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再次约谈蚂蚁,信息量惊人,182亿罚单果然只是开始……

2021年04月16日 这里是澳洲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TOP互联网
ID:hulianwang-top



马云的剧本里高潮迭起。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齐聚一堂,再次约谈蚂蚁金服。

这是继去年11月约谈马云井贤栋后,国家四部委再次同时约谈一家金融机构负责人,这在中国金融史上前所未有!


有人说,有什么话不能一次谈完?
 
大家可能不知道,国家二度约谈是因为蚂蚁第一次应付式整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完全没有达到国家预期。
 
那么,这次约谈四部委又放出了什么深水炸弹?
 
赶紧来看解读!

 
第一,纠正蚂蚁集团支付业务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支付方式上给消费者更多选择权,断开支付宝与“花呗”“借呗”等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纠正在支付链路中嵌套信贷业务等违规行为。
 
这一刀终于还是来了,说得严重一点,这相当于宣告了花呗的末日。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网购付款时经常被默认开通了花呗——这就是支付宝与花呗的“不当连接”。
 
花呗就是靠着这样的野路子在短短几年积累了5亿用户,只要掐断它与支付宝的连接,并且剥离出来接受专门的监管,后者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大家可能不知道,去年蚂蚁集团放贷规模超4万亿,花呗借呗占了90%。
 
卡住花呗借呗的脖子,蚂蚁金服的现金流就应声而断了,估值别说两万亿,两千亿都成问题了。
 
第二,蚂蚁集团打破信息垄断,遵循“合法、最低、必要”原则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保障个人和国家信息安全。
 
这一条,又打到了蚂蚁的七寸。
 
2003年,淘宝诞生,从此收集中国老百姓的大数据长达18年之久。
 
马云曾说,未来30年最贵的不是石油,而是大数据。
 
阿里一方面打着个人隐私的旗帜,拒不交出大数据;另一方面却大搞千人千面,垄断数据独家享用。
 
问题是,中国人的大数据到底是你的还是国家的?
 
打破信息垄断,可以说阿里的数据护城河就此干涸。
 
第三,蚂蚁金服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集团内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全部纳入金融控股公司接受监管。
 
重中之重。
 
蚂蚁金服说白了就是一家放贷公司,但它却给自己起了个“蚂蚁科技集团”的名字,打着科技旗号逃避银监会的监管。
 
比如说,蚂蚁金服通过一个无限循环的杠杆游戏,用30亿本金撬动了3600亿放贷规模,杠杆率足足120倍。


这在任何国家都是极度危险的。
 
但是蚂蚁却说自己是搞科技的,大数据说明一切,你们监管部门是老年人俱乐部,你们银行不要用当铺思维来管我。
 
蚂蚁金服纳入金融机构监管,意味着它躺着赚钱的时代彻底结束。
 
举个例子:
 
蚂蚁借出去10000元,利息收入1600元。
 
这10000元本金中,银行出9800元,蚂蚁只出200元,收益却对半分。
 
也就是说,蚂蚁借200元出去,赚了800元利息,收益率高达400%。
 
蚂蚁纳入金融监管后,借出去10000元,承担30%本金,也就是3000元,收益还是800元,收益率降到了26%。
 
蚂蚁赚钱能力断崖式下跌,这远不是182亿罚款所能比的。
 
第四,蚂蚁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认真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控制高杠杆和风险传染。
 
毫无疑问,蚂蚁高利润、高增长的时代一去不返了。
 
第五,蚂蚁主动压降余额宝余额。
 
作为中国最大的货币基金,余额宝几万亿规模,每年吸走几百亿利润,却把全部风险撒给了社会。
 
毫无疑问,国家不会给这颗不定时炸弹兜底,降低规模,降低流动性风险势在必行。
 
回过头我们看国家四部委的约谈,三大信号昭然若揭。
 
首先,所有创新必须在监管的前提下进行。
 
金融创新,风险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纳入监管体系,金融科技才能健康发展。
 
这个规矩不容破坏,任何公司、任何企业家都不能挑战国家底线。
 
其次,蚂蚁上市之路已成死局。


蚂蚁脱去“科技”外衣,露出“金融”真面目,估值断崖式下跌。
 
它到底缩水到什么程度?我们以招商银行做对比:
 
招行市净率1.83,蚂蚁每股净资产9元,对应股价就是16.47元。
 
这相当于在发行价68.8元的基础上打了个两折,蚂蚁对应市值也就从2.1万亿变成了4000多亿。
 
进一步考虑资本金问题,它的放贷规模、营收和利润都会腰斩。
 
也就是说,如果继续上市,蚂蚁估值很有可能从两万亿跳水到两千亿。
 
马云不会干、蚂蚁集团不会干、蚂蚁背后的投资人也不会干。
 
上市之路成为死局。
 
最后,从来没有“靴子落地、破财消灾”的说法。
 
前两天,阿里收到国家182亿罚单,董事长张勇立即发表公开信,大意是这件事总算过去,不会有太大影响,给人一种利空出尽是利好的错觉。
 
现实啪啪打脸。
 
不要以为交了点罚款就能“破财免灾”,国家在乎的永远是企业服务的初衷与诚意。
 
什么时候真正把蚂蚁整改好了,什么时候再来谈你的福报,再来谈上市。






另:大量读者还有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