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这年卖掉自己唯一的房子,她说“我有一个大计划”(原创)

原创 2018年10月26日 澳洲房产大全




在这个月的六号早晨十点,位于8 Gardyne St 的一处有四间卧室的独栋房产正在迎来紧张的拍卖。只不过这一次,卖家并不是常见的中年夫妻,而是一位86岁的独居老人。而这,也是她唯一的房子。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悲情故事。“我只是做了我想做的事——也该轮到我了。”Huguette Tymmons表示。


“我最近的大计划是,拿到钱去南太平洋玩一圈儿。然后搬去女儿家附近La Foa小村庄养老。”



拍卖以300万澳元起拍,竞拍价以2.5万澳元的速度缓慢上升。经过一番争抢,最终一位来自Paddington的匿名买家以356.5万的价格赢得了竞争。比Tymmonse自己的预期还多出了6.5万澳元。


对于这个拍卖结果,Tymmons表示:“真的很高兴,也有点激动。”



在海风常拂的码头边,Tymmons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成年后的Tymmons先后在学校和澳洲航空公司工作。而她的丈夫Peter于五年前去世后,她便开始萌生了新的想法。


最终在2018这一年,于八十六岁时实现了“谋划已久”的高龄出走,卖掉她看了一辈子朝阳的地方。


“我只是想自己做一次选择。”她接受采访时这样解释。



在国内,“老有所依”的思想横跨十数个世纪。一栋房子,是家、是踏实、也是一份熨帖压在枕下的天伦之乐。而在澳洲,像Tymmons这样在晚年卖掉自己的房子的老人却不在少数。卖掉旧房子,换个小地方养老,并不是为了静待人生的终点,而是一份更便捷的新生活的开端。


这种在澳洲中老年群体间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被房产界称为“Downsize”。听起来像是个消极的单词,但其实“Down”的只是房屋面积和打理耗费的精力,而搬家后的幸福感和生活便捷程度却是直线上升。


根据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人员的调查报告,早在2014年,已有超过25.1%的位于55至75岁年龄段的人群已经或正在“Downsize”自己的房子。而在如今的2018年,这个群体的数量很有可能已突破30%。


卖掉房子,手握大量现金的他们,往往会选择繁华的区。基础设施是否完备、景色是否优美,是他们的两大衡量标准。相比之下,房产升值空间大不大已经不再如此重要。与生活博弈多年,此时的他们,选择往往更加从心。


但中国有句古话,“叶落归根”,因此老人多半不愿离开故乡,怕换个地方,又逢“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伤心。那么在隔着八千公里的澳洲,是否会有华人愿意选择“Downsize”呢?



答案是出乎意料的肯定。


在海外文学城的论坛里,有一对退休的华人夫妇用文字记录着他们在澳洲的生活。而他们的《大房子是必要的吗?》这篇文章,点击率超过了两万。


“一开始我们买了一套六个座位的餐桌,放到餐厅里,显得很不协调,餐厅看起来很空旷。没办法我们不得不又买了一个十座位的餐桌和椅子。边上还要放上沙发。吃饭的时候,我们夫妻两个人坐在十人餐桌的一个角上,缺少热闹。


“其次是浪费。这里的浪费不单表现在那些没有使用的房间,以及那些房间里的家具。冬天的取暖、夏天的空调所带来的天然气和电费的账单都因为这些没用的房间而额外增加了许多。”


生活里的桩桩件件琐事,原来都是大房子带来的力不从心。


而当作者最终感叹“如果能根据两人的实际需要,买一个小公寓,既舒适温馨,也省去了许多自找的麻烦,那该有多好啊!”,评论区里和声一大片,华人读者都纷纷表示写出了心声,还有人分享起搬进小房子后的体验。


看来"Downsize"并不是一种潮流,而是一种对繁杂生活行之有效的改进方式。无论年龄文化肤色,当面临同一种困扰时,敢于“断舍离”,反而迎来生活里一种新的开阔。



从关注物品价值转换为关注自我,从审视“房子好不好”到重新审视“我需不需要”,这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的《断舍离》里的核心思想,也是无论18岁还是81岁,都可以开始构建的“人生整理观念”。


果敢选择“Downsize”,86岁的Huguette Tymmons的态度是,“离开确实会让人心碎,但我一定要离开。”


“尽管我还是会怀念早晨醒来,去阳台看笑翠鸟的心境。”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realestate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就请点击右上角选择发送给朋友或者转发到朋友圈吧~




 👇在平台菜单栏台点击键盘打开对话框

回复“红宝书”,可获取购书办法

回复“转售”,可获取楼花转售刊登方式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