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大地深处的丰饶之歌

2016年05月20日 澳房汇



文 / Shawn Yang


(续上期):Dubbo(达博),这个词的发音听起来有些敦厚朴实,而正如这座城市的地理角色一样,近200年来安静地驻守在新南威尔士州中部,像一座丰碑,见证并守望着长久的富饶和未来的风向。 我们未曾想过会以如此“热烈”的方式造访这座城市。由于各自的工作繁忙,澳中第一产业理事会的成员们在上个周末,以各自理想的方式,乘坐汽车、火车和飞机三种交通工具前往Dubbo,用三天的时间对该地区的畜牧业展开了考察。


    


Dubbo这个名字的含意为“红土壤”,原始的土地拥有者为威拉德朱里族的Tubbagah人。由于远离大城市,这里的文化将大城市的感染力与浓郁的乡土气息美妙地结合在一起。Dubbo所地处的区域被称为Orana Region(沃拉那地区),它也是新州面积最大的区,占据了整个新州25%的面积。而整个新州27%的农业用地都在这个区域内。



从产量到产业


上一期,澳中第一产业理事会造访了号称提供“农夫留给自己的鲜奶”的The Little Big Dairy奶牛农场。这种能够呵护华人肠胃的鲜奶由于该家族对生产过程的苛刻控制,成为了新南威尔士州地区的“限量版”牛奶。




在肥沃的澳大利亚土壤上,从来就不缺出类拔萃的食品。然而在产量上似乎总是处于一种欲说还休的羞涩状态。在从土地,到产品,到市场,再到消费者这个流程中,存在了很多的“痛点”。其中大家普遍认同的有:劳动力成本问题,中间商价格打压问题,物流成本问题,信息资源匮缺问题,现金流短缺导致无法扩大生产的问题等等。


非常坦诚地说,在一个地区内,要把一类商品或农产品,从“扩大产能”的层面提升到“带动产业”层面,实非几个农户或家族能够推动的,这里用牛肉业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国际市场的供需调整,从2013年开始,全球牛肉市场需求激增,用澳东部小牛指标价(EYCI)来衡量,从平均300多澳分/公斤,一路飙升至2016年初的600澳分/公斤。第二个,就是长期存在于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利润盘剥问题,这里面除了出现投资者把农场全资收购,控制价格外,还有非官方“灰色”渠道牛肉出口,造成价格混乱,品质良莠不齐的问题。



2013-2016澳洲东部小牛指标价(EYCI)走势


很显然,以上这些问题不能留给农夫自己去解决,而是需要几个方面共同配合,去“引爆”一颗触发地区性产业经济蓬勃发展的炸弹。Dubbo自1824年开始发展畜牧业,如今已发展成为年销售130万头羊和20万头肉牛的新州中部畜牧业中心。借助中澳贸易新台阶的天时,加上Dubbo自身的地利,剩下来的就是各方面力量的风云际会了。


澳大利亚牛肉创新产业协会(Beef Innovation Australia-BIA)是一群在澳洲牛肉产业有着超过30年行业经验的本地专家成立的行业组织,现任主席James Walters是一位在全球牛肉行业有极高声望的国际畜牧专家。曾经在澳大利亚国民银行农商部担任高级主管。自2006年起,James Walters选择走国际化道路并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中国等企业合作,开展包括以基础繁育项目为发展目的的优良基因产品和牲畜的进出口业务。澳中第一产业理事会在与BIA进行长期沟通磋商后,两者的关系取得了开拓性进展,并针对Dubbo地区联合起草了肉牛产业发展项目计划书。


牛肉产业的三板斧


1. 养殖场


澳洲肉牛产业拥有繁育、养殖、育肥、屠宰、加工、销售等完整的产业链,BIA等相关行业组织在肉牛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提供完善的服务,包括优良品种选育、质量控制、疾病防治、检疫、科研成果推广和维护行业利益等,使得一个地区的产业内资源配置合理,产业增值效应大。


Dubbo地区有着大量的肉牛养殖农场,有着土地载畜能力强,养殖相对分散,农场规模和存栏量相对小的特点。澳大利亚肉牛的放牧和饲养就地取材,在育肥之前,主要饲喂牧场生长的禾本科牧草、人工种植的新鲜苜蓿、大麦及干草。成本低廉但同时也存在着利润空间小甚至倒贴的问题。肉牛产业发展计划的第一步就是要整合这些分散在Dubbo周边各大地区的养殖场,根据其资产规模和肉牛产能为它们寻找合适的投资者或投资方案。


其中,由于澳大利亚近年对投资移民,尤其是偏远地区投资的鼓励,来自中国的资金纷纷投资到中小规模的生意,同时也搭上了获取永久居留权的顺风车。然而这里面有不少的问题。根据移民局的要求,除了个人资产外,生意的净资产需连续两年保持在一定数额,也就是“不允许净亏损”。这对投资者造成了一定压力,而且当拿到绿卡后,想从生意里全身而退,还涉及到生意出售的问题,像餐馆、咖啡馆这样早已饱和的声音一般都难以转让。


