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都市报》导读
你爱吃鱼吗?你会吃鱼吗?你知道怎样分辨鱼的真假吗?小编今天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
相信对于所有在澳生活过的小伙伴来说,
盲曹
这两个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
只要是稍上档次的中餐馆,几乎都可以在菜单上看到这两个字。
事实上,除了长期制霸各类中餐馆的菜单和招牌,
盲曹还是澳洲“国民美食”
Fish & Chips
的最主要原料。
不过虽然大家肯定都吃过,
但是对于这两个在国内大部分地区都几乎见不着的字眼,
大家一定普遍是懵逼的。
除了知道这是一种鱼,除此之外就是一片空白了。
所以,盲曹到底是一种什么鱼?
盲曹的学名叫做
尖吻鲈
作为名副其实的“澳洲神鱼”,它也有着一个“相当澳洲”的英文名
Barramundi
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澳洲的土著语,其原意指的是一种“大型河鱼”
(嗯,就凭这个头,这拗口的程度,的确是很土澳...)
不过,就是这种被打上了深深的澳洲烙印的鱼,
在澳洲的市面上
居然有超过60%的盲曹
是!假!的!
近日却有澳洲媒体曝出一条大料,
原来,其实目前澳洲市面上的盲曹,超过60%的数量都是
进!口!的!
换句话说,这个普遍被澳洲消费者当做是土澳鱼品的鱼,
其实很多都是“洋货”
不过,如果非要咬文嚼字,
说进口的盲曹就是假盲曹,其实也有那么一点有失偏颇。
因为不论是中文译名盲曹,还是它的英文原名Barramundi,
其实都只不过是一种俗称或者商品名。
在商业上用一个通用名字来概括一个种群也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听着是不是似曾相识?
没错,之前曾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的
真假三文鱼
就是同样的把戏。
和Barramundi(或盲曹)一样,Salmon(或三文鱼)也只是一种对整个鲑鱼种类的一个俗称。
而正是因为有这种文字游戏的存在,
本来是青藏高原的虹鳟,就也大摇大摆地披上了三文鱼的马甲。
不过相比于“假三文鱼”事件的恶劣影响,
在澳洲市场上泛滥的“假盲曹”,
不仅没有在实际上对消费者造成侵害,甚至还可以说是一种
隐形的福利
拿虹鳟冒充三文鱼之所以可恨,
一方面因为虹鳟与正宗的海洋鲑鱼相比,压根就不是一回事,品质差得太多。
另一方面,品质差点就算了,但却标上了好货的价格,挂羊头卖狗。
而这些澳洲“假盲曹”虽然是进口的,但是肉质并不差,
和澳洲本土的盲曹也是同种。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
它便宜啊!
这些外来盲曹,其实既没有欺骗澳洲人民的嘴,也没有欺骗澳洲人民的钱,
非要说欺骗,也就是骗骗澳洲人们的感情罢了。
觉得没多大点事?
问题就出在了这“欺骗感情”上!
不要忘了,澳洲人可是出了名的“小公举”啊!
虽然在澳洲已有法律规定,包括超市在内的商铺在出售海鲜水产的时候需要注明产品来源,
但是在餐饮业方面却没有这种要求。
澳洲媒体通过调查发现,在受访者中有一半的人对于“进口盲曹”一无所知。
同时也还有一半人表示,在海鲜水产方面,如果知晓真相,
自己会因为进口因素而改变消费习惯。
除了普通消费者在感情上的拒绝,
对于这些“假盲曹”最“深恶痛绝”的就要数在澳洲土生土长的
“正宗盲曹”
上文中已经提到了,进口盲曹便宜的特点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获得了福利。
但只要有赢家,自然也有输家。
在来势汹汹的进口盲曹面前,澳洲本土的盲曹养殖业就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了。
至于原因嘛大家也一定猜得到:
成本太高
在澳洲,本土盲曹的养殖成本即使是保守估计,
也要高达7澳元每公斤。
而许多来自亚洲地区的进口盲曹,卖进澳洲的价格也才不过5澳元每公斤。
除了被价格战打得叫苦不迭,澳洲本土的养殖业者还表达了对于生物安全方面的担忧。
比如,澳大利亚盲曹养殖者协会(ABFA) 于2017年发表了研究报告,
此报告中表示了亚洲渔场中存在的四种外来疾病,
而这些疾病可能会通过进口的整只盲曹进入澳洲,
从而破坏野生和养殖的盲曹种群,并对澳洲的渔业捕捞构成了威胁。
对于这件事情,小编个人觉得吧,
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
质量过关,价格合理
不知朋友们在知晓这个真相之后,以后还会吃盲曹吗?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墨尔本微生活(ID: Melvlife)
墨尔本大小事,华人的生活家
往期精选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