入群朋友的资料。澳房汇会感谢大家的信任,一如既往地尊重私隐。我们会以最少的数据办最多的事,而且都会用于回报这个群体。


要付费吗?


入群不用付费,但参加活动会有费用。有小伙伴说那不如就搞团购呀?但我们目的不在于商业赚钱,只要能维持活动、常常沟通就好。


怎样加入?


扫以下的澳房群管理员二维码,报上拥有的物业是在哪一区,是独立屋还是公寓,你就可以获邀入群。


好吧,畅想的方案先写到这,本周我邀请大家一起来共建澳房业主群。


澳房业主群管理二维码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