而农场的投资则在投资移民中扮演了一个“资产保险”的角色。投资者可以选择购买一个肉牛养殖场10%的股份,并由控股公司管理。以此为基础,另行成立一个全资的贸易公司,其肉牛饲育、屠宰和加工的生意则可以和第一产业理事会与BIA架设的Trade Desk对接,完全保障了生意净资产的稳定性或增长。最后,在获取居留权后,投资人可以选择退出,由理事会回购资产,也可以选择继续经营或加大投入。这种把投资移民引入农场发展增值的理念,已经获得了Dubbo地方政治力量的首肯,并愿意为其提供相关的配合。




2. 育肥场 


澳洲育肥场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与肉牛养殖规模相比,澳洲育肥场数量不多且较为集中,目前全澳50%的牛肉由前5大肉类加工厂加工处理。澳大利亚的肉牛一般在放牧条件下饲养前后1年时间。从16~20月龄开始进行育肥。公司与育肥场签订合同(或由育肥场直接收购),用以大麦和燕麦为基础的日粮配方进行育肥,育肥后的肉牛按品种不同可增重1-2百公斤。


肉牛在育肥场里进行增重饲养


BIA管理层的很多成员,家族都经营着该地区数一数二规模的育肥场。在向周边农村收购肉牛后,饲料加工设备会按需求配给混合了玉米、高粱、大麦、小麦和燕麦等的精料,它们约占饲料组成的65-75%,另外再添加25%的干草。据该饲育场提供的数据,普通肉牛育肥时间为70天左右,日增重1.2~2公斤,出栏体重为500-600公斤左右。


育肥场的经营技术简单,模式易于操作,而且对土地质量没有太多要求。然而需要一定的成本对饲料加工和仓储设施进行投入。第一产业理事会在BIA的陪同下,对Dubbo多个适宜开设育肥场的地点进行了考察,这些地方的共同特征是:面积宽阔,地势平整,交通完善,证书齐全,并且拥有简易的基础厂房设施。


因此,与现有的家族育肥场配合起来,未来投资兴建的数个育肥场将会在Dubbo地区形成点阵式分布,均衡匹配整个肉牛大区的育肥需求,相互补充资源,相互配合经营。这样一来,肉牛产业的头两个环节就在一个可控的状态下衔接了起来,在信息的传递和资源的输送上达到了最高的效率。


3. 屠宰场


新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曾开展过一项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证明若在农业经济中心设置屠宰场可节省的运输费相当可观。此项研究也针对该新州各个内的选址方案做了比较。从比较结果来看,若在同时拥有陆路交通和空中交通的地区开办屠宰场,较易获得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有最理想的运输差价,可以最大限度节省肉牛的运输成本。


第一产业理事会在BIA的陪同下,与Regional Development Australia (RDA) – Orana地区的主席John Walkom举行了会议。对于Dubbo地区的远景发展,John指出,由于政府对肉牛产业的重视和投资者的涌入,政府已经着手开始Dubbo机场的一期拓展工程,并将在二期工程结束后拥有起降大型喷气式客货机的能力。


目前肉牛进入市场的两条基本途径都离不开长途活牛运输,而受下列因素的影响,牲畜公路运输的成本正不断上涨:


  • 燃料成本上涨

  • 人力成本上涨,与矿产资源行业竞争劳动力

  • 加强实施关于动物福利和疲劳驾驶法规


三方一致认为,如果在Dubbo当地建立一座屠宰加工厂,就能创造一种新的供应链选项,从不断变化的成本和全球市场中获益。与当前的选择相比,将加工好的牛肉从生产地区运往国内和输往海外更具优势。根据第一产业理事会起草的项目计划书,屠宰场将会拥有每年屠宰100,000头肉牛的能力。而第一产业理事会所拥有的,联通中澳的质检、溯源、冷链物流和终端销售平台,则最终会成为Dubbo地区领先的海外贸易接口。


在RDA Orana主席John Walkom(中)的见证下,第一产业理事会主席James Tong(左)与BIA主席James Walters(右)签订合作备忘录


Dubbo在新南威尔士州以至整个澳大利亚的农业领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存在。第一产业理事会这次的考察时间很短,却收效颇丰。我们既看见了精品式经营的优势和潜能,又见证了地区性牛肉产业项目的启动。从产品到产业,从微观到宏观,我们在思索着能为澳大利亚这片土地奉献些什么,我们在努力整合着那些隐匿在中澳两地,动量无穷的资源。


关于Dubbo农业投资及移民的进一步资料,可联系: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