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James Tong
上周发生的这件大事,将牵动银行、退休金、房地产甚至整个澳洲经济的走向,其意义会远远超过它所涉及到的索赔款项。只是目前通过媒体透露的细节还不太多,这里把一些基本情况归纳一下,大家日后跟踪更容易明白:
问:为什么会有这个官司?不是有人说皇家调查委员会本来是彻查银行违规经营,最终却是贷款中介行业被取缔,他们与四大银行其实早有默契吗?
答:发生这个集体官司,正好说明他们没有默契,银行只是表面被放过一马。这是因为政府有言在先,希望银行可以保持运作,继续放贷。因此皇家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只是点名批评了国民银行的主席Ken Henry和CEO Andrew Thorburn态度傲慢,说国民银行没有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但尽管如此,两人也已经辞职,当然,即使他们留任,也要面临严峻的局面。
皇家调查委员会真正的作用,是改革原来金融圈的“文化”。从此以后,把赚取利润作为开门做生意前提的说法会被改变,机构和公司要先对顾客负责,顾客日子过好了才可以考虑赚钱。
其中首推的是“Responsible Lending负责任地贷款”。这是以“National Consumer Credit Protection Act 2009 全国消费者信用保护法”为依据。过去十年,这一条法例并没有真正被用于的具体案例。这一次,皇家调查委员会终于把它推到了台前。
问:那么未来的金融业是否会更健康?
答:这是大家的良好愿望:如果大机构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减少冲突和怨气,大家就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下做生意,更长久地赚钱。
但既然要负责任,无疑就要增加成本。负多大的责任?顾客不太懂理财、没有风险意识,要不要先教育了再做生意?审查评定顾客的真实情况如何向顾客收费?如何平衡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这些都是不容易划的界线,具体如何让员工(或AI)执行,也是很大的未知数。要经过很多的实践和纠错,才能形成规矩。
然而,这还只是未来的事。眼前让银行火烧眉毛的最大问题,是对过去营运的清算,其中就以西太平洋银行的集体官司作为代表。
问:这个集体官司是怎么一回事?
答:集体官司是由著名律师行Maurice Blackburn在联邦法院提告西太平洋银行。他们将代表数千客户(正在号召大家上报案件),控告西太平洋银行使用HEM电子系统评估并批准了贷款,而没有实际考虑这些人在到期要本、息一起还时,是否有能力继续还款。
有很多人因为还不起贷而可能被银行清算,造成重大损失。其中以昆州的Michelle和Ian Tate夫妇为代表。
这是一个与之前ASIC状告西太平洋银行违规使用HEM的官司属同一回事(可复习一下:一桩神判案,让你看见房市的曙光),但这一次案子庞大,要集齐数千、甚至上万的“受害人”一齐打银行,原告方已经获得世界最大的诉讼基金、英国的Harbour Litigation Funding的资助。
问:这对Tate(泰特)夫妇是怎么回事?
答:Michelle是全职家庭主妇,丈夫Ian Tate是矿工,全家唯一的收入来源,他们有三个孩子。2008年,他们买了第一个房子,在2013、2014年买了另外三个房子,这些物业他们都是选择先还一段时间的利息。到2016年时,他们买了第五个房子,总共借了180万,其中欠债160万。据他们说,没有留意最后要本息一起还的时间会到来。由于负担不起本息同时还,他们有可能会失去所有的物业。Michelle说,“我们所有的追求变成了失去一切,本来是想争取财务自由的,多年的努力化为乌有”。
而且Michelle说银行错误地取信(不是他们相信)一位贷款中介,这位中介提交了他们财务状况,却没有以独立身份去帮助审核是否有能力还款。所以他们控告银行不负责任地放贷。
他们还有一块地,已经动员亲戚朋友帮忙盖一新房。但西太平洋银行已经再不肯借钱给他们盖房。
问:Maurice Blackburn能打赢集体官司吗?
答:Maurice Blackburn是一家成立于1919年的律师行,非常擅长打集体官司,比如澳洲的40小时工作法案例;代表海事工人告联邦政府的MUA Waterfront Dispute;历史上和解额最高 (2亿)的集体官司Centro Class Action等。现任的反对党领袖Bill Shorten就曾经在这家公司工作。目前来说,由于已经有皇家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在先,他们也有强大的民意支持。重点在于要证明:银行有没有违法,而不是消费者行为有没有不当。
问:澳洲的民意都支持原告一方吗?
答:民意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作为媒体,悲情故事是好的题材,对于银行违规或贷款中介不良行为,已经很多报导,但是,对于贷款人如何走到这一步,细节报道就很少。在有名有姓的场合,比如接受媒体专访或Linkdin留言,绝大多数人都会对原告表达同情,并且强烈谴责银行的唯利是图。
但在一些发言不显示具体身份的论坛,如Reddit上的讨论,大部份留言都会觉得原告需要负大部份的责任,有的观点还很有逻辑的,比如,他们既然已经买到第5套房子,已经不能算无知顾客了;也有人分析,他们肯定是尝到过甜头,才会有今天;如果不是矿业萧条,房市转向,他们确实有可能很快达到财务自由。
作者:James Tong
澳房汇出版人,澳中第一产业理事会主席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房市消息