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被打压成“限量版”,结果必然是房价暴升!

2017年06月01日 澳房汇


摄影:Jason Chen


文/ James Tong


房价未来会怎么走?还应该在澳洲买房吗?本周我收到好几个这样的查询。


回答之前,我想先回顾一下,最近一段时间澳洲房地产业所面临的严峻局面。


由联邦政府领头,州政府,金融管理局(APRA),澳洲证券与投资委员会(ASIC),银行,税务局等联合一起,为了解决房屋的可负担性这个问题齐齐出招,对房地产投资展开了全方位打压。主要的措施是:对未买房的投资者实行严控贷款,对已买房而只付贷款利息的投资者大幅上调利率。其中受打压最重的一群是海外投资者,他们不但不能贷款,而且还要面临印花税、地税、空置税等多重额外征税,概括起来是一句话:没买的先把你吓住,买了的让你难以成交。


还有那个62亿银行税就更不用说了,从宣布的那天起,大家就期待着,看看银行将如何把它分摊到客户身上。

 

下一波即将到来的,还有对发展商的打压,因为政府担心如果有大量在建的公寓楼盘最后成交出问题,就会有不少发展商申请破产,这将造成大量的GST失收,于是赶紧修改法律,要求所有新房买家把GST直接交给税务局,而不是由发展商上缴。这个让发展商现金流改道的做法,结果很可能会变成最后一根稻草,把更多资金实力不太强的发展商压跨。为什么?因为发展商要付所有的原材料和建筑费,而每三个月才一次“领回”消费税,将令他们的现金流面临“恐怖”威胁。

 

政府这么卖力地打压,能有效吗?当然会有效。只不过,并不会符合推出这些措施的初衷:让房价降下来,令更多人买得起。而是令大家暂时脱市“去思考人生”,回来发现房市供应更加失衡,然后再引爆下一波房价大涨,民怨再起。

 

说到民怨,这又让我想说一说澳洲的一些政治形态。我们看很多议员、党派在竞选时的口号,就是要力争成为某一个特定群体的“Voice”,也就是代言人的意思。至于他的Voice有没有道理、会带来什么结果,有什么副作用,是没有耐性去理会的,喊爽了再说。

 

这就造成我们的政治人物会采用“一时向左,一时向右”的策略,总之我很听民意,我要的是你们的选票。投资太热我打压投资、房价太高就打压房价、房市不好再去救市,于是总是有事情可做。

 

当年新州的州长卜卡提出“Sydney is Full”策略时,我相信他一定是有充足理由的,他一定是听到很多、很强的“Voice”,而我们的众多媒体,最喜欢的就是把这种“Voice”放大,而不会去反思,今天悉尼的房价这么高,正是当年供应停滞的结果。

 

今天新州房子紧缺到什么程度?是缺了10万个房子。假设我们明天把边境关闭,不让任何移民进入,所有的发展商不倒闭,他们也要努力工作三年,才会满足市场的要求。

 

而接下来两年,报建获批的房子数量正在直线减少。


巴菲特那句名言是怎么说的?“在别人疯狂的时候我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疯狂。”我想现在就是一个真实的体验。


在市场推广的方法中,有一种推高售价的最有效手法是,制造限量版!在澳洲其他城市,这种方法或许用不上,在悉尼和墨尔本,却非常适合。即使发展商自己做不到,但有政府在主导,效果是必定有的。


所以,现在所有的打压,如果有吓人效果的话,那其实是给你一个信号,就是后面房价必大涨。

 

    

James Tong

澳房汇出版人,澳中第一产业理事会主席


 

阅读更多James Tong的原创文章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