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买到自己心仪的正品澳产,许多人寻求了代购的帮助。
或是因社交令出行受到了限制等原因,没办法继续做生意了。这让澳洲多家企业受损严重,纷纷呼吁:代购快点回来吧。
在澳媒AFR发布的名为“代购的离去痛击澳洲Swisse”的报道中写道,Swisse CEO表示,从今年年初到6月30日,而Blackmores在中国区的销量也下滑了16%,即$1.03亿澳元。奶粉巨头A2老板Geoff Babidge甚至呼吁,孕妇和幼儿护肤品牌Aromababy的创始人Catherine Cervasio也表示,数据网站Nelsen data曾分析,除开奶粉和保健品之外,澳洲诸多其他产品都是靠代购销售到了庞大的中国市场。防晒用品、口腔清洁用品、除臭剂、护发品、非处方药、以及脱毛产品都已离不开代购。
每年营业额达到了近$964亿澳元。(数字查下是否准确 澳or中?)Chemist Warehouse创始人Damien Gance表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他们熟悉、使用并热爱的平台。”
近几日,在布里斯班做物流的刘先生还向今日昆士兰记者爆料,也很难在进入中国市场时,短时间内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在澳企期盼代购回归甚至与代购合作之时,澳洲从上至下对代购却是一片指责之声。
"中国购物者不顾2罐限制,在woolworths疯狂囤货"而这条留言下,有500多人点赞,直接把评论送到热评第一。反观,当有网友觉得奶粉不是什么大事,并对中国妈妈需要为孩子跨国买奶粉表示同情后,
虽然代购赚的钱可能存在了非澳洲账户,但收入仍需要缴税。当路透社找到澳洲税务局(ATO),希望他们谈谈代购缴税问题时,在政府没有发声之时,“不缴税”却成了民众心中的一根刺。还有华人说,如果在澳洲工作要缴税,那么代购也应如此才算公平。
代购表示心累,法规缺失和监管不利下,市场乱象仍待解决
“自己代购赚钱是其次,主要还是为了帮家人朋友买。”其实,代购在澳洲存在已久,有规范经营的企业和店铺,也有私人接些代购生意。代购本身也并不违法,但也没有特别的法律来规范这个行业。因此,代购应该买入多少商品、怎么买、怎样缴税、如何在不破坏社会规则的情况下操作,谁也说不清楚。去年曾曝出有代购在墨尔本Chadstone的Woolworths大排长队。虽然超市有限购2罐奶粉的规定,但这些代购反复购买,足足装满了10多辆购物车。这样的政策解读,从某种程度上,也滋长了代购乱象的产生。
有华人表示,如果真的想解决抢购的问题,为什么不严格限制呢?前农业部发言人 Barnaby Joyce也表示,限购紧张时期,去过超市的人应该都能体会,多拿一包纸都不行。可在限购奶粉等物品,以及管控代购人流问题上,超市和其他零售商却出现了监管不利的现象。在没有法规完善,加上商家管理松懈,一些代购乱象也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善。代购本身是一个既能帮澳洲企业赚到钱,又能帮中国消费者获取澳洲优品的群体。然而,如何引导代购,让代购在和谐的市场环境下运营,不必再被诟病,还有待探讨。
近些年来,代购
已然成了澳洲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渠道。
疫情之下,澳企热切期盼代购回归之际,
针对代购的批评之声仍不绝于耳。
代购行为是否违法,
至今并无定论,
针对这个群体的监管不健全,
某种意义上催生了灰色领域,
滋长了违规操作,也激发了民众的愤怒。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若进一步健全监管法制,
代购可以扬眉吐气做事,政府能有丰厚财税入账,企业经营蒸蒸日上,
又何尝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
招聘岗位:
工作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