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四年,四所大学,故事的曲折程度堪比变形计。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Stuart!
Stuart四年前在在家人的建议下来到墨尔本留学。他留学的第一站就是奔着名校光环来到了澳洲八大之一的Monash!
本以为语言考试会像传说中一般简单,但初来乍到的他明显是对“Monash的力量”一无所知,读了三个月,还是没能通过。
在学校的“建议下”,Stuart只得去Monash city campus的预科重新开始。但仅仅过了一学期,Stuart就再也无法忍受Monash带来的压力,开始了第一次转学之旅。
Monash Uni ➩ Deakin Uni
选择迪肯大学是因为可以跳过预科,直接Diploma起步,继而转进Uni读大二。
Stuart在迪肯大学一共渡过了三个学期的时光,迪肯大学的挂科没有向Monash那样变态,但自己依然难以逃离挂科的命运。
学习成绩一直稳定的保持在“过三挂一”,在第三学期也就是Stuart的最后一学期,他不幸挂了两门。
这也摧毁了Stuart对于这个学校最后的留恋,“看来迪肯大学也读不下去了,自己也不想再留在这了。”
其实这样的一个结局对Stuart来说也不算吃惊。和大多数新留学生一样,刚出国满满的新鲜感,平时和哥们儿吃吃饭、打打球也没把精力全放在学习上。
另一方面,自己也确实经常在学习时感觉到就是力不从心。自己没有经历过高考,实际上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学好习。复习时经常是会的多看两眼、不会的索性放弃。
对于留学感觉有些绝望的Stuart找到了一位知心大姐姐Ayce,Ayce一边为他准备迪肯大学的show cause,一边为他准备退路- 转去MIT。
考虑要不要从迪肯大学转去MIT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MIT虽然教学质量也不错,但已经不是我们比较认的公立大学了。没名,转过去了感觉和家里人也没有交代。
Ayce一直作他的工作,说他的水平好好学习在MIT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在MIT取得高分后还可以有再回“名校”的机会。
Ayce给了Stuart希望,却又略显严厉的说。MIT就真的是最后的机会了,如果在MIT再学不出来,就真的无路可走了。
Deakin Uni ➩ MIT
转!Stuart决定放弃一些挑剔,瞒着父母
为自己的留学生涯背水一战!
在MIT,Stuart也没想太多,唯有拼命。天天图书馆奋战到六点,回家休息一下,就再学!每天都要到两三点才睡。
第一学期成绩出来,他取得了D(70+)的好成绩,对于自己和未来,他都重新燃起了信心!
在未来的几个学期,他一边拼命的学习,一边咨询自己现在的成绩可以转去哪里?还需要多少分才能转去更好的地方。
前两个学期已经很努力的,但是离转去自己心仪的大学总还差那么一点点...最后一学期,一门marketing 课上,Stuart如有神助的拿下了80+,将平均分拉了起来,也敲开了RMIT和Deakin的大门。
Stuart最终选择了RMIT大学作为自己在墨尔本留学的最后一站。
MIT ➩ RMIT
来到了RMIT第一年的Stuart,虽然之前在MIT打出了一些自信,但是校名加上了一个“R”,还是有些紧张。
平时积极地向Ayce请教学习经验,要了不少的学习笔记。期末天天找人泡图书馆用努力来弥补之前落下的东西。
因为底子薄弱,Stuart很难理解,于是他决定发挥自己记忆好的长处,从头到尾能背的全背。过一段时间,自己突然发觉之前背的东西都理解了。找到了适合的学习方法,在RMIT他再也没有挂过。
年底Stuart就将从商学院毕业,问及未来的打算,他决定勇敢的去追寻自己想做广告的梦想,申请RMIT广告专业研究生。
回想这些年的种种,他觉得适合自己才最重要,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选择学校。一些“名校”可能确实读完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如果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即使努力了也很难学会,也没必要非要硬撑“去揽这个瓷器活”!
另外,就算认识到自己的能力面对澳大利亚的学习生活有些不足,奋斗的路上也一定要少给自己留退路,有的时候不逼一下自己真的不知道自己能有多强。
相信有了“澳洲式变形计”的转变,Stuart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一定能一往无前!
作者:高先生
图片来自网络
Monash和迪肯的Diploma即将出成绩,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咨询贴心的Ayce姐。抓住现在,守望未来!
推荐阅读
【墨大辩论】奇葩说总决赛!送你票,难道你还不来吗!
学校还有这样的操作,暑期变身时尚达人,文艺范!
[校园红人]人称墨尔本活地图的暖心大姐
《再见,墨尔本!我买了一张回国的单程机票》
来墨尔本前,前辈给你最扯淡的建议和谣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