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春晚结束,大家不免唏嘘。虽然一早就知道今年春晚朱军和董卿不在主持阵容中,真正看到舞台上没有了熟悉的身影时,多少也有些失落感和陌生。
前段时间,当得知董卿不参加春晚时,在网友热情呼唤“没有董卿的春晚,是不完整的”,她作出:因时间和精力有限,此次无缘春晚的回答。
也是。13年了,我们霸占了董卿13年,她也13年没有回家了。
2005年,当董卿第一次站上春晚升降舞台,梦想着能够集齐春晚十二生肖纪念品,连她自己都没想到,这个梦想居然真的实现了。
1973年董卿在上海出生。她的父母都是从复旦大学毕业的。
董卿也先后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99届本科班,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硕士研究生班,上海戏剧学院MFA艺术硕士班。
她的父亲生长在农村,生活穷困,是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成为高材生,改写了一生的命运。所以他对女儿董卿也怀着同样的期望,从小就对她施展了严格的教育法,希望她能拥有自律、顽强、拼搏的品质。
为了培养她的文学素养,父亲每天要求她抄成语,背古诗,熟读国内外的经典名著。母亲还会时不时地抽查提问,看她是否真的记住了。
早在中学时,董卿就开始三五天读一本名著。
董卿曾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即便工作再忙,董卿每天都会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她说:“读书让人学会思考,让人能够沉静下来,享受一种灵魂深处的愉悦。”
从小养成的习惯,让她完美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的文采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诗词歌赋信手拈来,一点也不输给精心准备过的参赛选手们。
这样的董卿,其实也曾有过演员梦。
1991年,董卿考入浙江艺术学院的表演专业。可是很快她就在学校里感觉到了自卑:
“那时,班里的同学一个比一个漂亮,她们的形体表演也都很出色,老师让我们学做芭蕾的基本动作,大家都做得很熟练也很优美,只有我跟不上节拍,最难过的还是每个周末,周围漂亮的女同学都有男生追求。”
于是,她发挥自己博闻强记的特长,在擅长的文化课上与人一较高下。大二的时候,形体和台词也渐入佳境。下课后,她就在宿舍里不停地看书。
1994年,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她陪朋友去考试,顺便自己也考了一下,没想到意外地就被录取了!两年后,她又被上海东方卫视录取。
其大气的主持风格,娴熟的英文,让她一举夺得,2001年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
2002年,有人邀请她加入央视,当时她在上海卫视的地位,已达到一定的高度,生活过得很惬意。
如果选择中央电视台意味着要从头再来。
经过深思熟虑后,她以巨大的勇气离开上海,正式进入了竞争激烈的中央电视台。
她以一个初学者的姿态,在央视重新开始学习和努力。主持青年歌手大奖赛时,她每天都会提前几小时,去现场和每个参赛选手聊天。为的就是能将选手身上的闪光点表现给观众。
为了保持完美的形象,防止坐着把裙子弄皱,她都是跪在椅子上等待和观看的。
“我是个较真的人,做人做事都要出品质。采访中没有挖掘到有价值的东西,就会感到沮丧和不安,很怕对不起观众。”
她央视一姐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主持人有的时候会遇到突发状况,没时间打草稿,要随机应变,而她凭借自己的机智和渊博的知识,完成了许多次经典的神救场!
在2007年《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中,当接近零点时,现场突然出现了两分半钟的空档,导演马上安排董卿救场发挥。
当董卿开始大方自如地自由发挥时,耳麦里突然出来导播的声音:“不是两分半钟,只有一分半钟了。”董卿连忙调整语序,准备结束语,而此时,耳麦里再度传来更正:“不是一分半,还是两分半!”董卿临危不乱,走到舞台两头给观众深深鞠了两躬,用“欢乐的笑”、“感动的泪”、“奔波的苦”等诸多排比句即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感谢”。
肢体的停顿让她在紧急中控制住了节奏,加上流畅的语言表达,铸就了这个“金色三分钟”。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这就是:职业素养。
一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是她藏于人后的无数心酸,努力,还有勇敢,才让她收获了如今的鲜花和掌声。
2017年,董卿从主持人做到制作人,制作并主持了一档优秀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该节目也迅速成为了综艺界的“一股清流”,广受好评。
在很大程度上巧妙地响应了今年两会中提到的“文化”,用传统与流行相结合的方式,在社会中掀起阅读、朗诵的热潮,也让大家重新审视读书的乐趣和价值所在。
在时代背景下,做到了打动人心,让文字和真正的情怀回归,这就是《朗读者》的意义,也是董卿为之努力下的最大回报。
作为主持人的董卿,她可以选择安逸的待在央视做主持,但她却选择不断突破自己,丰富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可能。
时间不是美丽的敌人,它让美丽从单纯走向深邃。
美丽的女子令人喜欢,勇敢的女子令人敬重,当一个女子既美丽又勇敢时,她可以无往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