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壹地产 | 不听话的买家——澳洲房产市场上的国人百态

原创 2018年08月28日 澳洲壹地产





在赌桌上,手风顺了,怎么打怎么有;在足球场上,脚风顺了,怎么踢怎么有;在几年前的澳房市场上,仿佛,大概,好像也是怎么买怎么有?

 




那是有还是没有呢?我一直觉得中国人买房,不太听话,尤其是国内的一些投资人,一定要按照自己在国内的思维购置海外房产。

 

举个例子,一栋30套物业的澳洲项目,“占地500平,永久地契,包租两年,年租金收益4.8%,可贷款60%。”别说海外华人了,当地华人或许都会考虑,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这个项目全是海外华人买入,且全是投资人的话,对于项目是不是有弊端呢?

 

首先,一个真正好的项目是需要有自住比例的,越是自住为主的区域,这个要求就越高,否则不就成酒店式公寓了么?其次,这样的物业未来打理起来,管理公司面对的都是英文不太好的华人买家,基本定的规矩,你也很难说个不字,被人牢牢抓着主动权,最后,这样的项目人员变动会增大,对于物业未来的折损也会加重,再次转售的难度也会变大。

 

对于这样的问题,开发商管你么?卖谁赚的钱还不是一样?那中介管你?卖谁赚的钱还不是一样?最后所有发生的问题又堆在了买家身上。

 

行业现状


 

那为什么中国人不听话?

 

我觉得就是行业水平的问题,你不能让人相信,是有理由的。同样中立的话,不同的人说出来,效果是不一样的,一家专业的投资顾问公司,收你一个小时200澳币的咨询费,告诉你“这样的项目您别碰,未来会有以上的问题。”一个刚刚入行一身正气的小伙子同样地也说出来,您觉得效果一样么?有人说“你nb,说个pi都有道理,你是个pi,说得再有道理也是个pi。”话粗理不粗,很多时候,我们关心的就是nbpi,而不是说的内容。(警察叫你别随地吐痰,你听,路人和你说,你会说“关你屁事”。)

 

当你语重心长的好好说话,人家还不信的时候,你会怎么想?你一直这样就会饿死,所以你要大变(便)样,而这样失去操守的人一多起来,行业水平自然就慢慢下降。对于买家,当这样的人不断给你推荐楼花时,你会不会把先前投资失败的结果迁怒于他们,迁怒于楼花呢?

 

楼花


 

实际上,澳洲所有的新房市场,只要开发商需要从银行贷款,那么他们就需要以楼花的形式开始预售,只有达标,银行才会放款让其建房,所以楼花本身无非是新房未盖好前的一种状态而已。

 

而其中真正好的,体量小的楼花项目,华人中介是不会染指的,第一,人家开发商不需要你,直接交给之前买地的当地二手房中介,人家扫一遍自己的客户Base就售罄了。第二,项目体量太小,佣金低,华人中介代理认为不赚钱,不具备吸引力,或者说这样的项目自己都不懂,不认为华人买家能认可。

 

我有一位西人朋友,2014年买过一套下北只有36套物业的小体量211车位公寓项目,买入价格91万澳币,2017132万澳币卖出,对于公寓来讲,这样的涨幅远超华人代理的任何公寓项目。

 

《教父》电影里有一句台词:“不要让情绪影响了你的判断。”我们都说投资要理性,可有多少华人在市场前能够做到?最后还不是买了自己熟悉的地方么?

 

二手房


 

世界上最贵的花是什么花?答曰“楼花。”可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这种昂贵的花。因此有很多道听途说也好,亲身经历也罢,纷纷转向二手物业作为投资首选,当然,也有很多upsizers需要更大的房子,比如House,可是有些人真得懂二手House么?

 

作为Buyer’s Agent,我平日里接触大多数的客人都是寻找二手House的。所以我很清楚大家脑子里的想法,预算少买不了我理解,预算多还买不了听起来就不太符合剧情了。可是很多人预算300万澳币+,但看房还是看了很久没入手,原因很简单,怕买错。而实际上,这种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今年初的一个周六,我在Willoughby看房,这是一套其貌不扬的单层独立屋,占地不到600平,最后的价格拍到了271万澳币,拍到者是两位看起来学生样子的中国女孩。出来的时候门口有几个西人在交流着,一位对另一位说,“这个价格实在是太XX扯了。”



作为行业内人,我查了下,这套物业最多也就240万澳币。拍卖时,其中一位女孩背着双肩包,看起来学生的样子,另一位耳朵上挂着耳机,跟国内真正的买家电话不断交流着,拍卖师不断用言语push着她俩,但听起来多少有些露骨,也缺少了一些应有的尊重。


两位代买的女孩子看起来稍有些窘迫,完全没有买家本应该有的气场,拍下来后,参与拍卖的数十位观众的掌声听起来稀稀拉拉地,倒更像是嘲讽,我想这个故事就代表了一部分华人买家在市场上的状态,钱,没问题,但买房上,缺少了很多应该做的功课。

 

除了购买二手房作为下一套自住物业的朋友外,还有一些朋友也把二手独立屋作为下一套投资物业首选。这几年,悉尼中位价100万澳币以上的区域我基本都走遍了,也看到了很多我很认可的价格洼地区域,可我只会在华人认可的区域,才会看到华人的身影。


我举个例子,一套悉尼带地的独立屋,售价130万,租金900/周,距离市区6公里,你觉得作为投资如何?可惜同样预算的人并不知道这样的区域有这样的物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华人在澳洲二手房投资市场上的滞后性,总是通过中介知道项目,以项目为单位去了解市场。

 

201710月末,澳洲很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平台Rate my agent,针对全澳洲二手房中介公司的销量以及影响力的年度颁奖仪式落幕,以悉尼为例,在一些如EppingBurwood等热门的华人区,让我惊诧的是并没有华人背景的公司获奖,更别提其他区域了。这说明尽管看起来华人在澳洲买房子买的风生水起的,但实际上,深入当地市场的能力还差得远呢。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用我自己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极致化。”华人在澳洲专业房产市场上目前的影响力还十分有限,并没有得到当地开发商真正内心的尊重,但是也在进步和调整中,海外华人买家现在还是小学生状态,投资观还需沉淀,而当地的华人投资人中,堪称投资十分成功的也凤毛麟角。

 

作为世界上最爱买房的民族,我并不觉得买房有什么错,尽管以上对于本民族的投资行为做出了较为直接犀利的批判,但我认为,房子是需要买过才会有经验的,经过时间的沉淀,买家的思路自然会变得更清晰,投资观也会慢慢改变,同时对于卖家的要求也会提高,相信行业标准也会随之提高吧。真心希望那一天会早点来到。

 


关于作者:

大悟


多年澳洲房产从业经验,坚持站在投资者角度看问题:擅长用数据说话。

微信:262739843

关注澳洲壹地产


往期内容精选:


添加 APR壹地产 为微信好友   

共同探讨澳洲房地产资讯


收藏 已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